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长乐区名人

高鲁

高鲁人物照片

长乐名人高鲁介绍

福建天文学家

高鲁,多义词人名,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家高鲁,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在中央观象台台长任内主持编制新历,创办《观象丛报》、《气象月刊》,后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发起筹建紫金山天文台,参与选址工作,是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高鲁人物生平

高鲁先生为中国天文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130周年诞辰,笔者作为天文馆退休人员对其一向充满敬意。笔者第一次听到高鲁先生事迹是在1957年,那时他已去世10年,我正在北京天文馆学习天文学,陈遵妫馆长给我们讲现代中国天文学史,他以自己在高鲁领导下从事创建我国现代天文学的亲身感受,讲述了高鲁的爱国开创精神。

接管清政府的钦天监

1897年毕业于著名的福建马尾海军学堂,1905年被选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工科,获工科博士学位。他一直热爱天文学,特别是受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天文著作影响,他以自己深厚的数理基础投入到天文学研究领域。

高鲁是一位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1909年他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在巴黎组织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34岁的高鲁被任命为临时政府秘书兼内务部疆理司司长。1912年,民国政府迁都北京,教育部接管了当时清政府的钦天监(即现在的北京古观象台),钦天监改名为中央观象台,高鲁被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任命为中央观象台台长。从此,高鲁就投身到创建我国现代天文事业之中。原钦天监的主要任务就是观测天象和编制历书。

到20世纪初,国际天文学已有很大发展,仅就天体测量学来说,观测的设备和精度都已相当高了,而钦天监还靠古代的仪器观测,早已大大落后于时代。高鲁任台长后,对工作项目、设备和人员进行了全面改革。首先,建立历数、天文、气象和地磁四个研究方向,使中央观象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观象机构,这就不仅改革了天文观测,同时还开创了我国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研究的先河。在专业人才方面,他聘请到精通数学并熟悉历算的常福元主管编历,聘请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蒋炳然主持气象工作。同时购置了多功能经纬仪并与常福元到野外测定北京的地理经纬度。

为了推进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建设,他广积贤才,多方宣传,唤起政府重视;积极组建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10月30日,在北京中央观象台举行成立大会。为了扩大天文学的影响,他请到许多著名科学家和社会名人,马叙伦、蔡元培和陈嘉庚等都到会祝贺。这不仅是现代中国天文学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现代中国科技史的一个新起点。当时,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学会。因此,当时一些非天文专业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的诞生就为我国天文界1935年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奠定了基础。

曾在北京西郊选台址

上世纪初叶,偌大的国土上没有中国人自己建起的现代天文台,反而1872年法国侵略者在上海建起徐家汇观象台,1900年又在上海佘山建起天文台,1898年,德国侵略者在青岛建起观象台。这些天文台都在外国人手中。这些现实激起高鲁的爱国热情,决心创建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天文台。1913年10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身为中国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竟未被邀请,反倒是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的台长劳积勋神父被邀请代表中国出席会议。高鲁深感这是中国人的耻辱。1915年,他提出要在北京创建大型天文台的计划,并将设计图样、文字说明和预算送交当局审批。然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谁会在意这种计划?就是在这种毫无依靠的情况下,他仍做着建台的准备。高鲁曾多次分别与常福元和蒋炳然到北京西郊山区进行台址勘测。蒋炳然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说:“与高鲁先生同往选测建台地址,寒天冷夜,同宿于三家店旅舍。”

在北京建天文台的计划未成,可是高鲁决心创建天文台的决心并未泯灭。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设大学院,蔡元培任院长,高鲁任秘书。他开始积极筹划在南京建大型天文台。经过多方调查,他决定在紫金山第一峰——北高峰上建台。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高鲁被任命为天文研究所首任所长。他请南京市工务局李宗侃工程师设计天文台建筑图。1928年8月,高鲁和他的助手陈遵妫、陈展云到紫金山第一峰测定这里的经纬度,结果为“东经118度49分,北纬32度02分”。

