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泉州市名人>晋江市名人

许运伙

暂无许运伙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晋江名人许运伙介绍

许运伙,又名许新礼、许建民。原籍福建省晋江县(今晋江市)深沪吕宅村。1912年出于菲律宾宿务市的一个华侨家庭。许运伙的童年十分困苦坎坷。他出生不久,父亲就携眷回到家乡。但小运伙尚未懂事,父亲就因病辞世;母亲因生活无着而改嫁,数年后也因病去世。后来,贫穷的继父又带着运伙兄弟四人入赘到坑前村。继母的家庭也相当穷苦,一家六口,穿着破烂,靠地瓜、糠菜度日。年仅七八岁的运伙,每天就起早摸黑地拾粪拾柴,上山放羊。12岁那年,晋江一带瘟疫流行,传染病相继夺去了运伙的继父、继母和小弟的生命,运伙成了孤儿,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许姓族亲们只好把他接回吕宅村,轮流就食于各家族亲。不久,一位族伯收留了运伙。

许运伙人物生平

许运伙(1912-1941),又名新礼、建民,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吕宅村人 。1929年4月前往菲律宾宿务求学,不久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5月因身份暴露受到通缉,被迫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回到家乡,以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39年改任组织部长 ,1940年9月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组织民众抗日活动,组建抗日游击武装,领导泉州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1941年10月31日,在吕宅村开会时突遭国民党税警袭击,许运伙不顾身上中弹、肠子流出的生命危险,全力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撤离,直到壮烈牺牲。

许运伙人物事迹

1929年4月,16岁的许运伙南渡菲律宾,来到伯父许景送家里,就读于宿务市中华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

从衣食无着到能安心就学的重大转折,使得许运伙万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他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颖,各门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师生们的赞扬。中华学校的校长是旅菲进步华侨人士,受他的影响,许运伙日渐成为倾向革命的华侨青年。许运伙中学毕业后,留在伯父的店中帮忙商务。这时期,他开始参加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6年5月,许运伙遭菲律宾政府当局的通缉,被迫返回祖国。

七七事变发生后,许运伙到晋江石狮的坑东小学任教。这期间,他结识了中共晋(江)南(安)工委领导人李刚。不久,经李刚介绍,许运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东石的潘径、塔头、石菌等村的学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和李刚、朱汉膺、何邦基等组织抗日救国话剧团,排练《在松花江上》、《打东洋》、《抓汉奸》等剧目,到晋江沿海以及惠安一带演出;组织学生写文章、出墙报、开演讲会,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宣传抗战杀敌的英雄人物,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8年8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的决定,撤销中共闽中工委,成立福清、莆田、泉州三个中心县委,直接由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泉州中心县委书记为李刚,许运伙被任命为县委委员。泉州中心县委组建后,有力地领导泉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党组织也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年年底,许运伙回到家乡吕宅村。白天,他和乡亲们在田里劳动,晚上则利用夜校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亲自编写通俗歌谣,教孩子们唱念。他发动农民、渔民捐款献物,慰劳前方抗日将士;组织抗日青年缉私队,到科任、圳南、石圳海口缉拿走私日货。

1939年初,许运伙奔波于晋江、南安两县,联系党员,发动群众。2月,他在南安县的诗山、金淘、码头等地,与同志们先后联络金鳌诗坂小学、刘林高山小学等校的教师,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组织巡回剧团演出抗日话剧,开办民校,教唱抗日歌曲,讲革命故事。许运伙注意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高山小学任教时,他走遍内柯、外柯、土白云、内塘、金鳌、码头等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有关抗日的方针、政策。他还经常把《学习》、《新华日报》等书刊分赠给大家学习,帮助同志们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在1938年3月15日作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指出,大量地、千百倍地发展党员,是党在抗日战争初期迫切地与严肃的任务。根据这一指示,许运伙和同志们一起介绍了一批优秀分子入党,相继建立了中共塔头支部、吕宅支部、沙岗寮支部和婴山区委。1939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后改称闽中特委)建立,李刚调任特委书记,许运伙改任泉州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为了提高党员素质,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于1939年底在南安岭兜举办党员训练班。许运伙同李刚一起主持训练班,并为学员们讲解党的纪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问题。许运伙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深受学员们欢迎。

