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重庆市名人>江津区名人

周开达

周开达人物照片

江津名人周开达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专家

周开达(1933.4.26-2013.7.20),重庆江津人,中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8月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1960年9月在四川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开达毕生致力于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事业,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提出“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及“重穗稀植栽培技术”;创造“光敏不育系生态育种方法和技术”。

周开达人物经历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4月26日,周开达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乡晓堂村,少年时期的周开达成绩很好,考上了当地的江津一中。但普通中学读书,要交几担大米作为学费。穷苦的周家,拿不出这么多大米供幺儿(周开达是父母的第六个孩子)求学。周开达只有报考学费较低的农业职中。童年的饥饿记忆和这次求学经历,让周开达立下志向学农。在农业职中的求学经历,为青年时期的周开达打下了水稻育种基础。

1956年,周开达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成为著名水稻专家杨开渠教授的得意门生; 入学前几天,同李仁恕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随后周开达前往雅安读书,随身还带着自己育出来的水稻种子。

1958年,正在读大学的周开达下放到天全县思经乡民主村进行劳动锻炼。

1965年,进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并培育出冈朝1号A、冈29矮7号、冈46A等冈型不育系水稻。

1969年,周开达在从事的常规育种工作中,发现了数份高不育的杂交后代,按常规要求应予淘汰。周开达却把“不育”这一不利性状看成使水稻易于杂交的有利因素,自此,闯入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研究的国际禁区。

1990年,周开达将水稻育种研究所从雅安搬到温江,开始新的研究。

1993年,周开达创建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

1999年,周开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部门收集他的原始资料,妻子李仁恕找出了这些演算在油印厂纸张背面的厚厚材料。

2000年,周开达就对转基因有自己的态度。对水稻的育种方式,周开达重视兼容并蓄,多次提到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对水稻进一步增产有局限,认为通过基因改良手段,是下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钥匙。对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一直都有,但周开达认为,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来源。所有发达国家都在以转基因作为育种方向进行研究。如果某一天国外放开转基因产品,但国内没有相关技术,那时中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2000年,在一次北京院士大会上作报告时,周开达突发脑溢血晕倒。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北京住院40多天后,又转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13年7月20日11时27分,周开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周开达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开达长期从事作物育种与教学工作,在杂交稻育种理论和方法及应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技术和方法,培育出的冈、D型杂交稻推广3.048亿亩,增产稻谷228.58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提出亚种间重穗型水稻育种的新理论和方法,育成II优6078等重穗型杂交稻,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在两系法水稻育种方面,应用生态育种技术,解决了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系杂交稻选育的困难,该方法已成为两系杂交稻选育的常用方法。培育了20多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四川建立了卓有成效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20世纪70年代,周开达首创运用栽培亚种间杂交选育不育系的理论和方法,为此后开发利用现有几万个稻种开辟了广阔空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造性地运用生态育种法选育两系杂交稻,使水稻育种能在23℃低温下稳定进行,并培育出蜀光612S、蜀光570S等稻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成为全国两系杂交稻研究单位广泛应用的方法。

学术论著

序号

人员

作品

刊物

时间

1

曾千春,周开达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2

周开达,汪旭东,李仕贵,李平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

周开达

水稻完全显性早熟性的发现和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4

周开达

四川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5

邢少辰,周开达

植物远缘杂交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0

6

周开达,郑友良,黎汉云

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初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6

7

周开达

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

8

周开达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提纯原理与主要方法

《种子》

1982

9

周开达

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10

王文明,周开达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科研成果

周开达先后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部省以上成果奖23项。

项目

获奖

排名

时间

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第1

1988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5

2009

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应用推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3

2000

冈型杂交水稻及其不育系

全国科学大会奖

第1

1978

冈型杂交水稻及其不育系

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第1

1978

杂交稻D优63

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3

1988

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6

2008

四川无融合生殖水稻(SAR-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1

1993

-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

1996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搞科研,就要像谈恋爱那样,要经常看,经常观察,多培养感情。”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曾对学生说。在做学术方面,周开达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自己能吃苦,也鼓励学生吃苦。他对学生的爱,更多体现在对他们科研方面的要求。他常对学生说:“理论知识,你们已经学了很多,还有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你们去读,就是稻田之书。水稻品种选育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在稻田里干出来的。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出真知。”

培养成果

周开达先后培养博士19名、硕士数十名。他们中大都已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水稻界的骨干力量,由他创办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已成为中国杂交水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中国水稻高级人才培 养和水稻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学生有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仕贵。

荣誉表彰

1999年11月,周开达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还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等。

1991年,获评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

1992年,受到四川省重奖。

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英才。

1999年,被人事部记一等功。

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周开达人物评价

周开达的一生,就像他极钟爱的稻穗。前半生攻坚,默默成长,后来取得成功,又像成熟饱满的稻穗,仍旧躬身在田里。他的毕生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育种领域。(新华网评)

他是一个特别谦虚低调的人,对于年龄和自己差不多或年长的教授,周老师始终称呼对方为老师。(中青在线

对自己,周开达生活简单,不在意物质上的得与失;对妻子,他内心有情却吝于言语;对待学生和需要帮助的人,周开达情深义重,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成才;对水稻育种科研事业,他则是倾尽毕生心血。周老的一生就像他极钟爱的稻穗。前半生攻坚,默默成长,后来取得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又像成熟饱满的稻穗,仍旧躬身在田里。因为对科研的关注,周老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爱好。穿着几十块钱一件的“老头衫”,搭个湿帕子跟学生一起下田就是他的乐趣所在。家人说周老不善言辞,学生却赞他思维开放,这种对比也是一个注脚:他的毕生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育种领域。(华西都市报

周开达院士是四川农业大学的骄傲,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他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周开达院士为人师表的品格、求真务实的学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怀。(四川农业大学

周开达院士是四川农业大学的骄傲,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他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周开达院士为人师表的品格、求真务实的学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胸怀,进一步弘扬“川农大精神”,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而不懈努力,以告慰周开达院士!(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

周开达后世纪念

2016年10月6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首位院士周开达铜像揭幕仪式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图书馆前举行。校党委书记邓良基致辞,校长郑有良主持仪式。四川农业大学荣廷昭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庄天慧,副校长张强、朱庆、陈代文、王曙光,校党委副书记王斌,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党委常委杨锦秀、丁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周开达院士亲属、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周开达补充介绍

  周开达(1933.5.16-2013.07.20)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重庆江津市。1960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作物育种与教学工作,在杂交稻育种理论和方法及应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技术和方法,培育出的冈、D型杂交稻推广3.048亿亩,增产稻谷228.58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提出亚种间重穗型水稻育种的新理论和方法,育成II优6078等重穗型杂交稻,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在两系法水稻育种方面,应用生态育种技术,解决了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系杂交稻选育的困难,该方法已成为两系杂交稻选育的常用方法。培育了20多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四川建立了卓有成效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开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