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名人何乔远介绍
何乔远(1558年~1632年),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代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日与缙绅游士倡酬论学,讲德考业,求书问字,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遗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4卷,颇行于世。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 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与邹南皐、冯仲好、赵侪鹤,海内并称为四君子,后世学者称其为“镜山先生”,死后赠工部尚书,予祭葬。
何乔远人物生平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稍长,读书过目成诵,厌塾师句读,赠公独教之。年十四五,即攻古文词,有志圣贤之学,未肯俯首举子业以希急售。年十九,与兄大理乔迁同领乡书。时与杨文恪 道宾、庄户部履明、 李左相梦麟、山人黄克晦结社,称‘五子’。”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稍长,奇伟不凡。父炯置膝,曰:‘必亢吾宗!’
五、六岁,工楷书。
八岁,父试以骈语曰:‘乍雨乍晴天未定。’即对曰:‘有麟有凤国将兴。 ’知为国桢。命破题,题为‘冉有某句不称贤者,而门人之父曰误矣。’曰:‘聚敛附益,乌得贤!’一生清白,已见其概。携笔入学舍,仲父措笔命破题,应声曰:‘观孺子之妙手,察良工之苦心。’又知其必以作者名世。
就塾,藏诗几中,塾师命弃去,即厌归。独遵父教,博综经、史、子、集,《文选》《唐诗》过目成诵。
十四五,即工古文词,复锐志举业。父炯摩其顶曰:‘今词林惟荆石 王公(王锡爵)为闻人,儿当拜其门下!’而督学胡公二溪拔乔远应儒士荐,时年十九,与兄乔迁同登万历丙子(万历四年,1576年)乡榜。
丁丑(万历五年,1577年),归娶。
与兄乔迁、杨文恪(杨道宾)、陈及卿、李世祯、山人黄克晦(《泉州人名录·杨道宾、黄克晦》)结社赋诗,有‘温陵五子’之称。”
刑部云南司主事、礼部精膳司员外、礼部仪制司郎中 《明史·何乔远》:“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历礼部仪制郎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万历十四年成进士,除刑部主事,历仪制司郎中。”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
“壬午(万历十年,1582年),赴公车。父炯殁于家,痛泣几绝,赋《攀木篇》;于巾轴中得裹父齿,作《泣齿文》。服阙,矢志奉母,不赴春宫;母以贫故,累趣之。
万历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成进士, 果出荆石 王公锡爵手拔;而母林氏已先于正月即世,闻讣殒地复苏,徒跣奔归。襄事竣,释服谒选。过苏(苏州),贽诗文于王弇州(王世贞,号弇州山人),大加引重。
冬,至京,顿城外,不受入觐官帕金。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四月,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西曹多暇,与戴亨融、袁君学、吴文仲、王惟允过从论诗,为《刻烛吟》。
擢礼部精膳司员外、仪制司郎中。”
疏谏“三王并封”
《明史·何乔远》:“神宗欲封皇长子为王,乔远力争不可。”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时光宗为皇第一子,十二龄未册立。神宗传谕礼部将三皇子并封,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乔远上疏,以祖训无待嫡之条,请行册立。于是并封议寝。”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时有‘三王并封’之旨,上疏言:‘恭绎祖训,震器不可以久虚,国本不可以徐定。’其议始寝。”
疏救同官陈泰来等
