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泉州市名人>安溪县名人

官献瑶

暂无官献瑶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安溪名人官献瑶介绍

清代官员、学者

官献瑶(1703-1782),字瑜卿,号石溪,清代官员、学者,福建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十年前后在世,年八十岁卒。提督陕甘学政、詹事府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少弧。以拔贡生授国子监学正。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进士,改庶吉士,充《三礼》馆纂修官。散馆,授编修。历官提督陕甘学政。迁司经局洗马,乞养归。献瑶著有《石溪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卷,《读易偶记》三卷,《尚书偶记》三卷,《读诗偶记》二卷,《周官偶记》二卷等书十余种,并传于世。《清史列传》、《清史稿》儒林有传。

官献瑶简介

官献瑶为漳浦蔡世远、桐城方苞高足弟子。乾隆四年(1739)进士。先后任国子监助教,三礼馆纂修,主持浙江乡试,提督广西、陕甘学政。著有《读易偶记》三卷,《尚书偶记》三卷,《尚书讲稿》、《思问录》一卷,《读诗偶记》二卷,《周官偶记》二卷,《仪礼读》三卷,《丧服私钞》并《杂记》一卷,《春秋传习录》五卷,《孝经刊误》一卷,《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卷。

官献瑶作品

献瑶著作有《读易偶记》3卷、《尚书偶记》3卷、《尚书讲稿、思问录》1卷、《读诗偶记》2卷、《周官偶记》2卷、《仪礼读》3卷、《丧服私钞》并《杂记》1卷、《春秋传习录》5卷、《孝经刊误》1卷、《文集》16卷、《诗集》2卷。

官献瑶荣誉

献瑶早岁失父,陕甘学政任满,便请假归家奉母,承欢20余年。闽抚曾聘他主讲鳌峰书院,因不忍离母而婉谢。四十一年(1776年),应聘主编《漳州府志》。

献瑶居官廉洁,馈遗悉绝。一些循良官吏,上级未发现的,他经常予以推荐。他曾向陕西巡抚陈述备旱水利,向苏抚陈述南濠防火的规划,向观察庄复斋预商捕蝗,都合理可行。他曾上疏论述水田、旱田的耕作方法,认为修筑沟渠,水旱有备,那么西北各省的地利,不会不胜过东南。如果政府明令禁止焚毁山林、偷网鱼池,有犯禁者,给予严惩;通令所属州、县官,认真审理这类犯禁案件;对那些劝导民众垦殖,著有成效的,给予优等考绩,不称职的加罚。这么一来,州、县官都以发展生产为当务之急,民众就会争先恐后,致力发家。几年之后,吏习民安,生之有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国富民安,便可实现。高宗览疏,深表嘉纳,特命行政大臣,把他的建议改为谕旨,颁行天下。献瑶以上这些建议,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足见他确能穷经致用,不仅以学问文章著称。

四十七年(1782年),献瑶在家病逝,享年80。妻黄氏一直在家奉亲,未尝随任。长子官学礼拔贡,次子官学诗进士。

官献瑶补充介绍

  官献瑶(1703~1782年),字瑜卿,号石溪,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7岁入里塾,其父亲自课督,学习成绩良好。16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27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于桐城著名学者方苞。当时献瑶已博通经书,留心正学,在这两位老师指导下,深入探讨濂、洛、关、闽等家的精义和六经深奥论点,成绩优异。时值李光地的孙儿清植,在京任礼部侍郎,聘他为家庭教师,因得遍读李光地所著书籍。他崇拜李光地的学说,还能有所发展。高安朱轼(文华殿大学士)很推重献瑶,曾说:我老了,振兴吾道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啦!

