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重庆市名人>梁平区名人

邓平寿

邓平寿人物照片

梁平名人邓平寿介绍

虎城“泥脚书记”
原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邓平寿(1955年12月17日~2007年2月2日),于1998年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上任以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己任,发展本地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兴办社会事业,使虎城镇由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

邓平寿个人经历

邓平寿(1955—2007),男,汉族,原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田坎书记”,他多年来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把虎城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远近闻名的富镇;积劳成疾的他倒下了,老百姓深深地怀念他,党员干部从怀念里体会着党的优良作风的力量。

1955年12月17日(编注:此记录的出生日应为农历)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原虎城乡上丰村。

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原上丰村小学和原虎城乡中心小学读书。

1968年9月至1971年8月,在原虎城镇中学初中毕业(此为邓平寿接受的全日制教育最高学历,其后曾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学制3年)。

1971年8月初中毕业后务农,其后到生产队的面房加工挂面,并负责账务;在一份写于1977年11月27日的《关于对邓平寿同志选干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1975年,邓平寿带领生产队的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试验小麦亩产达500斤,在生产队面房工作后,群众说:“我们这个面房换了几个人都没搞好,只有邓平寿把它管好了。”

1975年8月8日,邓平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邓平寿有这样一段朴实的话:我入党以后,要积极参加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优良作风,去掉不良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我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76年11月15日至1978年4月1日,在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工作,后在工作团任组长。

1978年4月1日至1981年:在原虎城区波漩乡任团委书记。

1981年至1989年11月23日,任原波漩乡乡长;在一份写于1983年3月24日的《关于邓平寿提任职务的考察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该人在管计划生育工作时,多数时间就在各大队与计划生育干事一起工作,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住,计划生育抓得好……作风正派,不谋私利,不搞歪门邪道。

1989年11月23日至1992年11月8日,在原虎城区楚家乡任党委书记兼乡长。

1992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27日,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年10月25日至2007年2月1日,任虎城镇党委书记。

2007年1月14日,正在桑田里奔波的邓平寿突然腹痛如绞,全身乏力,被送进医院;第二天清晨7点5分,虎城镇大兴村村主任袁家福还接到他的电话,听筒中的邓平寿声音虚弱:“桑树栽得怎么样了?要栽好。”2月1日凌晨,身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邓平寿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还差3天满51岁;噩耗传出,上万名村民自发赶来,捧着他的相片,伫立在雨中为邓平寿送行。

2007年6月1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春蚕到死丝不尽——记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全面介绍了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多家媒体先后刊发报道,掀起了一个学习邓平寿的热潮;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2007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向邓平寿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9年,邓平寿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邓平寿感人事迹

田坎书记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 “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每月二、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一清早开始,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

夜晚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铸就忠诚

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忠诚”,而“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忠诚”。他能赢得那么多老百姓的爱戴,生前被称为“泥脚书记”、“田坎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病逝后竟有数千名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护送他的灵车回家,靠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位镇党委书记,在病逝4个多月后仍被人民深深怀念,全县那么多干部几个月来一直在学习他,那么多普通的村民直到今天提起他的名字还泪流满面,一些和他相识不久的外来投资者至今仍觉得他的离去就像“失去了一位自己的亲人”……“泥脚书记”邓平寿劳碌、为民的一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最需要的。

建设功臣

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的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一心为民办事,最后病死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全市党员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有一大批像邓平寿这样的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敬老爱老

2005年6月11日,是千丘村龚仕珍老奶奶90岁生日。

当天晚上,邓平寿来到老人家的身前,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那股亲热劲,简直就像一个孩子回到母亲身边。龚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与龚奶奶隔壁的王奶奶90大寿。当时,邓平寿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亲自到场,事后,他备好礼品和礼金,专门托村主任为王奶奶补寿。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邓平寿常这样说,邓平寿爱老、敬老,在虎城传为佳话。

1997年的冬天,楚家村一位姓陈的57岁的单身妇女,结识了邻村的一位老人,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情投意合。当他们把这事告诉双方子女时,却遭到陈家儿子的强烈反对。两个老人没办法,私下去进行了结婚登记。

迎亲那天,陈家儿子坚决阻拦,不让母亲出门。无论村民怎样劝说,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抓起了棍棒。