《明史·何乔远》:“同官陈泰来等言事被谪,抗疏救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考功郎赵南星被斥,陈泰来、顾允成等俱论救,镌秩。乔远抗疏极言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考功郎赵南星被斥,陈泰来、贾岩、薛敷教、顾允成、张纳陛、于孔兼等论救,镌秩。乔远极言不宜为宰执报复。”
上言阻日本封贡事
《明史·何乔远》:“石星主封倭,而朝鲜使臣金晬泣言李如松、沈惟敬之误,致国人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乔远即以闻,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帝颇心动。而星坚持己说,疏竟不行。”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倭攻朝鲜急,大司马石星闇懦,至为请封贡。乔远疏言‘其以和欺主’,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力阻之。而星坚持已说,疏竟不行。”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万历二十年,1592 年)倭(日本)攻朝鲜急(朝鲜王京陷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先胜后败,形势紧急)。兵部尚书石星闇懦,为(日本)请封贡;而朝鲜使臣金晬泣言:‘李如松、沈惟敬之误,致国人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
乔远上言兵部失策,而一再上王荆石(王锡爵)书:‘不当徇私人,听封贡。’
其后东事(日、朝战事)数年始解,石星(因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丧失国格)毙狱,人愈服其胆识。”
力主京考、首发宗室入仕之法、强精吏事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甲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科臣议欲典衡,乔远力主京考为是。而宗室入仕之法,亦乔远首发之。
会肃藩王薨,其子请袭,贿中贵得封。乔远力言藩府宜终三年丧,拒所请。中贵无以难也,然挟恨刺骨矣。
郑世子载堉辞爵,议封其子翊锡,以成其让。
晋藩新犝、新牛坒(“牛坒”合一字)当封,为猾胥所抑,冒给月饷,立覆故牒,笞吏,还其封。
其强精吏事,人慴服,不能欺。
浙生王某中顺天乡试,以冒籍革;复中于浙及应天,均以坐革之案难之。乔远曰:“有才如此,岂他籍、本籍禁锢之耶!”为复之。
儋贡生范时化牒殁于水,路远不能归取牒,赴部诉于乔远,即准入试。十五年后,范令永春,通刺称‘门生’,骇之,范缕述,始知。”
坐累谪广西布政司经历、假归
《明史·何乔远》:“坐累谪广西布政使经历,以事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坐累谪广西布政司经历,以事假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属有宗室名封之事,本尾误遗乔远衔名,主事洪桂渚对读不及详,坐‘奏牍不恭’例罚俸; 中贵吹求,六改旨,谪添注广西布政司经历(职掌出纳文书)。吏请委罪于洪,叱去之;洪亦作疏愿自受,亟止之。不数日,洪改吏部,叹曰:‘我误何长官,敢就职耶?’即告归。
乔远赴粤,慷慨夷犹,无迁谪意。以元配温氏不禄(病亡),假归;赋《悼亡》诸篇。”
何乔远谪广西时,翰林院检讨区大相题五言律《送何仪部稚孝谪桂林》一首(见于清·沈德潜、 周准编《明诗别裁集》)持赠:“长沙非不远,南去更萧森。谪宦楚山尽,独行湘永深。乡书同雁少,官舍共猿吟。今夕怀人梦,随君到桂林。”
〖注〗区大相:字用孺,号海目,广南高明(今广东高鹤县)人,为文有奇气,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己丑(1589年)进士,官翰林检讨,历赞善中允,掌制浩,居词垣15年,工于诗,持律既严,铸词必炼,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长沙:指汉·贾生谪长沙事。
里居二十余年
《明史·何乔远》:“里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不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思北山先墓在焉,且为赠公手植荔园,遂之镜石结土椽,世传镜山是也。里居二十年,中外交荐,不起。”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父旧居推任兄子,自寄居友人郭翁右舍二岁。
