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

王世中

暂无王世中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福州名人王世中介绍

著名农业科学家

王世中,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土壤腐殖质专家,中国台湾现代土壤腐殖质科学主要奠基人。1959 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持《土壤腐殖质生合成学说——土壤粘土矿物质为腐殖酸生合成之触媒》之研究深获各国土壤界人士好评。以三四十年之岁月,默默研究土壤学与植物生长,发展其新学说,且跨越国际学术界前贤成就,为土壤科学之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世中人物生平

王世中,福建省林森县人,1913年7月1日生。自幼禀质聪颖,就读福州英华中学,即以成绩优异保送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1934年燕京大学卒业后,时距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未远,朝野愤激,乃以其所学入军医署任职。

1937年赴德进入李比希大学,嗣因感于农为立国之本,农业不振,焉能提高国人生活水准,免于穷困,故立志终身所学当为国家作长期久远之贡献,乃决定攻读农业化学,俾期将来能以农业报国。194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后,时值对日抗战,亟欲返国投身报效,因交通阻绝,乃毅然只身就道,探觅归途,终克服一切困难,绕道中东,经伊拉克等15个国家,自腊戌返抵重庆。此行对王世中一生思想影响极深,盖每至一国家,目睹该国之强弱,民风之良窳,坚信强国之所以强,弱国之所以弱,全系于其国民道德及社会风习,而更坚定平日一己之信念。常谓:“欲别人做好,难于期料。欲自身做好,但有决心,终底于成。如是影响及人,人人就其本位努力不懈,国赖以兴”。王世中平生律己甚严,对工作及学术之研究,勤谨从事,丝毫不苟,其行事之足资风范,盖不仅于学术上之贡献也。

1941年任教云南大学农学院,除努力教学外还从事论著,其间出版两部著述:《农作物施肥法原理》及《土壤学之新发展》。出版后,洛阳纸贵,惜不久即告绝版。1945年应浙江大学之聘。他热衷教学,循循善诱,每谆谆以归途见闻及信念告诸青年学子,并互相期勉从自身做起,改善风气,致国家于富强。

1947年,应台湾糖业公司糖业试验所之邀,任该所土壤肥料系主任,自后历任副所长,屏东分所所长,及台糖公司顾问。数十年虽职责繁重,日不暇晷,仍孜孜矻矻从事研究工作,未尝有一日之间断。先后发表于国内外专门期刊之著作,不下百数十篇。

1959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6年兼任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1970年后兼任台湾科学委员会生物组组长。此期间更致力发展基础科学,罗致经费,补助各大学院校,及科学研究机构,购置图书仪器,不遗余力。而于糖试所之研究工作,则未尝少懈。每星期奔驰台南台北两地,历5年之久,适于此时发现平日之研究,将有突破性发展,乃坚持台湾科学委员会生物组工作,除仍兼该会委员,于例行会议北上参加外,余时则埋首于实验室,专心撰写研究报告,曾拟就《土壤腐殖质生合成学说——土壤粘土矿物质为腐殖酸生合成之触媒》一文寄国外发表,竟遭退回,王世中笑曰:“此文一出,彼数十年据以为理论之基础,将无以立说。吾固知国外衮衮诸公审吾稿者之不能通过也。吾将再以论文由浅入深,陆续寄发,俾使彼邦人士终不得不肯定吾之立说。”论文陆续刊登,各国土壤界人士,纷纷函索单行本。足见正确之理论,终不可长时排斥与阻挡。

1978年已届糖试所退休之年,而研究突破性发展尚未竟全功,乃就中兴大学之聘,建立实验室,领导几位研究生,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在中兴大学6年期间,王世中的研究开花结果。此时研究虽渐入佳境,然身体却日渐衰弱。

1982年王世中主持“中德植物营养及土壤学研讨会”会议,与会者有多位德国极负时望之一流专家。王世中对一己论文要求极严,不使有丝毫差错,见拙于外人,对同时宣读之他人论文,亦逐篇校勘,必使臻于完善而后已。大会圆满结束,宾主尽欢,送别嘉宾之夜,竟以心脏衰竭症卧病旅邸。

