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名人荣廷昭介绍
荣廷昭,1936年1月出生于重庆市璧山县,玉米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
1957年,荣廷昭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遗传育种研究;1983年5月至1992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教研室主任;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 ;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廷昭致力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荣廷昭人物经历
1936年1月5日,荣廷昭出生于四川省璧山县(今属重庆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庭条件窘迫,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去世。为了供他上学,姐姐当了童工。后来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才依靠公费得以继续学习。
1953年,荣廷昭被选送参加高考,顺利考取了四川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1957年,荣廷昭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1959年10月,荣廷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玉米遗传育种及数量遗传学家杨允奎先生调任四川农学院院长之后,组建了数量遗传实验室(今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前身)。跟着杨院长,荣廷昭与数量遗传和玉米育种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荣廷昭的研究受到很大冲击,一度被迫停止了教学科研工作,他的育种材料完全丢失殆尽,没有试验田,也没有科研经费。他与几位同事又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开始科研积累与奋斗。
20世纪80年代初期,荣廷昭刚恢复教师工作就和另两位同事主动向当时农学系主管科研的在中国国内水稻研究领域的副系主任李实责请缨。李教授听后当即让荣廷昭在他所承担的农业部下达的数量遗传项目下开展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1983年5月至1992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教研室主任 。
1988年12月至1993年12月,担任四川省第二届科技顾问团科技顾问。
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 。
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1994年起,荣廷昭几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从中选育出新的单基因控制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早熟矮杆新材料和优良自交系A318。
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2年,参加《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会议,发表论文《新世纪初发展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的思考》。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廷昭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中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中国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了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30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40余个,累计推广近亿亩,新增玉米40多亿公斤。此外,为解决在中国南方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所面临的饲料短缺矛盾,还培育创制出能提高与近缘属种远缘杂交结实率的新材料068,进而组配出生长繁茂,抗逆能力强,有的还具有多年生性能并具保持水土功能的新型饲草玉米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科研项目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科技成果&获奖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作为第二获奖人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
获奖等级
个人排名
1994年
《山区育种用优良玉米自交系S37》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第一完成人
1996年
《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
第一完成人
1996年
《丰抗兼优玉米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
第一完成人
1999年
《优良玉米杂交种雅玉2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
第二完成人
2001年
《四川地方种质和美国玉米带种质三高自交系21-ES及18-599、156选育》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
第一完成人
2002年
《玉米新型雄性不育材料的创造、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第一完成人
2005年
《突破性玉米杂交种川单21的选育与应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第一完成人
2007年
《高配合力、大穗、多抗、广适玉米自交系08-641选育与应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
第一完成人
2008年
《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
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
第一完成人
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CropScience》《TAG》《PNAS》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学术专著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出版专著3部。
荣廷昭.2001年.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荣廷昭.2003年. 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荣廷昭.2003年.数量遗传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培养理念
荣廷昭认为,未来是年轻人的。他十分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对团队发展的考虑。在平等、自由、宽容、竞争的团队文化下,玉米研究所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这与荣廷昭倡导的“大力支撑、培养年轻人”的团队文化息息相关。
荣廷昭格外重视团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对年轻研究者充满期望,“做研究是辛苦的事情,需要年轻一代坚持再坚持。”
培养成果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教材3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1997年
王丹萍科学奖
王丹萍科学技术奖理事会
1997年
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1998年
全国模范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事部
2001年
首届“四川创新人才奖”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
四川省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05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参考资料:
荣廷昭社会评价
一刻立志,数十载奔波,他(荣廷昭)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在玉米遗传育种学研究上,用一个个成果回报着祖国。(新华网评)
作为资深农业研究者,荣廷昭身上有一股执着劲儿。(《四川日报》评)
除了在科研上取得巨大成果,荣廷昭一生情系三农,一切为了农民和农业着想。为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中国教育报》评)
荣廷昭是玉米行业奠基者,更是引领者。他高屋建瓴,抢占科学研究的制高点进行战略布局,以极具发展性的视野以及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推动着行业发展。(《南方农村报》评)
荣廷昭用自己的汗水为农民播种了希望,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农民的庄稼。这就是荣廷昭,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心系农民的科学家,一个用心血和汗水为农民播种希望的科学家。(《科技文萃》周刊评)
荣廷昭补充介绍
荣廷昭(1936.1.5- )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壁山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多途径培养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出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10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20余个,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新增玉米30多亿公斤。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获奖人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是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廷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