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名人陈海涵介绍
陈海涵(1914年-1994年6月7日),福建人,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著有《在彭总指挥下》长篇回忆录。
陈海涵人物生平
陈海涵,福建省上杭县人。民国17年(1928)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海涵历任上杭县红军独立团班长,红12军第34师102团宣传队员,101团3连政治指导员、连长,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学员、中央军委红星炮兵营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4师12团2营教导员,10团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红1军团第4师10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支队长、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特务团、第1军分区1团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和晋察冀地区历次反“扫荡”战斗。在第1团任政治委员时,参与指挥易县狼牙山地区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期间,陈海涵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参谋长、旅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旅长,纵队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一野战军6军参谋长,参加延安保卫战、蟠龙镇、瓦子街、扶眉和解放兰州等战役战斗,直到挺进新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海涵历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班主任、系主任,成都军区北碚步兵学校校长,为部队培养了大批训练骨干。1961年8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10月兼任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总指挥长,带领指挥部广大技术人员和150万名民兵真抓实干,克服重重困难,于1972年10月圆满完成1600公里的铁路施工任务。后又兼任南海渔业指挥部总指挥,为发展经济和加强海边防建设做出贡献。
1955年,陈海涵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6年11月任广州军区顾问。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2月退休。1994年6月7日在广州逝世。
陈海涵补充介绍
广州军区原顾问。
陈海涵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宣传员、分队长、指导员、连长、中队长、营政委、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分区参谋长、旅参谋长、旅长、纵队副参谋长、军参谋长、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军事学院系主任、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反“蚕食”斗争和历次反“扫荡”及“百团大战”,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延安保卫战、蟠龙镇、瓦子街、扶眉和解放兰州等战役战斗,直到挺进新疆,为解放大西北建立了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我军建设和地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海涵同志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善于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部队作战和建设,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注重部队的全面建设;他联系群众,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和高风亮节。
陈海涵同志,因病于1994年6月7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0岁。
“陈海涵”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