1983年8月,王世中应邀参加美国华盛顿举行之土壤学七国会议,他以平生所得撰就论文一篇,拟携往宣读,奈会期前夕因病体初愈未克成行。后该文虽请人代为宣读,惜以未能亲自参与讨论,及解答与会者所提问题,常耿耿于怀。

王世中以三四十年岁月,默默研究土壤学与植物生长,发展其新学说,跨越国际学术界前贤成就,可能革新未来人类生活,对科学生根,实具重大意义。

王世中对一己理论及实验之研究成果,极负信心。谓今日从事此项专门研究者,或具有其深度,而未能广博。或则具有广博领域,而不达其深度。今美、德、日诸国有识之士已有根据此项理论从事研究矣,但起步较迟。我将力著先鞭,急起力行,开立说之先河。以奠定此项理论基础而自期许,亦吾中华之光也。于是夜以继日,苦心劳思,从事探研以求理论之周备无疵。心愈急,体力愈衰,病加深而不顾。甚至梦寐不忘,艺语喃喃,尤以论著为念。

1984年12月22日晨以体力不支住院,当日下午改住加护病房。1985年1月8日终以心脏衰竭遽然长逝,享年七十有三。

王世中人物简介

姓名:王世中

职业:免疫和生物化学家

籍贯:天津

1985年元月八日逝世于台中荣总分院,享年七十有三。

福建省人。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德国利比希大学博士。

回国后,曾执教于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1947年去台,历任台湾糖业研究所系主任、副所长、分所长及顾问等职。1959的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在“行政院国科会”任职。致力农业化学、土壤学研究,成绩卓著。有论文多篇。

免疫和生物化学家。天津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次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44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理学院助教、医学院讲师。建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副教授,基础医学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免疫研究和培训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社员。对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化学技术及结缔组织粘多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主编有《免疫化学技术》,合编有《生物化学大纲》。

王世中简历

1913年7月1日 出生于福建省林森县.

1924-1930年 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

1930-1934年 就读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1935-1936年 任职于军医署.

1937-1940年 在德意志李比希大学攻读农业化学.

1940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1-1944年 任教云南大学农学院.

1945-1947年 任教浙江大学农学院.

1947-1978年 台湾糖业公司糖业试验所土壤肥料系主任、副所长,屏东分所所长、顾问.

1959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1977年 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

1970-1975年 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兼生物组组长.

1978年 国立中兴大学土壤科学系.

1985年1月8日 病逝于台中.

王世中技术成就

1968年,在台湾糖业研究所即已开始,对土壤酚酸之抽提方法,在土壤中之吸附以及利用粘土矿物研究队酚酸之触媒聚合作用。对土壤中之5种酚酸之萃取分析、抑制作物生长及其在土壤中之何去何从,发现甚多。在国际间闻名之土壤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初时发现酚酸在土壤中之消长异乎寻常,甚而有加入某种酚酸,而竟可萃取出另一种酚酸之怪异现象,激发起土壤腐殖质之组成,及其生成或分解之初步假设。后来更奠定了酚酸为确立腐殖质主要成分之学说。初时以传统方法萃取出之土壤腐殖质,令其与酚酸作用,发现其反应并不剧烈,而若在土壤中以原来的形式与酚酸作用,再萃取时其酚酸量则有增有减,盖因为土壤腐殖质在萃取时经碱、酸交互处理,其特性尽失,化性已大改变矣。因此土壤中之腐殖质实具有其高度活性,向为土壤学者所忽略。

而后进而苦思,腐殖质形成时氮素之结合问题,以及占有土壤90%以上之土壤无机成分,在形成土壤腐殖质所扮演之角色。非常意外地发现多种粘土矿物及其他土壤无机物(如石英,氧化铁等),对酚酸聚合成人工腐殖质之反应有触媒作用。因此提出土壤腐殖质之形成,并非全赖土壤微生物作用之重要观念。此说在土壤有机物界畅行已久,理念根深蒂固,一时极难为学者所接受。故最初先以易于氧化聚合之一种酚酸聚合时受粘土矿物之催化,而形成人工腐质以确证之。

