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名人高义介绍
高义,原名高大扁,字子馥。清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台北大龙峒。祖籍福建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其曾祖高生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台北,世代务农。高义3岁丧父,9岁失母,孤单一人,又眇一目,只好当童工糊口。及长,身材魁伟,膂力过人,留有八字胡。讲义气,重然诺,好打抱不平。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澎割让给日本,引发台湾民众的激烈反抗。高义、赖乾、简大狮等闻讯揭竿而起,组织义勇军,投入抗击日本占领军的行列。经数年血战,大小战斗上百次,牺牲很大,但也给敌人以很大杀伤。由于后援不继,饷械俱缺,处境非常困难。二十六年,高义、赖乾、简大狮等人不得不抢船内渡,暂避漳州,等待时机东渡,参与收复台湾。漳州知府曹本璋视高义等为浪民,在日本人的胁逼下,派役搜捕。简大狮不幸被捕,解往厦门,交日本驻厦领事馆转送台湾给日本占领军斩首。高义对清政府丧权媚外十分气愤。为了生存,高义偕同赖乾、陈瑞阳、周廷、周甚、卢海等返回安溪。四月间在安溪、长泰交界处的湖珠东磜土楼竖旗造反,宣称“反官不反民”。第一次在温仔岭抢劫一侨客,搜出白银三千元,他们只拿其中一千元,声称借作活动经费,人和余款放行。
三十一年,高义的队伍已扩大到一百多人,影响及于安溪、长泰、华安、漳平4县。地方当局对之无能为力。时安溪知县谢金元报准招抚,轻车简从,登门劝其投诚,取得一官半职,然后待机收复台湾,高义为其所动,接受招抚,由谢金元引见提督孙道仁。孙道仁对高义的抗日事迹深为嘉许,派他在麾下任卫队长,并改名为高义。
辛亥革命后,高义与革命党合作,光复泉属各县。他勇敢善战,由队长积功递升营长、团长、旅长。民国7年(1918),闽督李厚基整顿民军,仍任高义为旅长,坐镇泉州。11年,陈炯明在粤叛变,许崇智奉命率入赣北伐之师,绕道闽省回粤讨贼。镇守闽北与闽南之王永泉与臧致平两军乘机驱逐李厚基。李部不支,李潜逃赴沪,败兵近5000人,集泉州依附师长张清汝。张清汝见大势已去,人枪悉委高义。高义给予收编安置,粮饷由地方和民众分担,地方不受骚扰,人心稍安。高义被众拥为保安司令,拥兵万余,驻防泉州,统辖8县。高义驻泉多年,严饬所部保护地方,改善市政设施,支持交通建设,泉州至安海公路即在这阶段建成。地方绅士和民众称赞高义“貌似威武,实是谦和,是一条绿林好汉”。
13年,孙传芳入闽为督,把福建各地民军及杂牌部队进行改编,委高义为福建陆军第二师师长,仍驻防泉州。后周荫人接任闽督,为消灭异己,扩充地盘,即派二十四旅旅长孔昭同兼任兴、泉、永警备总司令,坐镇泉州。为了各个击破,逼令高义、杨汉烈、吴威三部围攻陈国辉。高义本不愿自相残杀,又以师长身份反受旅长节制,更加愤愤不平。然而,孔昭同强令发兵,又派其团长督战,高义勉强上阵,率所部向诗山进发。激战一个来月,陈国辉败窜安溪,转赴漳平。高义跟踪追至安溪漳平交界处,手下留情,就地收兵,给陈国辉部以喘息之机。孔昭同见陈国辉势力已削弱,遂对高部施加压力。同年12月下旬,高义因军饷无着,派部队于泉州附近的秀涂、陈埭等地截留税款,孔昭同严令撤退,高义不理。孔昭同因兵力单薄,未敢仓猝进击。遂电周萌人派四十八团火速到泉州增援。高义得悉后,突于某夜派兵袭击泉州汽车站,想控制汽车以断孔昭同部运输。孔昭同得报率部增援,高义部被击退。把师部先移驻南安诗山,兵力仍分驻泉州至南安一带。
