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宁德市名人>福鼎市名人

郑一成

郑一成人物照片

福鼎名人郑一成介绍

原闽东特委委员

郑一成,原名郑新坎,1911年5月生于福建省福鼎县店下乡寺前村的一户中农家庭。他刚满四个月,父亲就不幸病故。此后,母亲独自挑起维持一家生活的重担,家道逐渐衰落。郑一成7岁时,母亲送他入村中的私塾识字。一般人家送小孩读几年私塾,只求认些字,记得帐就满足了。但郑一成一直成绩优秀,亲友们就鼓励他母亲继续送他求学。后来,郑一成考上了在霞浦的第三中学。

郑一成生平经历

郑一成早年入村塾就读,后入桐山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在校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翌年夏天,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不久,省委机关遭敌破坏,一成回乡,遂于蚶江小学执教。其间,利用授课、家访之机,传播革命道理,启发民众革命意识。民国19年(1930),一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黄淑琮、叶秀蕃等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在屿前、南榜等地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抗议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呼吁民众抵制日货,并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债斗争。民国21年(1932),福鼎沿海各乡村建立赤卫队,保卫苏维埃政权。一成与蔡加城等在后坪、屿前等村组训赤卫队。翌年5月,他参加红军长枪队任文书,在沿海一带发动民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斗争。

民国23年(1934)6月,一成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红旗报》编委。是年冬,跟随闽东红军独立师辗转闽东山区打游击,负责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翌年,他到周宁西北区工作,后任中共西北区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恢复当地党组织。并组织“红带会”,抗击国民党民团和保安队的骚扰,深得当地民众拥护。民国26年(1937)7月,一成任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书记,在周墩南部地区及宁德霍童等地整顿、发展党组织。翌年2月,闽东主力红军北上抗日,一成调任闽东特委委员,与罗富弟、张华山等人坚持在周墩、宁德交界地带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群众抗日救亡,并对当地国民党保甲长进行反控制,开展反顽斗争。4月,他兼任特委干训班教员,培养了一批闽东革命骨干。民国28年冬,他在下洋坑村遭国民党士兵围攻,在激战中牺牲,年仅28岁。

郑一成烈士简介

郑一成(1911-1939),原名郑新坎,福建省福鼎县店下乡屿前村人。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28年夏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不久因省委机关遭敌破坏,遂回乡执教于蚶江小学。其间,利用授课家访之机传播革命道理,启发民众革命意识。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在后坪、屿前等村组训赤卫队,保卫苏维埃政权。1933年5月参加红军,任长枪队文书,在沿海一带发动民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斗争。1934年6月调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红旗报》编委。是年冬跟随闽东红军独立师辗转闽东山区打游击,负责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1935年调周宁西北区工作,任中共西北区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恢复当地党组织,并组织“红带会”(红军赤卫队)抗击国民党民团和保安队。1937年7月任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书记,在周墩南部地区及宁德霍童等地整顿和发展党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主力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郑一成调任闽东特委委员,坚持在周墩、宁德交界地带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群众抗日救亡,并对当地国民党保甲长进行反控制,开展反顽斗争。1938年4月兼任特委干训班教员,既教文又授武,培养了一批闽东革命骨干。1939年冬在下洋坑村遭国民党军围攻,在激战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

郑一成人物事迹

1932年冬,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共产党员叶秀蕃到福鼎开展革命活动。在叶秀蕃的引导下,郑一成成为福鼎县革命斗争的积极分子,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叶秀蕃、黄淑琮、郑一成等在福鼎县店下乡的员当、硖门等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并创建了福鼎县第一支工农游击队。

1934年3月,郑一成被调到福安县柏柱洋,在闽东苏维埃政府工作。由于他性情开朗,能歌善文,并写得一手好字,苏区领导让他从事宣传工作。同年6月,中共闽东特委成立。原中共福安县委机关报《红旗报》升格为特委机关报,郑一成成为编委之一。闽东《红旗报》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各地对敌斗争的情况,对于引导闽东各县的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4年冬,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蒋介石开始重兵“清剿”闽东苏区。郑一成跟随叶飞等闽东特委领导人和闽东红军独立师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此时,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欲寻独立师主力决战;地方土豪劣绅也十分猖獗,组织民团、刀会,对苏区反攻倒算。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革命处于低潮。身为宣传干部的郑一成,意识到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宣传工作越是不能放松。虽然部队几乎天天行军,但每到一地,别人多少能躺会儿,他除了参与师部的决策外,还抓紧时间深入群众做安定人心的工作。为稳定军心,稳定群众发挥了很大作用。

1935年5月底,中共闽东特委调郑一成往周墩(今福建省周宁县)西北区,住中共西北区委书记。周墩西北区是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一支队的主要活动据点,也是闽东独立师经常往来的地方,群众基础好。遭受敌人洗劫后的群众盼望上级党组织重新派人带领他们闹革命。郑一成接任后,很快把地下党员召集起来,恢复了党的活动,然后通过党员的串联活动,把各种群众组织又发展起来了。接着,又在主要据点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并采取“拖欠、顶、打”各种办法,使反动地主无法收到地租,帮助游击区群众度过了难关。西北区各村还以“保卫村庄”名义组织了“红带会”,专门对付反动民团和周墩保安队的骚扰,保卫了基点村。郑一成特别注意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他善于讲故事,教唱革命歌曲,把孩子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组织了少先队,布置他们站岗、放哨、传送情报。