郡守程萝阳公重其风节,为构丙房一区,代刻其父《清源文献》《王梅溪(王十朋)、真西山(真德秀)二公留墨》于郡邸。(《泉州人名录·王十朋、真德秀》)
而窦淮南公来代守,益相契。每事造庐问教,毫无所干;而为邑人条利病,不少靳。
开泉雅社,诸士问业云集,日与缙绅游士唱酬清适。既而念词赋末技,无益身心;黾勉不休,思绍先圣道脉,匾其父炯所居之东曰‘寡过斋’。
念北山(清源山)先墓在焉,为父手植荔园。遂之镜石(位于赐恩岩西南麓与五台峰东南麓交界处的醉月岩),结土屋数椽,名其斋曰‘自誓’。割麦、掘番薯为饭;客至,沽村白与醉。时从田父泥饮,不厌也。(《泉州山川·赐恩岩·醉月岩》)
【是为“镜山书院”,故学者称乔远为“镜山先生”。(《泉州书院·镜山书院》)
“自誓斋”西面有清泉一泓,脉脉往下流注,何乔远题“枕泉”两字。又在醉月岩下特建一亭,纪念李邴,取名“镜亭”,并于岩侧题字“宋·李邴结庐,明·何乔远构亭”。(《泉州人名录·李邴》)】
每与许敬庵、李见罗、徐匡狱、范晞阳、洪桂渚诸公论学,不分列门户,不支离心性,惟欲于庸德庸行步步绳尺,庶不负终岁请书求友之意。
《报许甸南书》,大略谓:‘《大学》一书,尽之‘诚意’。所谓‘致知格物’,谓必明于本末之物,穷至其理;然后知吾一念之微,可通天下国家之大。而无敢有不诚其意,以明此德。此‘精一’旨也,何必泥在一字一句之文!且如切如磋者,道学也;一语已尽,又不待补亡也。’其于《六经》,多发前人所未发。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永春颜廷渠(《泉州人名录·颜廷渠》)以86岁高龄慕名到镜山探访,题下“不厌”二字,石刻今存,上款“万历甲辰年”,下款“左史八十六翁桃源颜廷渠为稚孝先生书”。】
戊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子九转殁,一孙亦殇;子妇王承静自经以殉。椎楚之余,为之穿穴聚甓,庶几延陵之达焉。(何乔远 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痛定之后,将精力倾注在著作《闽书》和地方教育事业上。)
先,丁未岁(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泉州府太守)程公萝阳复来观察,访之山中,为构阁曰‘天听’,己酉(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成。乔远悬孔子像并图诸名贤,朔望拜焉。
【在“不厌”石以北又建一亭,是何乔远著述起居之处。何氏逝世后,中丞苏家宏题“何南宫 著书处”。】
郡守姜同节入觐,越格疏荐。
少司农吕天池按粤西,括俸金为成祠宇,置祀田。
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门人林欲楫入都,谒叶向高;问:‘稚孝何如人? ’楫曰:‘何师不讲道学,乃真道学。生平得力,惟‘自誓寡过’,不求人知。’叶文忠(叶向高)叹曰:‘粹然君子也!’(《泉州人名录·林欲楫、叶向高 》)
(万历四十年,1612年)请郡守蔡五狱公(蔡继善)修罗一峰书院 (《泉州书院·一峰书院》)。因痛发先生所以取重者,只缘参透‘无为不为、无欲不欲’一章,书与郑孩如、唐见梅、韦衷芹、黄季◇(上‘山’下“弓攵”)、张元中率诸门人(在一峰书院)集讲,以‘耻躬’名社。尝题联座右曰:‘人心中无私便圣,天理内行事最乐。’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后,求学者多,并求留宿)复于镜山下买田家数椽,为休山书院,匾曰‘耻躬堂’。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大学士叶向高(《泉州人名录·叶向高》)与南安洪有声,晋江黄国、郭梦詹等四人到“镜山书院”访问,也留题刻石,至今尚存。】
乔远家食几三十年,久无仕进意。海内以乔远与邹南皋(东林书院首领邹元标)、冯仲如(御史冯从吾)、赵鹤侪(考功郎赵南星),并称‘四君子’。屡推汝宁通判、钦州知州、光禄大理少卿,皆为中官奏罢。 ”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所著《闽书》脱稿。】
起光禄少卿
《明史·何乔远》:“光宗立,召为光禄少卿,移太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光宗即位,即召为光禄少卿。乔远以为大行而得迁,非臣子所忍言。九月光宗崩,熹宗即位,叶文忠(叶向高谥文忠)、邹忠介(邹元标谥忠介)二公先后以书道出处之义,天启元年(1621年)始赴阙。”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登极八日,即起光禄少卿。
时邹南皋(邹元标)同起抵京,握手曰:‘吾道之硕果也!’