14年夏,孔昭同部署已毕,兵分三路向高义发起进攻。在此之前,陈国辉得杨学良之助,重整旗鼓,并受编为福建陆军第八旅,攻进安溪县城。对高义部虎视耽耽,欲报一箭之仇。永春吴威受编为第六旅,想讨好周萌人。陈国辉、吴威料定高义必败,均向孔昭同表示愿率部堵击。开战后,高义部第三旅吴大洪(驻南安)宣告脱离。至此,高义四面受敌,陷入重围。好在高义平时待人仁厚,吴大洪竟演一出“华容道”,虚晃一枪,让高义轻易溜过,不致全军覆没。然而,高义据地尽失,残部退守内安溪,他只身逃亡厦门,等待时机,重整旧部。
1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一路总指挥何应钦率军入闽北伐。高义见时机已到,于是游说全闽民军为内应,内外夹攻,使周荫人、张毅部十多万众全部溃败。何应钦率部长驱直入,12月上旬,即进占福州。
16年春,全闽民军集中福州,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谭曙卿任军长,高义为第一师副师长兼独立第一旅旅长,旋任师长,委为少将参议。所部驻防福州。是时闽赣边境常有事故发生,高义即派属下李玉树团前往镇慑,使何应钦得以顺利挥军入浙。同年10月3日,十一军蒋光鼐、蔡廷锴率师回粤,取道福州。新编军对蔡廷锴师入福州应取何种态度议而未决,10月10月蔡廷锴师进抵福州城外,13日中午12时向新编军进行攻击,下午3时新编军被缴械,各部溃散,谭曙卿不知所往。时高义适在南台,闻讯后便带领部分队伍南撤至泉州。后各将领协议组成新编第一军军事委员会,由高义代行军长职务。并派代表赴南京告状。南京政府对新编军之遭遇,只提“相忍为国”,令谭曙卿“力加劝导”,另调四十九师师长张贞回闽南坐镇。至于新编军遭缴械事件,则不了了之。新编军残余部队或则改编,或则遣散,或则为寇。高义亦卸职旅居泉、厦,过着寓公生活,眷属则移回安溪大坪老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义回大坪老家居住,每月拿取少将参议薪饷240元。由于法币贬值,只够个人生活费,全靠耕田种地,维持一家人的清苦生活。高-甲归田后,闽南绥署主任蒋鼎文很了解他,待他很客气,称他为老前辈,有时特邀他谈天说地。旅长钱东亮在泉州组织闽南抗敌自卫队,也想借他的声望,邀他赴会。钱当时大力捕杀汉奸,有很多台湾人被嫌疑而遭杀。高义是在台湾生长的,很多人怕他被戴上那顶帽子,死得不明不白,劝他要慎重考虑。高义认为:“汉奸必有罪嫌,不至无故被诬,长官召集开会,畏祸规避,嫌疑更大”,慨然应召。到泉州后,钱东亮特别召见,请他以退休军人身份,帮助组织民众武力,充实抗敌自卫力量。并提请他注意土匪叶文龙、高塔的行动。临行,钱东亮还送他一笔旅费。
30年,高义卧病在床,其在台出生的儿子高魁俊曾回家探望。高魁俊不务正业,-、抽大烟,一向在漳属各县流浪,高义本极气愤。这次见面,病中的高义余愤未消,随手抓起一把铁锯狠狠掷去,魁俊面部受伤,鲜血直淌,狼狈逃去。不久,高魁俊被漳州驻军枪毙,罪状是汉奸。高义闻讯后,只说:“希望罪状不确实,如果真是汉奸,那是死有余辜,而且对我也太玷辱了。”
民国31年,农历12月初7日,高义终因病重谢世。弥留之际,有“不见台湾收复,深以为憾”之言。
“高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