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漳州市名人>龙海区名人

林文庆

林文庆人物照片

龙海名人林文庆介绍

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海峡华人三杰”之一

林文庆(1869年-1957年1月1日),男,字梦琴,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市人(一说为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生于新加坡一华侨家庭幼年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成人。先在福建会馆附设的学堂读《四书》《五经》,又学英语,后升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1887年因成绩优异,获英女皇奖学金,是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个中国人。毕业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获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受聘剑桥大学研究病理学。回国后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南洋,林文庆与伍连德、宋旺相并称为“海峡华人三杰”。

林文庆人物生平

个人简介

林文庆(1869年-1957年1月1日),“八岁无母,十二岁无父”,10岁入莱佛士书院。一次大雨,林与同学路遇校长赫利特,校长招他们上车。同学怕羞避走,林却上了车,赫利特从此对林另眼相看。林文庆毕业时,赫利特帮林争取到女皇奖学金,成为首获此殊荣的华人,林得以赴英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

林文庆是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一生多姿多彩。他是一代名医,又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是雄辩滔滔的立法议员,也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是忠实的新加坡国民,不知疲倦地为侨居地华人请命,又是赤诚的民族主义者,始终心系故国,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辛亥革命史上和新加坡华人史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893年,创办新加坡第一所女子学校。1904年创办英皇爱得华医学院,被授名誉院士。他发明治疗“香港脚”药水后,取名“A·U”(厦门大学英文简称)。他曾任新加坡立法院华人议员、市政府委员、内务部顾问,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1911年代表中国先后出席伦敦“第一次世界人种代表大会”和德累斯顿“世界卫生会议”,一度还出任伦敦中国公使馆的秘书。

“海峡华人三杰”

在南洋,林文庆与伍连德、宋旺相一起被誉为“海峡华人三杰”。

林文庆与伍连德和宋旺相交情很好。1903年伍连德自英国学成归来,停留新加坡期间拜访林文庆,并暂住其家中,因此首次见到林文庆妻子黄端琼的妹妹黄淑琼 ,并对她一见倾心。两年后,二人在新加坡的美以美教堂结婚。

伍连德也深受林文庆的影响,以槟城为基地,在马来亚各地推行社会改革运动,尤其是戒烟和禁鸦片运动。伍连德曾和林文庆及宋旺相合作,共同主编在新加坡出版的英文刊物《海峡华人杂志》。

加入同盟会

1906年,林文庆加入同盟会,曾组织成功营救孙中山和宫崎寅藏出狱,他带头剪掉辫子,反对妇女缠足,反对吸食鸦片。1912年应孙中山电召回国,任孙的秘书和医生,旋又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长(实为总长)。1916年出任外交部顾问。

“南洋橡胶之父”

林文庆创办新加坡华人商业银行,1920年与黄奕住等合资创建“和丰银行”和“华侨保险公司”,成为新马华人金融业的先驱。他还引种巴西橡胶到南洋种植成功,橡胶园获得巨大收益,陈嘉庚就在他影响下经营橡胶园的,林文庆被陈尊为“南洋橡胶之父”,他俩也就此结下不解之缘。

厦门大学校长

1921年7月,林文庆接受陈嘉庚的聘请,辞掉一切职务,到厦门大学担任校长达16年。期间,他还兼任鼓浪屿医院院长,为支持厦大,将他为人诊病所得、全年薪金以及夫人的私房钱献给厦大。1937年厦大改为“国立”,林文庆返回新加坡。

人物逝世

1941年,在日寇的刺刀下,违心接受“华侨协会”会长的职务。战后,他对此深感内疚,闭门谢客。1957年元月,林文庆在新加坡逝世,终年88岁。临终遗嘱将他五分之三的遗产和鼓浪屿的别墅故居捐献给厦门大学。

林文庆人物轶事

用狗肉疗黄遵宪肺病

1892年,23岁的林文庆获硕士学位,第二年回新加坡行医。时大清驻星洲(即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患肺病,迁延不愈,请林诊治,林建议吃狗肉,果然奇效。黄赠匾“功追元化”(华佗字元化),称林“上追两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

反对暴力革命

林文庆与孙中山很早就认识,但他不主张暴力革命,认为:“起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残暴行径将会带来种种的恐怖后果,但他却仍然胆敢在今日的中国策划革命,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残忍的恶魔。”

救宫崎寅支持孙中山

1900年7月,宫崎寅藏到新加坡,戊戌变法失败时,宫崎曾帮康有为逃到日本,后来宫崎全力支持孙中山,为康所嫉,康竟向英国当局举报宫崎是刺客,致其身陷囹圄。经林文庆斡旋,宫崎获释,与孙中山被驱逐出境,5年内不得再入新加坡。此事让林文庆对康有为的人格彻底失望,转向支持孙中山。

林文庆丰富成就

新加坡名医

1893年,林文庆回到新加坡后就在市区开业行医,并一度到“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义务讲授药物学和治疗学,荣获该医学院特颁给他的名誉院士学位。由于他医术高明,辨证施治,很快就成为著名医生。据当时报载:1894年3月14日,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亲自赠送匾额给林文庆,赞他“上追二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这期间,他在行医之余,还积极热情地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897年他与新加坡著名律师宋旺相合作创办了《海峡华人杂志》,并与《天南新报》创办人邱菽园组织了“华人好学会”,向海外华侨传播传统文化 ,以唤起华侨对政治、时事、学术及科学的兴趣,曾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讲座。

