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宁德市名人>周宁县名人

魏敬中

魏敬中人物照片

周宁名人魏敬中介绍

清朝进士

魏敬中,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福建宁德县东洋里樟源村(今周宁县樟源村)。祖父魏昌佐,父亲魏德化,读书未仕,为人纯谨。魏敬中幼年聪明好学,5岁入塾启蒙。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其祖父大书“天”字贴在书房,以自惕励。11岁能下笔成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立志远大,为文跌宕有奇气,不同凡响。福安名士郑英山发现魏敬中是个人才,曾留其在家中读书。

魏敬中人物生平

魏敬中18岁进县学,嘉庆六年(1801年),考选拔贡,为本科经魁。翌年春天,赴京参加会试,没有考取,回闽主讲于松溪湛卢书院和星溪书院。后7次赴京应试,候试期中,曾暂任教职。在京闻房山县名士邢家藏书万卷,便前往潜心攻读,学业大进。其间,霞浦一王姓旅客死于旅舍,魏敬中为之料理后事,且典当自己衣物,助运其棺回籍,因此颇有义名。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魏敬中得中进士,殿试获二甲第六名,授职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国史馆总纂。魏敬中勤慎行事,每有纂述,都为同僚所推重;遇有疑义,则认真剖析,不肯随便放过。为官不钻营名位利禄,闲时只与前辈及同乡作文字交往,与当时负有文名的同年进士蕲水陈秋舫、钱塘邵鱼竹、婺源俞茗溪等相交至好。

不久,魏敬中因母丧返乡,主讲于宁德莲峰书院。讲学之余,校刊先儒陈普(石堂)的著作,保存乡邦文献;还在宁德倡修白鹤岭道路,以便行人;又倡修龙山塔,以壮观瞻。

魏敬中服满回京后,因大考笔误,从翰林院清贵职务降为普通京官,自觉失意,便辞职回到福州。闽浙总督孙尔准慕名聘之任鳌峰书院山长,未赴任,到浦城主讲南浦书院。

道光十五年(1835年),闽浙总督程祖洛将陈寿祺主纂的《福建通志》交魏敬中处理。该志因梁章钜等人异议,而形成陈、梁两派,纷争多年,未有定论。魏敬中接任总纂后,居中十分为难。翌年,魏敬中任福州凤池书院山长,一边教学,一边折衷处理志稿。经常五更起床,伏案写作,直至深夜。其间,通志馆经费一度支绌,魏敬中自捐脩金以充经费。道光十九年(1839年),终于完成重新修纂《福建通志》的繁重任务。重纂的《福建通志》与原稿比较,除内容上有所补充、修改外,主要有以下变动:(一)“儒林传”中剔除林一桂、万世美、谢震三人,补入郑光策、陈寿祺;(二)“道学”复立传;(三)“山川”删繁就简;(四)全书由原稿400卷缩为278卷,“经籍志”由16册裁为6册。由此平息了两派纷争,《福建通志》最终定稿。

魏敬中主讲凤池书院长达17年,治学有方,教绩懋著。咸丰二年(1852年),因年迈体弱而辞职,诸生恋恋不舍,联名请求留院执教,终因体力不支而坚辞。在福州期间,林则徐曾与之订交,研讨诗书艺文。地方官员也常以时事及水利、赈灾等事向魏敬中请教,魏敬中都能竭诚以告,备供采择。

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魏敬中病故,墓葬福州西门外文山。浦城凤池书院学生闻耗,哀悼不已,即在书院名师祠中供奉魏敬中神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奉旨入祀乡贤。魏敬中毕生致力于编史修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魏敬中著作

