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名人林克俊介绍
林克俊(1926年―1948年),化名老吴、吴克俊,男,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乡板桥村人。
生前为闽古林闽侯县委第二任书记,1948年城工部事件在虎头山牺牲 。
林克俊人物生平
1940年考入初中,1941年4月日寇侵占福州,林克俊辍学,逃难到南平时加入国民党军队当伙夫。同年7月因不堪欺凌离开国民党军队,到福清县谋得小学教师为业。1943年考入福建学院附中(时内迁闽清)求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因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黑暗,被学校开除,转学到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内迁沙县),又因发动学生罢课被校方开除,并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于1945年初潜回福州参加革命斗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中共闽江工委(后改为城工部)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任中共闽侯县委学委委员,领导该县的学生运动。同时,负责开辟从福州经大小北岭通往古田、罗源边界,直达南平、建瓯交界处闽浙赣区党委驻地的秘密交通线。是年10月受命到福州南郊螺洲一带主持工作,通过创办“读书会”团结了一批骨干,发展了一批党员,组建中共螺洲支部,1946年7月以螺洲支部为基础组建中共南门区委,任区委书记。期间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利用合法手段同地主豪绅展开斗争,取得重大战果,全乡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民取得了减租减息成果。同时,筹建武装工作队,建立了几十个可靠的基干村和联络点,出色地完成任务,为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条件。1947年7月调任中共闽古林罗连(闽清、古田、林森即闽侯、罗源、连江)五县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不久兼任林森县委书记,率领武装工作队在闽侯、连江边界建立游击根据地,组建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以小北岭为中心,在福州周边相继开辟小北岭、大湖、西区等游击区,并连成一片。1947年12月,率领小分队开辟东岭游击区,组建东岭工委和东岭游击队,并与小北岭、大湖、西区等游击区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对福州市区形成了包围圈,为1949年8月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解放福州创造了基础性条件。1948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牵连,在闽侯县虎头山游击区受到审查并蒙冤罹难。
林克俊人物评价
1956年中央重新审查“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林克俊为革命烈士。
林克俊补充介绍
林克俊(1926~1948年)
林克俊,化名老吴、吴克俊,闽侯县鼓山乡(今福州郊区鼓山镇)人。
民国30年(1941年)4月,福州沦陷,克俊辍学(初中),逃难到南平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伙夫,3个月后,到福清县当小学教师。民国32年又到闽清入“福建学院附中”读书,不久到沙县考入“省福高”。但不久因“自由散漫”被开除,重返福州。民国34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开辟从福州经大小北岭,通古田、罗源边界,直达南瓯省委的交通线。同年秋,克俊到螺洲发展组织。他先组织“读书会”,通过“读书会”发展陈本湜、陈屏繁、关平山、林霞森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中共螺洲党支部。民国35年7月,又以螺洲支部为基础,成立中共南门区委,林克俊为区委书记。中共闽江工委在螺洲召开“7·24”干部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林森县委,林克俊为县委委员,随县委机关到鼓山上洋村开展工作。民国36年他升县委书记,领导福州学委、南门区委、西区工委和桐口、螺洲、上洋、铁坑、光复、林师、福商、高农等党支部和东门、横岭等党小组开展工作。不久县委受破坏,克俊到小北岭,转入隐蔽活动。10月,省委召开“高湖会议”,决定成立“闽古林罗连”五县中心县委,克俊任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兼林森县委书记。12月,他亲自带领20多人到东岭山区开展工作,不久成立东岭工委,在天台山收编饶远仙的农民武装,并把小北岭、大湖、西区3个游击区连成一片,扩大游击队力量。民国37年3月,省委阮英平被谋杀。省委错认为是“城工部”派人干的,因此处死“城工部”部长庄征,。不久,林克俊、关平山、林立、林庆祥等人也被召上虎头山处决。克俊年22岁。1956年,“城工部”案重新审查,林克俊等人得平反,埋骨排下“烈士陵园”。
“林克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