神庙(神宗)遗诏,仅起诖误诸臣;光庙(光宗)遗诏,所指仅国本诸臣。乔远投谒部院,请推广诏书论叙殁者,时议韪之。
七月,有山西典试之命。阅卷详加评订,遂拔宗生二人;试录典雅剀切,南北群推。”
太仆少卿
《明史·何乔远》:“移太仆。王化贞驻兵广宁,主战。乔远画守御策,力言不宜轻举。无何,广宁竟弃。”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移太仆。王化贞驻兵 广宁 ,主战。乔远画守御策,力言不宜轻举。无何广宁竟弃,经、抚继逃,合疏请并逮治,时传为‘五少卿疏’。”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还朝,晋添注太仆少卿。
时大清已取辽阳,朝中锐意恢复(巡抚王化贞驻兵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县]备战),乔远疏‘且严守广宁’,人以为迂。及广宁再陷,始服其先见。
(京师人心惶惶)每念神京单危,无人分忧。其冬,谢绝入觐馈遗。经臣熊廷弼、抚臣王化贞先后逃(王化贞弃城逃跑,6万大军溃败),乔远属稿,与(大理寺少卿)冯从吾 、(太常少卿)董应举、朱一桂、许维新等疏请逮治以正典刑,时传‘五少卿疏’。”
左通政
《明史·何乔远》:“天启二年进左通政。邹元标建‘首善书院’,朱童蒙等劾之。乔远言:‘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语侵童蒙。”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初,乔远与邹元标、冯从吾皆于林居考德为事,而汪应蛟、杨东明、高攀龙、曹于汴一时同志并起废籍,因城南建‘首善书院’。科臣朱童蒙劾之,乔远言:‘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再疏不允。”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天启二年,1622年)晋添注左通政。
(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山东妖贼(白莲教)数万攻陷城邑(十月被镇压),疏言:‘赤子无知,请乘大捷之后,招抚赦宥。’从之。
时朝士欲声李可灼红丸弑逆之罪,乔远引孝宗定李孜省、穆宗定金仿等罪为议,人谓其识大体。
科臣朱童蒙劾邹元标建首善书院讲学。疏言:‘书院上梁之文,实出臣手,当并黜。’再疏,不报。”
光禄卿、通政使、户部右侍郎、致仕
《明史·何乔远》:“进光禄卿、通政使。五疏引疾,以户部右侍郎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仍用为光禄卿。
上荐举疏,举同县李光缙、永春李开芳、同安黄文照、海澄丁玉明、龙溪张燮及华亭陈继儒,有旨议覆。盖荐举久已不行,乔远复倡发之。
会旧病作,方志乞归,旋有银台(通政史)之命,言者谓其‘因病得升’。乔远闻之,即日出国门,方上辞疏。熹宗以乔远旧学清修,起用未久,不许。再坚辞,疏凡五上,乃晋户部右侍郎以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冬,进光禄卿。洗手剔蠹,宿弊尽销。以积劳成疾,乞归,不许。
(天启三年,1623年)仍擢通政史,言者谓‘因病得升’。即日出都,抗疏力辞。加户部右侍郎以归,橐中不满一金。”
起南京工部右侍郎、兼署户、工二部、乞归
《明史·何乔远》:“崇祯二年,起南京工部右侍郎。给事中卢兆龙劾其衰庸,自引去。”古称工部首长为司徒,故时人称之为何司徒。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崇祯二年(1629年),台省交荐,特起南京工部右侍郎,具疏引年,甚切。属有边警,慨然曰:‘此岂臣子高卧时也。’立就道。甫入都(留都南京),即上疏言:‘敌盘踞内地,须日夜挠乱之,毋以塘报为了事、截杀为虚名。请开镇江之练湖(南湖)以通运道。’ 怀宗嘉其老成体国,署户、工二部。 署事二月,乃乞骸归。怀宗以清名慰留,再力请,乃许。犹复上《开海禁》一疏。”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入闽,至建阳,遍拜 考亭(朱熹)诸儒祠墓。崇化里有横渠子孙在焉,为书《祠记》,以《西铭》一篇,括尽仁体,而要以完天所生为主,无常变死生,一以顺受天命、还秉天则,发程(程颢、程颢)、朱(朱熹)之旨。”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入闽,遍谒紫阳(朱熹)、蔡西山、九峰刘屏山、云庄黄勉斋诸祠墓。崇化里有张横渠子孙,为书《祠记》。舟入将乐,谒杨龟山 祠,游玉洞,探奇而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崇祯四年(1631年)卒,年七十四。”
何乔远人物评价