魏敬中的遗作有《屋漏讼过录》、《观我生日记》、《炳烛轩抄撮》及诗文集,还有由其主修、人称善本的《政和县志》。

魏敬中补充介绍

  魏敬中(1778~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于樟源村。祖昌佐、父德化,读书未仕,为人纯谨。敬中幼年聪敏好学,五岁入塾启蒙,有人问他:“独不恋母乎?”他回答:“恋学即恋母也。”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祖父替他书“天”字贴在书房墙壁上,以自惕励。他十一岁就能下笔成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立志远大,为文跌宕有奇气,不同凡响。福安名士郑英山发现他是个人才,曾留他在家中读书。

  敬中十八岁进县学,嘉庆六年(1801),考选拔贡,并为本科乡试经魁。翌年春,赴京参加会试,没有考取,回闽主讲松溪湛卢书院和政和星溪书院,曾先后七次赴京应试,候试期中,曾暂任教职,当听到房山县名士邢某藏书万卷,便前往潜心攻读,学业大进。其间,霞浦王某死于旅舍,他典当自己衣物,为之料理后事,助其运棺回籍,因此颇有义名。

  嘉庆二十四年,敬中得中进士,殿试获二甲第六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国史馆总纂。敬中勤慎持事,勤于笔耕,每有纂述,都为同僚所推重;遇有疑义,则认真剖析,考证辨伪。他从不钻营名位利禄,闲时只与前辈及同乡作文字交往,与当时负有文名的同年进士蕲水陈秋舫、钱塘邵鱼竹、婺源俞茗溪等相交至好。直隶总督那彦成曾对人称赞他说:“此他日上 书房选也。”

  不久,敬中因母丧返乡守孝,其间曾主讲于宁德莲峰书院。讲学之余从事校刊先儒陈普(石堂)遗著,保存了乡邦文献;还倡修宁德白鹤岭古道,方便行人;又倡修龙门塔,以壮观瞻。

  敬中服满回京后,因大考笔误,被降为一般京官,深感宦途艰难,便辞职回到福州,闽浙总督孙尔准慕名聘他为鳌峰书院山长,他婉辞之。不久,前往浦城主讲南浦书院。

  道光十五年(1835),敬中接受闽浙总督程祖洛聘任,继续总纂原由陈寿祺主纂的《福建通志》。原志稿由于巨绅梁章钜等人持异议,陈、梁两派纷争,多年未有定论。敬中接任总纂后,处于两派纷争之间,十分为难。翌年,他又任福州凤池书院山长,在这种艰难状况下,魏敬中一边教学,一边取折衷办法处理志稿。每天都是五更即起,伏案写作,直至深夜。其间,通志馆经费曾一度支绌,他捐献自己的束修充作经费,于道光十九年终于完成《福建通志》的总纂。魏敬中重纂过的《福建通志》与原志稿比较,除内容上有所修改补充外,主要变动:一、儒林传中剔除林一桂、万世美、谢震三人,补入郑光策、陈寿祺;二、道学复立传;三、山川志删繁就简;四、经籍志由十六册缩为六册。全书由原稿四百卷缩为二百七十八卷,这部重纂过的《福建通志》平息了陈、梁两派纷争。志书终成定稿。

  敬中主讲凤池书院长达17年,治学有方,教绩懋著。咸丰二年(1852),他年迈体弱辞职,诸生恋恋不舍,联名请求留院继续执教,他终因体力不支,坚决谢辞,定居福州。在榕期间,林则徐曾与之订交,研讨诗书艺文。地方上各级官吏,也常以时事及水利、赈灾等事务邀他商酌,他都能竭诚以告,备供采择。

  咸丰十年六月,敬中病故,享年八十三,墓葬福州西关外文山。凤池书院的学生听到他的逝世噩耗,哀悼不已,即在书院名师祠中供奉他的神主。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旨入祀乡贤。敬中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编史修志,在学术界很有声望,深受后人景仰。画家徐悲鸿、陈子奋曾联袂访问其后裔,并绘制有《炳烛轩修志图》传世。敬中的著作有《屋漏讼过录》、《观我生日记》、《炳烛轩抄撮》及诗文集。此外,还有由他主修被称为善本的《政和县志》。

  “魏敬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