  乾隆元年(1736),起用遗老,江阴杨名时从滇南被召回,即上疏推荐7个士子,献瑶也在其中。那年献瑶参加顺天(北京)乡试,中了举人,即被安排在国子学当助教。其时高宗尊儒重教,特命尚书杨名时、孙嘉淦,大学士赵国麟这些耆贤名德,先后主持国子学。献瑶刚入学,便建议应行事宜6条。那时的六堂助教,有钱塘王文山、南靖庄亨阳等,各任1经,献瑶分讲《尚书》。他们都学有根柢,志同道合,弦诵之声,夜分不绝。京都人士赞他们为“四贤、 ”。

  四年,献瑶捷南宫,殿试对策,援引经义论述时事,置二甲第二名进士,选庶吉士,充三礼馆篡修。献瑶分修《地官》、《秋官》,工作量最大,脱稿也最早。次年请假回乡省亲。七年,献瑶入都散馆,两次参加御试,都列一等,授翰林院修撰,记名御史,未及补,便奉命主持甲子年(1744)浙江乡试。不久,提督粤西学政。十二年提督陕甘学政,迁詹事府司经局洗马,掌局事。

  献瑶培养学子,先经学、理学,而后古文、时文,着重于立品敦行。边区少书籍,他请于抚军,刷印各种经书以及《四经性理精义》、《近思录》等,随地颁发。所取的士子,其年少资质较佳的,常常资助购书之费。在关中任内,搜访历代名臣、大儒的后裔,得宋代张载的二十余代孙儿,交付该县学官培养。他在诸生中十分赏识王杰,视为大器,后来王杰入阁,果如其言。

  献瑶早岁失父,陕甘学政任满,便请假归家奉母,承欢二十余年。闽抚曾聘他主讲鳌峰书院,因不忍离母而婉谢。四十一年,应聘主编《漳州府志》。

  献瑶在家抚爱子侄,购置义租,赈恤亲族中那些孤苦伶仃无力丧葬的。全族数千人口,在他推恩教戒之下,有外户不闭、-不作的风尚。他对于礼制深有研讨,修大、小宗祠,增置祭田、祭器,考证《礼经》,遵照国制,订立祭祀仪式,远近传抄奉行。

  献瑶居官廉洁,馈遗悉绝。一些循良官吏,上级未发现的。他经常予以推荐。他曾向陕西巡抚陈述备旱水利,向苏抚陈述南濠防火的规划,向观察庄复斋预商捕蝗,都合理可行。他曾上疏论述水田、旱田的耕作方法:略谓修筑沟渠,水旱有备,那么西北各省的地利,不会不胜过东南。当今自大江以西、五岭以南,大抵丘陵占平地三分之二,可那里的山,都光秃秃,一些林也枯萎无生气,飞禽走兽,几于绝迹。淮河以南,黄河以北,一些大薮、大泽,从前充满凫雁鱼鳖,现在仅为积水之壑而己。又河北、山东等地盛产瓜果,有所谓“千树枣”、“千树栗”的,现在也很少看到了。其实小民趋利如鹜,难道他们竟然甘当懒汉,不想富足,让山林川泽成为弃壤吗?原因是某甲去经营种植,某乙就去偷窃破坏,也就是“一人成之,百人毁之”,利未得而己亏损。他们要是控告,当官的大都认为这是财产纠纷细事,不大理睬,所以,人们就不愿经营。如果政府明令禁止焚毁山林、偷网鱼池,有犯禁者,给予严惩;通令所属州、县官,认真审理这类犯禁案件;对那些劝导民众垦殖,著有成效的,给予优等考绩,不称职的加罚。这么一来,州、县官都以发展生产为当务之急,民众就会争先恐后,致力发家。几年之后,吏习民安,生之有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国富民安,便可实现。高宗览疏,深表嘉纳,特命行政大臣,把他的奏疏改为谕旨,颁行天下。献瑶以上这些建议,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足见他确能穷经致用,不仅以学问文章著称。

  四十七年(1782),献瑶在家病逝。妻黄氏一直在家奉亲,未尝随任。长子官学礼拔贡,次子官学诗进士。

  献瑶著作有《读易偶记》3卷、《尚书偶记》2卷、《尚书讲稿、思问录》1卷、《读诗偶记》2卷、《周官偶记》6卷、《仪礼读》3卷、《丧服私钞并杂说》1卷、《春秋传习录》5卷、《孝经刊误》1卷、文集6卷、诗集2卷。

  “官献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