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莆田市名人>荔城区名人

黄滔

暂无黄滔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荔城名人黄滔介绍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

  《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有载,黄滔次孙,黄珦次子、黄仁愿之弟)居晋江潘湖;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居莆田东里;榜眼宰相1人即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官至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宰相)黄洽居福州候官(今属福清与闽候交界处)东里;尚书1人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黄绾居浙江紫霄山樊川江北东里;历代解元出身的14人。

  生平

  黄滔出身贫寒,志向远大。他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东峰书堂(今广化寺旁)苦学,唐咸通十三年(872)北上长安求取功名,由于无人引荐屡试不第,直到唐乾宁二年(895)才考中进士。其时藩镇割据,政局动荡,朝廷无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黄滔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一年后,宦官刘季述作乱,黄滔避乱回闽。

  唐天复元年(901)起,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历时八年。他长期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使这一方土地成为唐季乱世间较为安定的区域。其时北方战乱,中原名士李洵、韩偓等人纷纷来闽依附王审知,黄滔应命与文士以礼相待、和诗论文,使闽地文风大振,他还把闽人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枯近300年间写下的诗作辑录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这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可惜散佚于乱世。黄滔晚年离福州回莆定居。

  成就及荣誉

  黄滔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前人评价其文章“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洪迈《黄御史集》序),唐天复二年(902),王审知修筑福州城,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命黄滔撰《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碑文长达2000多字,骈散间行,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堪称碑记中的珍品。洪迈称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南宋诗人杨万里则言:“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所谓“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所谓“御史公之诗尤奇”,指的是黄滔的诗与时人相比出类拔萃。《全唐诗》收黄滔诗3卷近200首。黄滔的辞赋也很有名,前人称其赋“雄新隽永”,誉为“一时绝调”。

  黄滔祠堂的荣耀不仅仅属于黄滔,也属于他的子孙。据统计,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仅仅留在故乡的子孙,就有进士94人,其中包括状元1人,解元出身的14人。品树虽然消失了,但东里黄氏一族仍然蓬勃兴旺。黄滔的后裔不仅人丁兴旺,而且科甲蝉联,世代簪缨,成为闽中最为显赫的文化大族。这种现象,用明代国立大学校长李时勉的话是,神僧之言,既是又不是,黄氏祖先有德,故神僧有所示;黄氏的子孙秉承祖德,故能繁荣昌盛。

  轶事典故

  在东里黄氏94名进士中,第一个进士自然就是它的创始人黄滔。公元840年,黄滔出生于涵江黄巷延福里居,父亲黄山周是一介布衣,家境比较贫困。尽管如此,作为书香门第出身的黄(山周)还是让儿子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公元860年,年已弱冠的黄滔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涵江黄巷,与陈蔚、黄楷、欧阳碣三人,来到30多里外的南山东峰书堂苦读。东峰书堂位于县城西北2里许处地的灵岩寺旁。当黄滔来到这里时,东峰书堂还没有被称为东峰书堂,只不过是黄滔等4个有志青年结伴在此读书而已。根据县志记载,东峰书堂的创办者就是黄滔本人。黄仲昭的《八闽通志》载,黄滔在进士及第后,“归寻旧山,刻铭贞石以记”。

  唐宋时代的读书人上山结庐或寄住寺院苦读,几乎是一种风尚。黄滔四人选中南山作为读书之处,按他后来自己的说法是:“慕三贤之懿”,与看中此山之灵秀。三贤指欧阳詹、林藻、林蕴三人。唐大历年间,晋江潘湖学子欧阳詹,少有文名,因羡慕林藻、林蕴两兄弟的学识为人,北上莆田,与林氏两兄弟在南山结庐读书,创办“灵岩精舍”书院。后来,林蕴在贞元四年明经及第。贞元七年,林藻与自荐状元的尹枢文同榜进士及第;藻、蕴的父亲林披共有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任过刺史,世称“九牧林家”。妈祖林默娘,即系林披、林蕴的后裔。藻、蕴均有文集流传于世。林披因慕欧阳詹之贤,以女儿林萍妻之。

  欧阳詹在贞元八年,与韩愈、李观、崔群、冯宿等人同科联第,时称天下之选。其中,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欧阳詹进士及第后,被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是闽人任馆职第一人,黄滔在泉州时应开元寺方丈之请撰《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后,特地到晋江潘湖欧阳詹故里探望其庶孙黄仁颖,随地应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之请,撰欧阳詹故宅联曰:“温陵第一人,甲第破天荒”,后世称其为“欧阳四门”,有《欧阳行周集》10卷行于世,诗文赋俱佳。欧阳詹虽终身仅为助教,但曾率国子监的学子,联名举荐韩愈为博士。欧阳詹不仅孝友谦儒,而且多愁善感,在进士及第后,游历太原的时候曾经与一个0女相爱,并相约待回长安后再来接她。欧阳詹在离开太原前往长安的途中,相思难耐,写了《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赠送太原0。诗曰:“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既未甘,居情谅多辛。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屦不出门,一车无停轮。流萍与系瓠,早晚期相亲。”

  欧阳詹回到长安后,由于朝廷长期没有分配工作,生活贫困。等到情况有所好转后,派人前往太原接应情人时,已过了相约之期。太原0眼见欧阳詹离开后,未能如约前来,相思成病,于是剪下自己的头发,赋诗云:“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她把诗和发髻托付给侍女后就病逝了。当欧阳詹看到发髻与诗后,睹物思情,百感交加,悲恸而病,不久即逝。欧阳詹笃于与林藻兄弟的友谊,临终前要求将自己葬于灵岩精舍之旁。韩愈痛感欧阳詹英年早逝,写了《欧阳生哀辞》悼念自己的好友。欧阳詹的次子欧阳荫,从晋江迁居莆田,祭扫欧阳詹的坟墓。黄滔的学友欧阳碣,应为欧阳荫的后裔。

  黄滔时代的家乡土话,正是当时标准的中州古音,也即流行的普通话。多少年之后,我的家乡本地话仍然保存了这种古音古韵,以至于我一听到莆仙戏咿咿呀呀的唱曲,总是满身心的唐风宋韵。如今卷舌头的普通话已经无法吟唱出千年之前的音韵,有识之士常常呼吁,要读唐诗宋词,首先就应当学会闽南或莆田话。黄滔时代的读书,并不是如今的默读,而是朗读,是吟唱,是背诵。遇到精彩的段落,手则舞之,足则蹈之。读书之余,黄滔或徘徊于灵岩精舍与欧阳四门之墓,追慕先贤;或流连于灵岩寺前、寺后、寺中,与禅师或膝谈或默坐相对,黄滔在泉郡城南潘湖探望仲孙黄仁颖(后唐登状元)时,曾撰欧阳詹故宅联颂曰:“温陵第一人,甲第破天荒”。大儒与高僧交往是唐宋时尚,名气最大的当然是两百年后的东坡与佛印。黄滔与佛结缘的成果体现在后来他的著作《莆山灵岩寺碑铭》等八篇全省各大寺院碑记中。

  “黄滔”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