有人给时任书记的邓平寿打电话。不到半小时,邓平寿赶来了。

"啷个回事?大家有话好好说。"邓平寿劝道。

"我不同意他们这桩婚事。老都老了,还嫁什么人?"陈家儿子很生气,认为母亲出嫁丢人。

"陈兄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邓平寿说,"《婚姻法》明确规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你干涉母亲的婚事,是违背法律的哟!"邓平寿又劝道:"你们不在她身边,她多寂寞啊!她找谁说话?话说回来,两个老人自己决定了的事,你也不可能改变噻?要尊重老人的意愿。"

"我就是想不通。"

"如果你阻拦,你就违法了。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与老人之间有他们的共同语言。"

经过反复劝说,陈家的儿子总算同意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就此平息。两位老人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

事后,有人悄悄问邓平寿:"这些事,你也管呀?"邓平寿"嘿嘿"笑两声,未作回答。

邓平寿除了任镇党委书记这个职务外,还担任着镇老龄委主任这个职务。多年来,他先后为老人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镇里先后成立了老龄委、老年人体育协会分会、老年大学、老年人文体活动室、"五保"老人家园,各项老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耍好龙

虎城镇在重庆市梁平县是一个偏远的农业大镇,柚子和蚕桑一直是虎城镇的传统农业项目。邓平寿响亮的提出了“耍好一条龙,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虎蜜柚和栽桑养蚕。前些年,由于市场行情的影响,蚕茧价格逐年下滑,有些百姓的信心开始动摇,有的甚至挖桑树。邓平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镇里的干部天天下村组,给群众做工作,他邀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蚕桑专家到虎城讲解技术、传授科学养殖方法,还在自己家里带头载桑养蚕,为群众做示范。在养蚕的季节和桑树冬管嫁接时,他的挎包里总是带着蚕药、桑剪,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通过10余年的努力,蚕桑和柚子均得到巨大发展。一次,在千丘村二组,邓平寿听说养蚕大户罗立德的三张蚕不吃桑叶,他便立即赶过去,蹲在蚕房里仔细观察,最后确定是轻微农药中毒,马上从挎包里拿出蚕药救治。只花了半天工夫,蚕子就恢复了正常。罗立德拉着邓平寿的手,激动的说,“如果不是你,我这三张蚕就全完了!”

为了大力发展柚子产业,镇党委政府邀请华中国农业大学和县科委、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对全镇的果农进行规范化的技术培训。邓平寿组织镇干部下村组蹲点服务,他向礼仁村的种植柚树的能手学果树嫁接技术,并带头在家里种植果树,进行虎蜜柚的嫁接改良,很多群众都到他家参观学习。虎城镇大力加强优质虎城尖柚的优选,进行分级鉴定和管理,注册了“猫儿寨”商标,优选培植出来的虎蜜柚荣获了国家金奖;组建柚子专业合作社,并利用自办网站开展网上宣传与招商,产品远销重庆、成都、香港、澳门等地。虎蜜柚也成为虎城农民群众增收项目之一。

不湿鞋

万人为邓平寿送行1997年以前,虎城仅有一条出境的泥结碎石路,老街只有三四米宽,全是石板路,破烂陈旧。改造老街已成为老百姓强烈的愿望。可是,要改造老街就意味着原来的门市面积将会减少。为此,镇党委书记组织居民座谈,邓平寿带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问原因,找问题,解疙瘩。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无一人上访。改造后的街道达16米宽,街道平坦干净,店铺生意兴隆。

2002年,虎城第一条村组级水泥路——上丰村二组公路修建成功。之后,通过典型引路、扎实工作,全镇迅速掀起大办交通的热潮,一条条村组公路相继修建和硬化。邓平寿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奋战在村组公路修建、硬化第一线,在千丘村,由于过度疲劳,晕倒在工地上。2003年,陈家村决定修建一条村组公路,要经过村民刘某住宅后山,刘某认为修路会破坏他家的风水,死活不准施工,镇村干部想尽办法,都无功而返。当时邓平寿在重庆做了肺肿瘤切除手术回来,正边打吊针边工作,知道这件事后,他马上拔掉针头,叫上几位镇干部就往刘某家赶,耐心的做思想工作。刘某看到邓平寿捂着胸口,脸色苍白,只冒虚汗,终于被感动了,答应施工。邓平寿同志就是这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通过6年的努力,虎城镇基本实现了县道连村道、村道连组道的水泥路交通网,公硬化村组级公路48条,直接受益群众近4万人,多数群众过上了“走路不湿鞋”的生活。

