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泉州市名人>石狮市名人

释转博

暂无释转博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石狮名人释转博介绍

  释转博(1872~1948年),南安水头院下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于一普通农家。青少年时,即从事农耕,颇通音律,常参加村中南曲、“十音”演唱活动,享有“百家子弟”之誉。后因家道突变,看破红尘,出家南安雪峰寺为僧,拜喜参和尚为度师。先后挂锡于泉州小廷塘及南安天竺寺。20年代初,应邀住持石狮灵秀山金相院。

  金相院原名栖真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至20世纪初,已残败不堪。转博初到山寺,周围山峰叠濯,寺宇破落,仅存大雄殿及功德堂2处。转博决心光宏千年胜迹,一入金相院,即率僧众垦荒辟田数亩,种植谷物、蔬菜,不仰赖檀越施舍,力求生活自给。

  他通晓医道,于农事之余,炼制秋石丹。于寺中建炼制设施,雇人挑运附近小学童尿,经晒、炼、滤白诸工序而制成药;复采集草药炼制茶饼及沤制熟地,种植玫瑰花而制玫瑰茶等药物,其中灵秀山茶饼和秋石丹远销南洋各埠,一时名闻遐迩。制药既治病济世,收入又供寺院用费。

  转博深知欲重建寺宇,仅赖农桑及制药所入不足成事,乃多方联系邻近各乡主事,成立董事会,致力争取华侨捐资。经10年奔波营措,除修葺更新原有寺宇外,又依山势扩建天王殿、钟楼、山门各1座,三层楼房2座,修凿放生池1个,修复古迹及修筑花圃多处。又修造通向山寺道路多条。至此,金相院面目焕然一新,成为晋南香火鼎盛的名寺和游览胜地。

  30年代初,为改变灵秀山丘陵童山面貌,转博决心封山造林,绿化寺院,同时增辟财源。他率僧众分期分片种植松柏。他虽年逾花甲且跛足行动不便,犹拄拐杖,攀越诸山,躬与其事。经10年辛苦营造,植树面积约1000余亩,松柏苍翠成林。逐年砍削桠枝,供寺院作燃料或出售,收益颇丰。

  转博慈悲为怀,热心公益事业。抗战前,容卿村通往石狮镇大道上有两条小河,行人涉水往来,遇发洪水时则望河兴叹。转博乃鸠资建造“庆莲桥”、“五架桥”,以济行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灵秀山下容卿小学因侨汇断绝,经费窘困,濒临停办境地。他毅然承担重任,以灵秀山造林收益,按月拨款助学。凡校长之遴选,学校之修缮,设备之添置等等均亲自过问。抗战胜利后,侨汇接续,转博仍任校董,对学校关怀不已。每周末下山参加师生周会活动,训诲学子淳朴勤学,善良为人,还经常赠送学生糖果、学习用品诸物。30年代,容卿各村落因家贫而失学的学龄儿童不少。他身任泉州开元慈儿院董事,为造就人才,先后选送近10名聪颖孤儿往慈儿院就学。对品学兼优者,毕业后又资助其升学深造。经其培养成才的有英轮船长、中学教师及海外实业家多人。

  转博入世劝善,颇受众望。每逢夏秋季节,晋南各校师生往金相院远足时,他常当众演说,劝导学生爱护公物,尊师守纪,敦品力学,当个好学生。每年农历二、六、九、十等月份的十九日,为金相院的“打七日”(即例行佛会日),转博辄邀约邻近各村善男信女上山参与活动。活动内容不限于宗教范围,转博宣讲佛法,多结合社会现实,劝导村民戒恶行善,正直善良,勤俭持家,婆媳协心,兄友弟恭,和睦家庭。邻近村民凡有争端,常请其下山调停;婆媳争吵,亦每诉诸和尚,转博均能耐心说服,妥善调处;甚而村落间械斗,官绅无力调处者,他或应邀或主动出面斡旋,排解争端,息事宁人。抗战中,石狮育龄小学张校长,曾因事与当地人士发生争执,愤而离去。张虽是基督教徒,信仰不同,但转博仍主动出面调解,恳请张某复任原职。

  转博勤俭持寺,自奉简朴清苦,出门也只一衲衣、一布履;然对贫苦村民却心怀慈悲,时常给予周济。容卿村人凡因病灾饥馑登寺求援者,大多可获赈济或得借贷。少数难以为生者求之,有的也能被安排在山寺打杂,供以三餐及少量工钱。转博每年往泉州1~2次,必到泉州男、妇二养老院和平民救济院,探望院中鳏寡孤独,赠送食品、礼物;到慈儿院则口授诸儿以佛门礼赞梵音,或捐资为孤儿加菜一餐,以示关怀。

  民国37年,转博圆寂于金相院。

  “释转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