1977年首篇发表于德国《土壤与植物营养杂志》,而后更以多种酚类,包括单、双或三羟基者,与氨共同在粘土矿物催化下聚合,或者以红壤催化聚合,并以氨基酸为结合之氮源,皆能制备出极类似天然之土壤腐殖质。不论其红外线光谱含量皆与天然者相去不远。因此提出土壤腐殖质之形成可以经由氧化异类触媒作用之理论。

而后更在各种条件下,以多种氨基酸及异环化物之氮源,参与酚酸之聚合反应,比较其人工(模拟)腐殖质之生成量,发现Indole及Tryptophan等之腐殖质回收量最多,引发出更多的新构想。腐殖质关系土壤肥力至钜,更在此土壤学中,开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领域,不仅基础研究方面导出了一个极广大的范围,即使是应用上,亦将是极具潜力之一环。

王世中一向提倡“农田地力,百年大计”。换言之,地力之维持,是提高土地生产力之要项。而维持地力最简单之方法即轮作或增加土壤有机物。然而吾人为提高作物产量或降低耕作成本,往往实施连作,因而土地利用率偏高,日积月累引起土壤生产力衰退,以致发生产量低减之问题。而连作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系因连作所引起土壤养分不平衡及物理结构破坏,诱发微生物社会改变及土壤病虫害,或土壤毒质(Soil toxins)之产生而造成所谓土壤疲乏(Soil fatigue)之故。其中土壤毒质是自作物根系分泌物或残体分解物,甚或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毒质之聚集与作物种类、土壤特性及微生物活动均有密切关系。

1956年,台糖公司首次发生连作蔗田宿根萌芽不良及低产问题,情况十分严重,引起王世中之重视。当时他曾先后邀请国内外育种,植病及土壤专家学者共同会诊,发现部分地区系因地下害虫为患或土壤物理性不良所致外,其他地区纵使地下病虫害轻微,然产量仍低落,他认为此现象系因土壤疲乏所引起。嗣后发现蔗叶残体分解物如酚酸、醇类等,在某种浓度以上显著抑制幼蔗生育;接着又发现宿根低产蔗田根圈土壤真菌生态不平衡,而由其中二种真菌占绝大优势。

基于以上发现,他于1977年春,首先在桥头牛埔及南州武边农场进行蔗田植前浸水(代替轮作)试验,试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态及稀释或排除可能累积之土壤毒质以期提高甘蔗产量,增进土地生产力。研究发现,蔗田浸水三个月不但使土壤原有优势真菌数目锐减,且使其他微生物均获平衡发展,而甘蔗亦显著增产,最高增幅60%有奇。

1979年夏又在岸内溪州,桥头凤山厝及南州后廓农场重复相同试验,亦获显著增产效果,有些地区(岸内)浸水之残效可维持三作(秋植—宿—二宿),而且浸水时间可缩短到一个月即有相同效果。此项研究连续进行达六年之久,至1983年春方结束,其间并曾在其他糖厂举办田间观摩试验,甚获各方重视。

王世中院土为台湾省土壤肥料学会创始会员,早年曾担任该学会之理事长,对学会会务之开展,贡献甚大。为酬谢其对学会之服务及在土壤学术上之贡献,台湾中华土壤肥料学会于1985 年经全体理监事之一致通过,与陈振铎和赵武,共同获选为本学会具崇高地位之首届荣誉会员,以王世中在学术上及对学会之贡献,应为实至名归。