改革华人社会和教育

林文庆热心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和华人教育的改革,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就排除众议,劝说一些友好剪掉辫子。1898年,他发起一个剪辫子运动,在当时华侨社会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思想保守的认为,剪掉辫子将被视为造反,即使自己不回国,但国内的亲属难免会受连累,所以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加以讽刺、挖苦。但林文庆及其同志如宋旺相、陈武烈等,仍极力鼓吹。而他提倡女子教育,更是开风气之先。1899年,他作为新加坡第一所女子学校——中华女校的创办人之一,率先捐献了建校舍的土地。他的夫人黄端琼也亲自到女校任教,黄端琼系老同盟会员黄乃裳之长女,受到良好的中英文教育,又曾游历、考察过英、美等国。1896年与林文庆结为伉俪后,积极支持并参与丈夫的社会改革事业。为了在华侨中推广普通话,林文庆首先在自己的家里开办华裔普通话学习班。后来,由于学生多起来,不得不借用“威基利俱乐部”上课。1906年,林文庆还访问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中华会馆,劝说华侨采用华语(普通话)作为共同语言,并负责开办了5所学校。为此,中华会馆特授他金牌奖,以表彰他的卓越劳绩。

“马来亚树胶之父”

林文庆兴趣广泛,涉足多方面的活动,而且多有建树,1896年,他与陈齐贤合作试种从南美洲引进的树胶,开办马来亚第一家树胶种植园,被陈嘉庚称为“马来亚树胶之父”。

金融领域开拓者之一

1919年,林文庆与爪哇糖王黄仲涵以及著名商人黄奕住等组建“华侨银行”,并担任主席。翌年,又与一批商界朋友集资创办“华侨保险有限公司”,成为这一重要商业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热心参与政商

林文庆先后担任过新加坡市政局委员、立法院华人议员、内务部顾问以及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等职务。

获不列颠帝国勋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为英国红十字会筹款。鉴于他对英属殖民地的贡献,1918年,英皇特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

林文庆人物评价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表示,身为慈善家和商人,林文庆推动社会议题发展,协助社会建立共同目标,这样的奉献精神在新加坡建国初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育崧在《林文庆传》中这样评价:“在这十六年中,他为大学的安全和军阀苦斗;一九二九年的世界经济不景,大学濒于倒闭,他毅然和陈嘉庚分忧,只身南渡,筹募经费。每当一个苦难来临,他总挺身面对,绝不退缩,他的奋斗精神,更足为青年人的楷模。他主张培养大学的学术气氛……经他括择之下,真才实学的中外欧美学人都投奔到这间中国的学府来。在军阀气焰高涨的当儿,整个中国都笼罩在黑暗里,只有厦门大学……稍露生机,它便成为全国最有声望的学府了。”

莱佛士书院赫利特曾说:“我曾看过许多男孩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却从未对一个道别的学生(指林文庆)这么有信心。”

林文庆自我评价

去世前,林文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是“生活艺术的毕业生,主修宽容”。

林文庆出版论著

主要著作有英译《离骚》、《从内部发生的中国危机》、《东方生活的悲剧》、《新的中国》和《儒教观点看世界大战》等。

林文庆补充介绍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祖籍海澄县,生于新加坡。1887年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获英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成为赴英留学的第一名中国人。1892年获医学内科学士与外科硕士学位。又在剑桥大学继续学习一年。1893年回新加坡行医,他医术精湛,又能操汉语、马来语、英语、泰米尔语,因而能与当地病人对话,深受群众拥戴。1895年年仅26岁就被提名进入新加坡立法局。1897年与友人宋旺相合办《海峡华人杂志》,组织“好学会”,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在华侨中积极推广汉语。1899年在新加坡创办中华女校。1901年引进巴西橡胶种子,与陈齐贤集资经营马六甲橡胶园,获得巨大成功。陈嘉庚称赞林是“南洋种橡胶之祖先”。林曾一度担任新加坡乔治七世医学院讲师。英国政府因他的贡献,特授予大不列颠帝国勋章。此后历任新加坡市政局委员、内务部顾问、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等职。

  林文庆为反清革命运动出力。1900年6月,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在新加坡,为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合作进行活动,被当地政府拘捕。孙中山特从西贡赶到新加坡营救也遭逮捕,经林文庆等代向英当局疏通,孙与宫崎才很快获释出境。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创立同盟会,林文庆欣然加入。1911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先后参加在伦敦召开的世界人种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在德国召开的卫生会议;还曾一度任中国驻伦敦公使馆秘书。1912年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林又回新加坡从事医务、教育工作。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电请林文庆出任厦大校长,他认为此举可使国内外青年受到良好教育,于是放弃获利颇丰的职业,欣然就任厦大校长。任校长17年,培养数百名优秀专业科技人才。

  林文庆很造外语学习,亲自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试,并通报全省各中学,对外语教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虽主要接受西方教育,但对国学也造诣颇深。1929年完成了《离骚》英译本,由翟里斯和泰戈尔写了序。

  1929年世界经济发生危机,陈嘉庚生意失败,厦大经费无着,林文庆多次赴新加坡等地,向华侨、华人筹款,坚持办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文庆在《厦门大学十二周年纪念专号》发表文章,指出“凡是中国人都应该出来尽国民一分子的力量。”

  1937年,厦大由国民政府接管,林文庆辞职回新加坡重振故业,仍任华侨公会会长。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大肆屠掠,林文庆被日军抓进集中营,后被诱迫出面组织“维持会”,利用该机构“向战后灾民发放粮食,进行失业登记,接管养老院、孤儿院”。当时粮食奇缺,林文庆提倡垦荒,并暗中掩护拯救无数爱国同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当局豁免对他的任何追究。

  1957年林文庆病逝,享年88岁。新加坡元首及首席部长均亲致唁辞,殡之日,各族人士前往执绋,万人空巷。

  “林文庆”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