1935年下半年,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周墩的活动更加频繁。郑一成经常随独立师外出宣传。部队每到一地,他就叫人放倒门板当桌子,自拟标语,挥毫大书,四处张贴,扩大革命影响。当时中央红军已长征到了陕北,闽东游击区与党中央的联络完全中断,特委只能从敌人的报纸上,间接了解到党中央的信息和国内政局的发展。郑一成根据敌人“提供”的情况编写宣传材料,用从敌人那里缴来的油印机,誊写油印,分发各游击区。

1937年7月,郑一成接任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下辖周墩、宁德、宁(德)屏(南)古(田)三个县委。这一时期,郑一成致力于在周墩南部、宁德霍竟一带和屏南县的部分地区,整顿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为抗战时期中共闽东特委机关迁驻周墩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闽东红军游击队主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之一部,北上抗日。同时成立了新的中共闽东特委,由范式人任特委书记,郑一成任特委委员。由于主力红军北上抗日,一时造成许多地方的政治、军事的“空白”。国民党顽固派趁机勾结地方反动势力,一方面向群众反攻倒算;一方面造谣红军被“招安”去了,企图扰乱人心,并进一步推行保甲制度,加紧对苏区群众的控制。针对顽固派的猖狂进攻,郑一成和罗富弟、张华山等特委委员多次召集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开会,研究对策。并在政治上广泛宣传抗日救亡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积极揭露顽固派的丑恶面目;军事上重新组织游击队武装,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并针对顽固派的保甲制度,普遍建立两面政权,委任“白皮红心”的保甲长,进行反控制,从而很快稳定了局面。

同年4月,中共闽东特委机关迁到周墩的碧岩、荣广一带,领导全闽东的革命斗争。为适应新的斗争环境,特委在横坑密寮开设干部训练班,分批培训干部,许多同志从各地秘密来到横坑。郑一成“重操旧业”,担任训练班教员,既教文又教武,还教唱歌曲。他严以律己,平易近人,大家都喜欢他,亲切地叫他为“郑委”。横坑有五个密寮,常住干部、战士30多人,最大的徐堂际密寮就可铺24个床位。学员们每天“三操两课”,学政治、学文化、学军事。国民党顽固派做梦也没想到,在这高山环绕、林木蔽天的山沟里,竟有这么一个“抗大”式的革命训练班,并将一批一批革命骨干送往各地。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面目逐渐暴露,从舆论到军事加紧围攻抗日民主力量,并在各地加紧抓丁派款,打击革命群众的抗日救亡积极性。1939年5月7日,郑一成怀揣一支曲九枪,从樟岗宝岭里村出发,去找特委其他领导,研究下一段斗争策略。当郑一成走到下洋坑的南山里村一座小山包转弯处时,猝然遇见两个背长枪的国民党联保处的兵丁。他们一见郑一成身穿长衫,以为是卖鸦片的商人,立即飞奔过来想搜他的钱。郑一成转身往后撤,猛然发现山包上又跳出一个背枪的家伙,切断了他的退路。“站住,不然要开枪了!”前面一个兵丁嚎叫着向他扑来。郑一成双脚略一点地,一跃跳到路下水田的田埂上。越过几丘水田,对面有一座山岗,山上树林茂密。郑一成决计爬上对面的山岗脱身。这时前面两个兵丁也跟着跳下田埂,挡往郑一成。郑一成挥起一拳,其中一个双手掩鼻扑倒在水田里,另一个忙举枪向郑一成刺来。郑一成略一侧身,左手接住枪就势一拖,右脚一绊,那家伙立刻来了个嘴啃泥,他随即抽出曲九枪,一枪打中那家伙的大腿。这时,山上下来的兵丁也跳下田埂,郑一成未敢怠慢,三步两步跑过田埂,迎面是一块很大的岩石,只要越过岩石就可以进入树林,郑一成极力往上攀。但是突然脚一滑,他双手着地倒滑了下来,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从后面射来,穿过他的心脏。郑一成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郑一成补充介绍

  郑一成(1911~1939年),原名新坎,福鼎县店下屿前村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幼失怙,7岁入村塾就读,后入桐山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

  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在校时积极投身-,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翌年夏天,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不久,省委机关遭敌破坏,一成回乡,遂于蚶江小学执教。其间,利用授课、家访之机,传播革命道理,启发民众革命意识。

  民国19年,一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黄淑琮、叶秀蕃等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在屿前、南榜等地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呼吁民众-,并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债斗争。

  民国21年,福鼎沿海各乡村建立赤卫队,保卫苏维埃政权。一成与蔡加城等在后坪、屿前等村组训赤卫队。翌年5月,他参加红军 队任文书,在沿海一带发动民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斗争。

  民国23年6月,一成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红旗报》编委。是年冬,跟随闽东红军独立师辗转闽东山区打游击,负责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翌年,他到周宁西北区工作,后任中共西北区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恢复当地党组织。并组织“红带会”,抗击国民党民团和保安队的骚扰,深得当地民众拥护。

  民国26年7月,一成任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书记,在周墩南部地区及宁德霍童等地整顿、发展党组织。翌年2月,闽东主力红军北上抗日,一成调任闽东特委委员,与罗富弟、张华山等人坚持在周墩、宁德交界地带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群众抗日救亡,并对当地国民党保甲长进行反控制,开展反顽斗争。4月,他兼任特委干训班教员,既教文又授武,培养了一批闽东革命骨干。民国28年冬,他在下洋坑村遭国民党士兵围攻,在激战中牺牲,年仅28岁。

  “郑一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