王世中个人学术造诣深厚,其重要原因为具有极扎实优异之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基础,此与早年留德所学有关。以此攻研土壤化学,就能得心应手。同时他是一位治学精勤严谨,从事研究穷研不懈和极有信心的学者。以其研究土壤腐殖酸为例,早在1968年前后,在台湾糖业研究所即已开始,以当时糖业研究所之优良研究环境,对土壤酚酸之抽提方法,在土壤中之吸附以及利用粘土矿物研究对酚酸之触媒聚合作用,在国内土壤研究界真是独树一帜,卓立群伦,在国际土壤学术界亦渐受重视。及至退休专任中兴大学土壤系教授后,更以其惊人之毅力及穷研之精神,在少数助手协助和勉可应用之设备环境中,对腐殖酸合成之研究继续努力奋进,与国际上从事同类工作之学人交换研究心得,砌磋讨论,虽有不同见解,但对王世中在这方面之成就,终获相当之肯定,我辈应引以为荣,以此为效!综观王世中在17 年研究土壤腐殖酸之生合成工作中,其代表性之著作(译为中文以利传阅)敬列于下:

《粘土矿物对酚酸化合物触媒聚合作用》1978年刊于“Soil Science”126期,并先后在同一杂志发表一系列之研究报告。

《土壤,粘粒及粉砂对酚酸化合物之触媒聚合作用》1978年发表于第十一届国际土壤学会大会。

《土壤粘土矿物在酚酸化合物的聚合作用及腐殖质形成上的触媒角色》此为1983年应邀向在美国举办之国际土壤腐殖质研讨会发表之专题报告,惜因王世中身体不适,由黄盘铭博士代读。

其次应介绍一下王世中推动学术研究及培植科技人才方面的贡献。1970-1975年王世中策划并推动台湾农业、生物及医学学术研究。举办第一次中德植物营养与土壤科学研讨会。他于忙碌糖业研究所研究工作之余,每周奔驰台南、台北两地,致力于发展基础科学,罗致经费,补助各大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之图书仪器,不遗余力,亦倍极辛劳。同时对培植人才,奖掖后进,更是极尽心力。

王世中主要论著

1 王世中,雷通明,杨金珍,何翼万,林开诚.台湾红壤蔗田施用石灰田间试验.台糖汇报,1955(13):65~80

2 王世中,李开元.台湾蔗田之和谐施肥.台湾技术专刊.1956(2):1~56

3 王世中,叶清士.台湾盐渍冲积土之胶体物对于各种阳离子之亲和力.台糖汇报,1956,15:1~16

4 王世中,薛镇江.水与二氧化碳对台湾盐渍冲积土之发育及改良.台糖汇报,1957,15:17~48

5 王世中,雷通明,杨滔慈.蔗田土壤反应及石灰需要量速测法.台糖技术专刊.1958(3):1~14

6 王世中.台湾盐渍土之特征发育与改良.中华年会专集.1958,2(1):50~64

7 王世中,杨子根,陈三尧.利用离子交换树酯分析土壤水解液中氨基酸之研究.台糖汇报,1964,34:57~76

8 庄子棠,王世中,蔡茂宝.土壤低级醇类对作物生育之影响.台糖汇报,1966,41:1~8

9 杨子根,王世中,蔡茂宝.土壤酚酸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台糖汇报,1966,41:9~18

10黄国明,王世中.用14追踪法研究有机肥料在土中之分解与腐殖质之生成.台糖汇报,1974,62:45~58

11高铭木,王世中,刘文彻,李松伍,薛镇江.三十年来台糖自营农场连作蔗田生产力减低之理论与改进.台糖汇报,1983,100:25~43

12王世中,高铭木,李松伍.台湾蔗田连作低产原因之探讨及改进.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专刊.1984(6)1~9

王世中补充介绍

  王世中(1913~1985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为王仁堪后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民国2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任职于南京卫生实验处及兵工署应用化学研究所。民国26年,赴德国留学,入基森城利比希大学农业化学系。民国29年,获博士。翌年回国,历任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转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民国36年,举家迁台,出任台湾糖业研究所系主任。不久,升为副所长、分所长及顾问等职。1959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参加台湾“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及“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工作。1978年,应中兴大学之聘,为该校建立实验室,并指导研究生。

  “王世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