邓平寿人物评价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接见邓平寿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中指出:邓平寿先进事迹的震撼力,来自于他对党的事业至忠至诚的炽热感情,来自于他与老百姓至真至纯的鱼水深情,来自于他对老人妻子孩子至孝至爱的浓厚亲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的传统美德。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

“邓平寿身上集聚了众多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他用整个人生为我们立起一根标杆。”梁平县蟠龙镇党委书记王建平说,“我是在今年换届中上任的镇党委书记,邓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5岁的王建平与邓平寿比照的结果是:“我们的路还很长,基层干部有学头、有干头,也有奔头!”

王建平是在县里召开的一次会上认识邓平寿的,凭直观感受,他认为邓平寿是个了不起的人。王建平说:“干部把百姓放在什么地方,百姓就把你放在什么位置!”

邓平寿的事迹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孙楚航告诉记者,在网上看见有关邓平寿的事迹后,他感动得落泪了。他说:“大德无碑,这样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的基层干部让人肃然起敬。谁的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把谁刻在心上。”孙楚航还和同学们将邓平寿的有关报道整理成集,通过网络传送给朋友、同学。

西南政法大学教师张北坪说,邓平寿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也是一面“镜子”。领导干部可以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启发:怎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怎样才能和群众心连心。

邓平寿主要荣誉

邓平寿被群众誉为“农民书记”、“泥脚书记”、“田坎书记”、“桑蚕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

邓平寿曾两次成为《当代党员》杂志的“封面人物”,一次是生前,一次是生后。

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邓平寿补充介绍

  邓平寿(1955—2007),男,汉族,原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田坎书记”,他多年来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把虎城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远近闻名的富镇;积劳成疾的他倒下了,老百姓深深地怀念他,党员干部从怀念里体会着党的优良作风的力量。

  1955年12月17日(编注:此记录的出生日应为农历)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原虎城乡上丰村。

  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原上丰村小学和原虎城乡中心小学读书。

  1968年9月至1971年8月,在原虎城镇中学初中毕业(此为邓平寿接受的全日制教育最高学历,其后曾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学制3年)。

  1971年8月初中毕业后务农,其后到生产队的面房加工挂面,并负责账务;在一份写于1977年11月27日的《关于对邓平寿同志选干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1975年,邓平寿带领生产队的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试验小麦亩产达500斤,在生产队面房工作后,群众说:“我们这个面房换了几个人都没搞好,只有邓平寿把它管好了。”

  1975年8月8日,邓平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邓平寿有这样一段朴实的话:我入党以后,要积极参加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优良作风,去掉不良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我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76年11月15日至1978年4月1日,在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工作,后在工作团任组长。

  1978年4月1日至1981年:在原虎城区波漩乡任团委书记。

  1981年至1989年11月23日,任原波漩乡乡长;在一份写于1983年3月24日的《关于邓平寿提任职务的考察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该人在管计划生育工作时,多数时间就在各大队与计划生育干事一起工作,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住,计划生育抓得好……作风正派,不谋私利,不搞歪门邪道。

  1989年11月23日至1992年11月8日,在原虎城区楚家乡任党委书记兼乡长。

  1992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27日,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年10月25日至2007年2月1日,任虎城镇党委书记。

  2007年1月14日,正在桑田里奔波的邓平寿突然腹痛如绞,全身乏力,被送进医院;第二天清晨7点5分,虎城镇大兴村村主任袁家福还接到他的电话,听筒中的邓平寿声音虚弱:“桑树栽得怎么样了?要栽好。”2月1日凌晨,身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邓平寿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还差3天满51岁;噩耗传出,上万名村民自发赶来,捧着他的相片,伫立在雨中为邓平寿送行。

  2007年6月1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春蚕到死丝不尽——记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全面介绍了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多家媒体先后刊发报道,掀起了一个学习邓平寿的热潮;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2007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向邓平寿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9年,邓平寿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邓平寿”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