何乔远一家是中国少见的方志家族。其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潭阳文献》。父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闽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辞官归里后,晚年隐居于泉州北门外镜山,故学者又称之为镜山先生。家有“镜山书房”、“自誓斋”、“天听阁”,所藏四部图书满家,藏书数万卷,与当地藏书家黄居中父子、李懋桧多有往来,彼此互通有无,购置、抄录图书。交往长达50余年,彼此均喜经籍图书的收藏。乔远卒后,其子何九云、何九说纂辑其生平诗文、奏议、书牍等,名为《何镜山先生全集》,黄居中为此书作序。其中较知名者有《名山藏》109卷,为著名之明代私人纂修之明史;所记为明洪武至隆庆(1368年~1572年)间史事,多取材于笔记、野史旧闻,保存了不少诸史少载的史料,该书在清代曾被列入禁书。《闽书》154卷,是福建现存最早、最完整之省志;《皇明文征》74卷,则是明人诗文之汇集;《何镜山先生全集》72卷,为何氏个人奏章、诗文等之文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乔远终始四朝,后先一节,安贫乐道,鞠躬厉行,平生德容冲粹,与人交洞见肺腑。自少励志前修,既立朝,以文章气节自砥。
里居多年,益加意学问,因人设教诱迪,以躬行语默之常。匾其斋曰‘寡过。’又曰‘自誓’,取古人誓墓之义。命其堂曰‘耻躬’。
每与许敬庵、李见萝、范晞阳、洪桂渚诸公论学,不分别门户,不支离心性,惟欲于庸德庸行中步步绳尺,庶不负终岁读书求友之意。
大学士叶文忠向高问林宗伯欲楫曰:‘何穉孝何如人也?’答曰:‘文章气节,人皆知之;其深于道学,人未必知也。’叶曰:‘穉孝吾未尝见其讲学。’林曰:‘惟不讲学,乃真道学耳。’因具述其平生得力惟‘自誓’、‘寡过’,不求人知。文忠以是序《闽书》,称其平生笃学真修,无愧宋儒云。”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乔远和平乐易,与人交,洞见肺腑;奖掖后进不倦。田夫野老,接以至诚,每岁时伏腊,招饮尽欢,数百杯不乱。当典试山西还朝时,一榜诸生聚饯于郊,每人为酌三巨觥,至今传为佳话。 ”
由于何乔远"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屡遭权贵排挤。后因痛恨昏暗的官场,被弹劾,只好"自引去",回归故里专心著书立说。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征》收存入目,并作了高度的评价。《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烺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入中国考》等名著,都竞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的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何乔远个人作品
《明史·何乔远》:“乔远博览,好著书。尝辑明十三朝遗事为《名山藏》,又纂《闽书》百五十卷,颇行于世,然援据多舛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所著有《释大学》《释武城》、释《大诰》《召诰》《洛诰》。
他纂述之作,在刑曹有《狱志》,在礼曹有《膳志》,而大者,辑明十三代遗事为《名山藏》,集一代贤士大夫所论著、择其雅驯、兼收众体为《皇明文徵》,又纂《闽书》百五十卷。
自著诗文百余卷,有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集。”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在官、在家,著书不辍:刑曹有《狱志》、礼曹有《膳志》、在粤有《西征集》、假归有《泉州府志》。其最著者,...一代贤士大夫所论,著为《皇明文徵》。纂《闽书》一百五十卷,皆有功艺苑,足资后来修史考订。其自著诗歌、古文辞,...家乘,计百数十卷,不可殚举。学者称为镜山先生。”
还编纂《安溪县志》,辑南安先贤诗文事略的《武荣全集》,写《东湖浚湖记》《同安海丰埭记》《顺济桥记》等 。
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荟萃八闽郡邑各志并参考前代载记而成的《闽书》22门154卷和辑明十三朝遗事的《名山藏》100 卷。(《泉南著述·名山藏、闽书》)
《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徵》收存入目。何乔远的著作影响深远,而清政府对他的著述似乎很不放心。《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对《闽书》横加挑剔,认为“有乖志例”,《名山藏》则被打入《禁书总目》。