就在高鲁全力以赴筹建天文台之际,当时的国民政府下达通知,任命高鲁为中国驻法国公使。高鲁婉推不成,只得从命。他曾惋惜地说:“我是多么希望终身为祖国天文界效劳,把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国际上的荣誉发扬光大。”这样看来,他的建台筹划就要中断了。此时此刻,为了使建台工作继续进行并最终落成,最大的问题就是接替他的人选问题。他向蔡元培推荐时任厦门大学数理系主任的余青松教授。余青松,1897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1926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因对恒星光谱的研究成果卓著,已享誉国际天文学界。1927年回国在厦门大学任教,1929年2月,中央研究院特发公函聘请余青松任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正是余青松完成了创建紫金山天文台的最终使命(天文台于1934年9月落成)。应该说,高鲁在选定接班人的关键问题上,伯乐识千里,又立下一功。

说服高堂过阳历七十大寿

高鲁先生为推动我国历法改革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历法是国家统一颁行的重要法令,我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历(即农历),国际上广泛采用阳历(公历)。高鲁先生早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就曾专心

研究过中西历法,他独自主编出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岁首的历,取名“长春历”。1912年新年晚10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举行就职仪式,孙中山先生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高鲁积极协助孙中山改历。高鲁和他最得力的合作者常福元在新历书中依照公历,按月编排,每日下面载昼夜长短,注明二十四节气和纪念日等,去除了以前迷信的内容,加入了天文知识普及,这是一大创新,他还以中央观象台台长的名义告知全国:中央观象台愿帮助每个人将生日的日期从农历换算成公历,无条件为国民服务,受到一些人的欢迎。

身为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就积极支持,他将自己的生日换算到公历,即为1867年1月17日。1924年是农历甲子年,这一年正逢高鲁母亲70寿辰,高鲁请求母亲将生日换算成公历日期过大寿,老太太欣然同意,并捐款作为天文学基金,以示对儿子推行公历的支持。

高鲁不仅有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同时还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图解天文学》、《中央观象台的过去与未来》、《二十八宿考》、《火星与地球》等多篇著作。他还是在我国最早传播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学者之一,1922年,他编译出版《相对论原理》一书,并亲自做科学演讲。1922年,他在法国期间,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

高鲁还是第一位把天象仪介绍到我国的学者,并推动在我国创建天文馆,为提高教育服务,他在1932年中国天文学会第九次年会作的学术报告就是《假天——假天就是一架天象仪》。1949年,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

弹劾顾祝同反遭降职

高鲁除呕心沥血创办我国现代天文事业外,还先后担任高级官职30余年,他身居高位,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在他的工作案几上有一块自刻“清白”二字的方形石章,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1932年6月,高鲁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委,他身在官场,两袖清风,与贪污腐败的官员形成鲜明对照。1943年元旦,在福州各界人士纪念上海“一·二八”事变11周年大会上,高鲁发表了“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演说。1944年9月,福州沦陷,高鲁抱病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一些政府官员在逃跑中仍不忘欺压百姓,令他十分愤慨,就在国难当头之际,他致电重庆方面要求弹劾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奈何顾祝同是蒋介石的心腹,不久高鲁反遭免职降级处分。他一生廉洁,后来靠典当家中房屋和衣物度日。1947年6月26日,高鲁在福州病逝,享年70岁。家中身后萧条,竟无力成殓。高鲁先生经历的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乱的年代,国家和人民都处在艰难困苦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以高度的爱国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品德和宗师的形象。

北京天文馆的科学顾问、老一代天文学家李鉴澄先生曾和我谈到高鲁先生,他说:“高鲁先生是在做官中开创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这句话很对。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动荡的转型社会之中,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是不可能开创事业的。身为学者,高鲁先生如此全面地开创了我国现代天文事业,成为一代宗师。

高鲁简介

高鲁(1877~1947年)

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生于1877年5月16日,卒于1947年6月26日。早年就读于福建马江船政学堂。

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

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不久任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

1918年去欧洲,任留欧学生监督。1921年回国后仍任中央观象台台长。

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 。

1929年任驻法国公使。

1931年回国后相继任监察院监察委员、闽浙监察使等职。

1913年创办《气象月刊》,普及气象学和天文学知识。

1915年此刊改为《观象丛报》,1930年更名为《宇宙》。

1922年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并任首任会长。

1927年筹划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参与组织1936年和1941年两次日全食观测。1929年发明天璇式 中文打字机。著有《日晷通论》、《星象统笺》、《中央观象台过去与未来》、《相对论原理》等。

高鲁补充介绍

  高鲁(1877~1947)

