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厦门市名人>思明区名人

林巧稚

林巧稚人物照片

思明名人林巧稚介绍

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林巧稚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31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助教;193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1940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先后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22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2岁。

林巧稚主要从事妇产科学的研究工作。

林巧稚人物生平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

1913年,入读于鼓浪屿厦门女子师范学校。

1919年,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

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

1931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助教。

1932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妇产科医院进修。

193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

193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讲师。

193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

193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进修。

1940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1941年—1947年,在北京胡同里开办妇科诊所。

1948年,北京协和医院复办,任院妇产科主任。

1953年,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组织并开展对北京市部分地区妇女的癌瘤普查。

1959年,先后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

1965年,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的巡回医疗队到湖南湘阴县农村巡回医疗。

1972年,跟随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

1974年,先后出访瑞士、法国、伊朗等。

1976年,深入地震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1978年,跟随中国代表团出访西欧四国;并当选第四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1983年4月22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2岁。

林巧稚主要成就

林巧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巧稚早年从事胎儿宫内呼吸的研究对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及发展规律、女性盆器结核的发生及其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妇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为了降低中国新生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 ;开辟了产科、妇科、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妇产科学的亚专业。

学术论著

林巧稚著有《妇科肿瘤病学》《妇科学进展》等;主编有《家庭育儿百科全书》等。 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林巧稚.用造袋术治疗腹壁囊肿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1930,16.

[2]林巧稚.乙酰胆碱在正常分娩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生理学杂志,1949,17.

[3]林巧稚,连利娟,唐敏一.从病理检查和尿绒毛性腺激素定量试验讨论子宫绒毛膜,上皮癌的预后[J].中华妇产科杂志,1957,2:128.

[4]林巧稚,连利娟.24例良性葡萄胎及恶性葡萄胎转移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63,9:271.

[5]林巧稚,连利娟.恶性葡萄胎85例诊断及预后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64,10:370.

[6]林巧稚.避孕、人工流产和输卵管结扎术的几个问题[J].人民军医,1964,5:32-27.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3年

世界卫生会议

奥地利

1965年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

1974年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

瑞士

林巧稚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20世纪50年代,林巧稚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

高校兼课

1946年—1948年,林巧稚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兼课。

培养成果

林巧稚为中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如妇产科专家郎景和院士 ,妇女保健学专家严仁英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连利娟教授 ,妇产科专家叶惠方教授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40年

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

全国先进生产者

1960年

全国 “三八”红旗手

196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60年

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

1978年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2009年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

“最美奋斗者”称号

林巧稚人物评价

“林巧稚是中国妇女界杰出的代表,她的成就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康克清评)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大学校史馆评)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之一,是‘卓越的人民医学家’。”(《中国青年报》评)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她看淡荣誉,乐于奉献,并一直以‘奉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她是人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人民政协网评)

““她(林巧稚)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作家冰心评)

林巧稚后世纪念

林巧稚纪念馆

取名“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位于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而建。园中屹立着林巧稚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2016年,林巧稚纪念馆由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巧稚蜡像

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艾得胜为国家博物馆创作林巧稚蜡像。2005年,林巧稚蜡像获得了国家博物馆一等奖。

纪念邮票

1990年10月10日,邮电部发行了以林巧稚为题材的纪念邮票。林巧稚邮票为《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4枚中的第1枚。邮票画面上背景中那幅胎儿将产图,蕴含着对这位“生命使者”的真挚赞誉。

“林巧稚”杯

2012年,中国妇产科医师奖—“林巧稚妇产科医师奖”,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设立。2014年,“中国妇产科医师奖” 修改名称为“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该奖项是中国妇产科领域的最高荣誉,从全国20万余妇产科医生中推选产生,奖励为中国妇产科事业做出贡献的医学工作者。

越剧《林巧稚》

2021年7月17日,越剧现代戏《林巧稚》在福州芳华剧院上演。该剧旨在以越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和弘扬福建女儿—林巧稚心系祖国、献身医学的品质和担当精神。

林巧稚补充介绍

  林巧稚,厦门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母,由大哥大嫂抚养。大哥大嫂为了她能读书,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中途辍学。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震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录取她入学。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被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是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在协和医院里,林巧稚勤奋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诊,她都有求必应。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1933年,又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回国以后,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妇产科事业。她解除妇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欢乐,忙得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都未顾及。1939年,她再次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1940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关门。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她有一个特殊的出诊包,包里总带着现钱,对贫病交困的病人,不收分文药费,还予以资助。许多患者都感动得流下热泪。同时,她还应聘到中和医院为患者看病,到北京大学任教,整日忙个不停。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北平解放前夕,林巧稚拒绝接受离开祖国的机系。她认定:“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巧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着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林巧稚在新中国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她忘我地工作,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用一双灵巧的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许多父母感念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出自己的婴儿,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等。

  林巧稚高明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当时是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她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事业,林巧稚倾注全力为首都医院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妇产科专门人才。她和学生们对染色体的遗传学作了初步探讨,开拓该学科的研究,为后来她的学生攻下绒癌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她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1974年,赴日内瓦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医学顾问委员会会议。1978年12月,她和楚图南率领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时患脑血栓,回国后便长卧病榻,一病不起。

  林巧稚不顾病魔缠身,仍抱病和学生们通力合作,经过4年努力,于1980年8月完成1部50万字的巨著《妇科肿瘤》。她虽身患重病不能行动,仍在病床上日夜筹划着成立妇产科研究所,时时刻刻惦记着她的临床医疗工作。她在临终前还一再嘱咐把她的遗体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终年82岁。她逝世后,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在她的家乡厦门鼓浪屿为她建立了纪念馆。

  美国医师约翰·斯·鲍尔士在他的著作《西方医学在中国宫殿——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写道:“林巧稚在国民党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优异的医学事业,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现在在中国,她被看做是一个医生女英雄……”

  “林巧稚”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