1940年4月,正当青黄不接之际,一些奸商经营的粮店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米价一日数涨。群众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而国民党政府却不闻不问。于是,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泉州发动了抢米斗争,打击奸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这场斗争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但却暴露了目标,引起了顽固派的疯狂反扑。在大搜捕中,泉州中心县委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相继被捕,有的被迫转移他乡。身为中心县委组织委员的许运伙,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挑起整顿、发展组织的重担。他联系、召集了一些党员骨干,排除万难,沟通关系,重建党的基层组织,同叛徒和顽固派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

1941年1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曾白羽被捕叛变,使泉州地区党的组织处于极为严重的关头。这时,许运伙接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他充分发挥机智灵活、英勇果断的领导才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党员干部转移到晋江、南安、惠安等地农村。在南安、他指示地下党员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努力筹措武器,为建立游击队做准备工作;在惠安,他调集同志们深入到南庄、西山发展农民党员,建立革命据点;在晋江,他通过科任励青小学校长的亲戚关系,介绍地下党员到励青小学任教,发展组织,建立据点。

这一时期,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许运伙仍继续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进步力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晋江,他做联保主任的工作,争取当地保长,让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为地下党组织提供通行证、武器等,保护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使中心县委有个安全的活动地带;在南安,他派同志以“灰色”面目加入国民党,探悉到许多情报,及时汇报给组织。

同年6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永泰凤洛的突军山举办抗日训练班。许运伙带领中心县委领导骨干参加了学习。他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以及省委有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等。大家联系实际,着重研究解决各地怎样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如何贯彻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策略等。训练班结业后,为迅速贯彻省委和闽南特委的指示,许运伙等当即日夜兼程赶回泉州。回到泉州后,他顾不上休息,便开始布置工作。他派同志去加强南安方面的工作;抽调一批同志往福清参加抗日游击队,挺进抗日前线;还和同志们分头到各地介绍皖南事变经过,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传达贯彻省委、闽南特委的指示。在许运伙和同志们的艰苦努力下,泉州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终于又发展壮大起来,泉州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更加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41年10月31日上午,许运伙召集侯如海、施赣生、陈子俊等到吕宅村开会研究工作。忽然外面人声喧闹,许运伙十分警惕,立即提醒同志们说:“有情况,注意!”话音刚落,发现门口出现了个便衣,身后跟着一个持枪的警察。便衣一进门,便抬头向楼上窥探。许运伙见状,立即掏出手枪,并命令同志们冲出去。同志们迅速沿木梯直冲而下,从站在房门前的便衣身边猛擦过去。惊慌的便衣侧身闪开,持枪的警察被突如其来的冲击吓呆了,也没有上前阻拦。就在这关键时刻,许运伙为了掩护同志,保护机密文件,当即开枪向警察射击,子弹打中警察手腕。当射击第三发时,子弹卡住了。在与特务、便衣、警察的搏斗中,他不幸中弹,血流不止。他忍着剧痛,跑到村边,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29岁。

许运伙补充介绍

  许运伙(1912-1941),又名新礼、建民,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吕宅村人。1929年4月前往菲律宾宿务求学,不久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5月因身份暴露受到通辑,被迫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回到家乡,以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39年改任组织部长,1940年9月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组织民众抗日活动,组建抗日游击武装,领导泉州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1941年10月31日,在吕宅村开会时突遭国民党税警袭击,许运伙不顾身上中弹、肠子流出的生命危险,全力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撤离,直到壮烈牺牲。

  深沪镇 晋江市辖镇。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沿海突出部,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4.8万。深沪港,有集装箱码头。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针织漂染、服装鞋帽、五金塑料……

  “许运伙”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