  高鲁,字曙青,号叔钦,龙门乡人,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十六日出生。高鲁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赖母林氏茹苦含辛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一年,就学于福州九彩园。光绪二十四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光绪三十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出国学习。翌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攻读工科,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第一个编制了以立春为岁首的《长春历书》。宣统元年(1909)毕业,以力学计算方面的论文获工科博士学位,奉派考察德、法各国工厂。同年,孙中山在巴黎组织同盟会,高鲁积极参与活动,联络在比利时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随孙中山回国到福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历任临时政府秘书、教育部编纂、江苏省政府委员、大学院中央研究部秘书。民国3年(1914),任北京中央观象台第一任台长,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

  高鲁任台长后即设立历数、天文、气象、磁力四科,对前清“钦天监”做了根本的改革。同年,参加东京国际气象会议,介绍我国气象台组织、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引起国际气象学界的注意。回国后,创办《气象月刊》,后改为《观象丛报》,普及气象知识。翌年,开始筹备在北京建立大型天文台,提出设计图样,编造预算,购置许多先进的仪器、仪表,还正式测定北京的经纬度,并以中央观象台的名义颁发按照国际通用月份排比的历书,此外还在库伦(今乌尔巴托)设测候所,为中国现代天文气象研究打下基础。

  同年冬,袁世凯阴谋窃国称帝,筹安会的骨干分子企图借重中央观象台以天象名义,发起向袁氏上 书“劝进”,遣人说服高鲁。高乃笑告曰:“日月合璧,非日蚀即月蚀,乃凶兆非吉兆也,五星联珠有定期,在事前可以算定,空中四十五度内五星联珠之现象,偶逢喜事,虽亦有之,但终以不祥者为多。”高坚辞益力,终不为动,来者怏怏而去。

  民国7年,高鲁参加巴黎国际统一时辰会议,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他所设计的中国天璇式中文打字机的图样,引起与会学者的重视,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事后留任中国留欧学生监督,民国10年回国复任。

  民国11年在高鲁积极倡导下,成立中国天文学会,高就任第一任会长和总秘书。

  民国15年,高鲁南下投奔广州国民政府。次年,任南京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秘书、大学院秘书。

  民国1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高就任天文研究所所长,是年冬,完成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测量工作。翌年,出任驻法国公使。在驻法公使任内,为全权代表与爱斯托尼亚签订通商条约及签订中希(腊)友好条约。曾偕同王宠惠、蒋作宾、伍朝枢诸节使,联袂赴日内瓦,运动撤废在华领事裁判权,获得原则通过,另订办法实施。在法期间,关心注视天文界最新研究成果,对日食作进一步观察,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得相对论创始者爱因斯坦的赞赏。

  民国20年,应召回国,被任命为教育部长,未抵国门,被任为中央-委员。他与天文学家张钰哲、陈遵妫等共同商定,提出整理古天文学的四原则十七条大纲,即以科学方法整理历法,疏解并证明古历法原理,推算疏密程度,干支及岁时,中星列宿,中历制度的起源沿革,古代观测记录的整理和历史发明真伪的考核,对现代天文学史研究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民国26年,他主持《世界百科全书》中《天文学全书》工作,其负责编写《中国天文学史》的资料已搜集齐全,可惜在抗日战争中散失。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妄图拉高鲁到南京任职,遭到严词痛斥。他只身滞居重庆,继续从事天文学研究。民国30年9月12日发生日食,他与余青松、竺可桢、张钰哲、陈遵妫等人在甘肃临洮观测日全食,测定了日全食的天空亮度。

  民国31年,任闽浙监察使,值福建沿海八县光复,善后工作百废待举,高鲁出巡辖区,得知日军犯闽时沿海驻军多不战而退,毅然不惧权势,向-提出弹劾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抗战不力,结果反而被免去职务。旋因社会舆论的指责,政府不得已又任命他为-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军风纪第一巡察团委员。

  民国34年6月,返回福州,7月旧病复发。民国36年6月26日病逝于福州,终年71岁,临终时家境贫困,甚至无以为殓。

  高鲁爱好篆刻、藏书,因其父把书室称为“霁云楼”,他便自刻“霁云楼小主人”的石章,作为藏书图章;又刻“清白”二字石块置诸案头,作为座右铭,他的主要著作,行销海内外。

  “高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