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漳州市名人>平和县名人

黄梧

暂无黄梧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平和名人黄梧介绍

第一任海澄公

黄梧(1617~1673年),字君宣,福建漳州市平和县高坑镇霄岭村人。明末清初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1644年),成为平和县衙差役。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举兵反清复明。黄梧为人刁滑,见郑成功势大,阴有投顺之心,于是谋杀知县,往投郑成功。因其为人机智,胡颇受成功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顺治十三年,郑军兵退,乃与副将苏明叛降满清,封为海澄公,提出为“迁海令”。康熙六年,封为一等公。

康熙十三年,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谥号“忠恪”。

黄梧人物生平

黄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势力很大,黄梧虽为差役,但他刁滑,见郑成功势大,便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

顺治八年,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使郑军损兵折将。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但黄梧知道郑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再犯错就会送命,便与副将苏明(苏茂的堂弟)商议,决定向清廷投降。同年六月,二人率众献海澄叛投清廷。

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清顺治帝为此于同年封黄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顺治十四年,追封黄梧祖上,并赐金在他家乡霄岭营造宗祠。对此殊荣,黄甚感新主之恩,实心任事,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康熙表彰黄梧,授一等公,准袭12次,并赐予金匾。当耿精忠发动兵变并传檄黄梧一同为战时,黄悟正重病在身,他惊恐不安,惶惶而亡。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死后谥号“忠恪”。

黄梧人物轶事

当年黄峭在福建邵武鹤薮授诗遣子的情形,十分壮观,台北市黄氏宗亲会所出版的“黄氏大宗谱”中有十分生动的描述:“……作诗分授曰:尔兄弟各执为记,愿如水里之鱼,似露霜中之笋,子孙蕃衍,务勤耕读,分处遐迩,宜认亲属,有能念此诗者,即请升堂,无诗亦是歇公流裔,不可以简慢待之……”

霄岭黄姓是峭公与吴夫人所生第四子化公这一支系。黄化,又名黄宁,登进士第十九名,他持着遣子诗分基到汀州宁化县,传下第十世裔孙念八朗为奥杳派开派之祖,念八朗生六子,其中一子传下第十五世孙黄开懋,于光绪三年渡海到台湾,落籍于台中西屯区的牛埔仔埔,子孙分别发展到台湾各地。霄岭黄氏开基祖均德是念八朗的第二子,他先是开基平和国强西洋,第三世才移居国强霄岭。黄梧是均德第十代孙。综上所述,台湾的黄姓,虽然派别很多,但他们在血缘上同霄岭等南方黄姓殊途同归,不容置疑。

根据霄岭黄氏族谱记载,霄岭黄姓是从明洪武年间进入,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霄岭第十二世黄世集、世就、世暖三兄弟从清朝年间就移居台湾台北,第二十世孙黄平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回乡谒祖,他高兴地说:“祖庙格局太高了,家庙中有龙凤柱的,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供奉的列祖列宗,认祖诗也都同台湾的一样。”

移居台湾的除上述这一个支系外,还有一个支系是从霄岭移居平和安厚大径,然后再移居台湾,如台湾宜兰县的黄荣源,台北市的黄前熏,他们的祖宗也是清朝年间到台湾安居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他们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找到大陆的根,已回乡谒祖四次。他们每次回乡拜祖宗时都说:“我们的认祖诗同台湾黄姓认祖诗一样,供奉的老祖也一样。”可见,黄姓家族的万流归宗,这无疑又是一项明证。姓黄的中国人,很显然,不管身在台湾、大陆,还是国外,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

子孙多俊彦

霄岭黄姓从开居以来,人才辈出。特别是清王朝时代,据史记载:十世黄梧,被顺治帝封为海澄公,顺治十八年晋升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又晋升为一等公,世袭十二次,开府漳南。自是十余年无复寇患。十一世黄芳世,授一等侍卫,康熙十六年袭一等海澄公加太子太保,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同时执掌十三支王令,可调各省兵马。康熙帝还赐玉章一枝,有急上闻。时漳泉寇盗很多,芳世既至,且抚且捕,贼多解散。有山寇自称伪太子,聚众数万,皆以白头为号。芳世一鼓破之,悉降其众。方提师誓灭海寇,以病卒于军。赠少保,封“忠襄王”。

黄芳泰袭一等公

黄芳泰袭一等公,任江南京口总兵,黄芳度袭一等公,康熙十三年,为保卫漳州城与从台湾反攻大陆的郑经奋力争战,献出年轻的生命,康熙帝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康熙十六年追封他为“忠勇王”。 十二世黄应缵,康熙三十年袭一等公。十三世黄仕简,雍正八年袭一等公。任湖广、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从乾隆四十四年开始台湾如有发生动乱都由黄仕简领兵平定,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农民起义,仕简被乾隆帝委于重任,率领金门、东山四千兵马驰援台湾。

是时,他常往来于金门、台湾等大小岛屿,在台湾名声响亮。十四世黄秉淳,乾隆五十一年任江西狼山镇总兵,赠光禄大夫海澄公。十五世黄嘉谟,袭一等公,头等侍卫,温州总兵,又正定镇总兵。十六世黄庆春,袭一等公,德州总兵,镇守福建散秩大臣御前行走任广东惠州协镇总兵。十七世黄懋澄,袭一等公。除此之外还有将军、总兵和追封的公爵不计其数。