何乔远补充介绍
何乔远,字穉孝,福建晋江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父何炯,是泉州著名学者,著有《清源文献》。何乔远自幼颖异不凡,8岁时,其父以“乍雨乍晴天未定”为上联,命属对,何乔远即以“有麟有凤国将兴”答之。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擢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升仪制司郎中。其时,神宗欲封皇长子为王,何乔远上疏力争。同官陈泰来等因言事被谪,何乔远又抗疏救之。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军队进攻朝鲜,陷其王京。次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先胜后败,形势紧急。兵部尚书石星懦弱无能,反为日本请封贡,使日本侵略气焰更炽。朝鲜使臣金晬进京泣诉:李如松等贻误战机,致使朝鲜军民万余人死于战祸。何乔远据实上疏,指摘兵部失策;又疏陈历朝驭倭策略,主张出兵保护朝鲜,制止日本侵略,以伸正义。神宗颇为动心。终因石星坚持退让,何乔远主张未被采纳。后来,事态发展证明对日妥协失策,石星被逮,死于狱中。朝野人士都佩服何乔远的远见和胆识。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何乔远属吏写册封文本,漏了衔名,何乔远因坐“奏牍不恭”罪,被贬为广西布政司经历。次年,其妻温氏病故,乃请假回籍治丧,从此绝意仕途,家居20多年。何乔远回籍后,与郡守程朝京、窦子偁结为知交,但从不为私事请托,对于地方政事兴革屡有好建议。曾敦请官方支持重修一峰书院,又请宿儒郑孩如、唐见梅等来书院讲学;另在镜山下购置农舍数间,创立“休山书院”。万历四十年(1612年)起,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开始纂《闽书》。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书成,共154卷。
何乔远居乡,声望日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其门生林欲楫到京,进谒大学士叶向高。问及何乔远为人,林欲楫道:“何师不讲道学,乃真道学。生平得力惟自誓、寡过,不求人知。”叶向高赞曰:“粹然君子也。”当时,有不少人举荐何乔远,都被弄权的宦官所阻。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光宗即位,起用何乔远,晋位光禄卿。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何乔远奉命典试江西,阅卷认真,评选公正,还朝后添注为太仆少卿。其时,后金(清)兵已攻取辽阳,巡抚王化贞驻兵广宁,主张出击,与熊廷弼之议不合。首辅叶向高颇倾向王化贞,何乔远上疏,支持熊廷弼,主张严守广宁。有人讥何乔远迂腐。不久,广宁失守,人们服其灼见。
天启二年(1622年),何乔远进左通政。五月,山东白莲教起义,不久被镇压。何乔远上疏请乘大捷之后,实行招抚赦宥政策,熹宗从之。此时“红丸”案发,事因鸿胪寺官员李可灼进献红色药丸,光宗服后暴毙,朝臣主张以“弑逆”罪处李可灼以极刑。何乔远援引孝宗处理李孜省、穆宗处理金倣二案为例,建议将李可灼免死戍边。众人以为何乔远的议论识大体,较为妥当。同年,左都御史邹元标创建首善书院以讲学,宦官魏忠贤指使给事中朱童蒙上 书弹劾,诬邹元标操纵舆论,请禁之。邹元标据理力辩,并求辞职。何乔远愤然上疏曰:“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若罢邹元标,自己“义当并罢”。不久,晋升为光禄寺卿。天启三年(1623年),又擢为通政使。由于政敌权奸流言攻击,便力求辞官,终以户部右侍郎致仕。
何乔远回泉州后,在镜山泉山书院讲学,求学士子纷纷登门。宦官魏忠贤为收人望,曾多次示意招揽何乔远,但坚辞不就。纵横海上的郑芝龙对何乔远很敬重,曾令部下:“如潜兵入城,惟镜山前后十里勿动。”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又起用何乔远为南京工部右侍郎。上任后即上疏建议,开通镇江南湖,连接内河运输。思宗览表后,称赞何乔远“老成体国”,命其兼署户、工二部。何乔远又上疏,请求“清冗役,考仓期”,陈述经费致匮之由,并言“年输淮库20万金,非旧例”,思宗因而下旨按勘。但此举触怒一帮腐败官僚,逆纷纷上疏攻讦。何乔远见弊政无可救治,便主动引退。临行,又请开海禁,称“弭盗安民,莫先此举”。
崇祯四年(1631年),何乔远病卒,思宗赐祭葬,并赠工部尚书。
何乔远一生著述甚丰,除《闽书》外,还有《名山藏》、《武荣全集》、《皇明文征》等书行世。
“何乔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