综上所述,“闽南第一祠堂”从建筑至今已走过370个春秋,经千回百转,但却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首先供奉的祖宗与台湾黄氏祖庙供奉的祖宗一样;其次,康熙元年黄梧建议收复台湾:“当应趁其慌乱犹豫之际,神速进兵剿灭之……”第三,康熙十三年这座祖庙被郑经从台湾反攻大陆时毁于平地;第四:乾隆年间黄仕简受乾隆帝指派带兵进驻台湾平息暴乱;第五,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氏从台湾回乡谒祖。由上足见霄岭黄氏与台湾有着地缘、血缘悠久而密切关系。

370多年过去了,黄梧宗祠依然骄傲地矗立在平和群山中,宗祠的龙凤柱依然向人们昭示着黄氏先人显赫的过去。

黄梧主要成就

黄梧背郑降清之后,向康熙帝献上迁界禁海之策,害死沿海数十万百姓,但也对台湾郑氏造成了致命的封锁和打击。

黄梧后代世袭表

第一任海澄公黄梧,福建平和人。顺治十三年七月,自明郑成功部将以海澄县投诚功,封海澄公。顺治十八年晋升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又晋升为一等公,世袭十二次,开府漳南。自是十余年无复寇患。康熙十三年,卒。諡忠恪。

第二任海澄公黄芳度,黄梧子。康熙十三年八月袭。十四年十月,漳州陷,合门死之。赠郡王,諡忠勇。

第三任海澄公黄芳世,黄梧兄子。康熙十五年三月袭。授一等侍卫,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同时执掌十三支王令,可调各省兵马。康熙帝还赐玉章一枝,有急上闻。时漳泉寇盗很多,芳世既至,且抚且捕,贼多解散。有山寇自称伪太子,聚众数万,皆以白头为号。芳世一鼓破之,悉降其众。方提师誓灭海寇,以病卒于军。赠少保,諡忠襄。

第四任海澄公黄芳泰,黄芳世弟。任江南京口总兵,康熙十七年五月袭。二十九年,卒。諡襄愍。

第五任海澄公黄应缵,黄芳度嗣子。康熙三十年正月袭。

第六任海澄公黄仕简,黄应缵子。雍正八年十月袭。任湖广、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从乾隆四十四年开始台湾如有发生动乱都由黄仕简领兵平定,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农民起义,仕简被乾隆帝委于重任,率领金门、东山四千兵马驰援台湾。是时,他常往来于金门、台湾等大小岛屿,在台湾名声响亮。乾隆五十二年,坐罪夺爵。

第七任海澄公黄秉淳,黄仕简子,乾隆五十一年任江西狼山镇总兵,赠光禄大夫海澄公。

第八任海澄公黄嘉谟,黄仕简孙。授头等侍卫,温州总兵,乾隆五十二年袭。

第九任海澄公黄庆春,授德州总兵,镇守福建,散秩大臣御前行走,任广东惠州协镇总兵。道光年袭。

第十任海澄公黄懋澄。

黄梧补充介绍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少时机智勇敢,好舞枪弄棒,结交朋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在平和县衙当差役。

  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赏银200两。黄梧归郑后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八年十二月,郑计取漳浦、诏安、平和诸县,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四月,黄为郑所重用,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现海澄)镇帅。八月,郑派兵取得揭阳后,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守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由于黄梧和苏茂等将领对军情的错误估计,中敌军埋伏,使郑军损兵折将,败归城内。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黄梧虽免一死,但揭阳失利,他曾怂恿苏茂进攻,因而“心终不安”;另一方面,他认为郑氏斩杀素有战功的苏茂属公报私仇(因苏茂曾帮郑成功的交恶宿敌施琅逃避郑氏杀戮而被郑记恨于心),对郑氏“刻薄寡恩”感到心寒;同时他进而分析当时的政治局势,认为清一统天下为大势所趋,遂萌发投清意念。同年六月廿五日,他和苏茂的堂弟苏明等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

  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十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清顺治帝为此于同年八月十七日封黄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顺治十四年三月,追封黄梧祖上,并赐金在他家乡霄岭营造宗祠。对此殊荣,黄甚感新主之恩,实心任事,戮力征战,向清帝上《平海五策》,并举荐施琅,积极招抚郑氏官兵;五月,黄梧率兵攻 龙-星塔,打通南北的咽喉要塞;九月,会同宁海将军固山额真郎赛一起收复失地闽安镇。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与总督一起督水师出海门,斩郑军闽安侯周瑞。

  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在台病逝。翌年初,郑经即位,黄梧上 书密陈乘“彼众贼心未定,神速进兵剿灭之”,建议攻克厦门。十月,黄梧与施琅师出漳州,破厦门、金门,翌年收复铜山,迫使郑经退守台湾。康熙六年,康熙表彰黄梧,授一等功,准袭12次,并赐予“勋高九锡”金匾。此后至康熙十一年,清、郑双方战事较少,黄梧带领将兵屯田垦植,同时积极招抚郑军。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叛清,时黄梧患痈卧榻。翌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叛清,黄梧闻讯大震,痈口进裂,病情恶化,急托其次兄黄枢及中军总兵吴淑等扶助其长子黄芳度。康熙十三年三月初三日,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

  “黄梧”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