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名人颛孙师介绍
颛孙师(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颛孙师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陞十先哲位,淮阳县祀文庙东庑。
颛孙师人物生平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颛孙师生于陈国,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子张为人相貌堂堂,极富资质,从容自得,居处不务求立于仁义之行。孔子评价子张说“师也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就是说子张才过人,失在有些邪辟,喜欢文过饰非。在《论语·先进》里孔子又说子张“师也过,商也不及”,即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子夏性格有些过于软弱,并说“过犹不及”,认为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庸之道。子张很喜欢问从政的事情,孔子告诉他:“多听,有不明白的就先阙疑,谨慎地说其余的,就少过失;多看,不明白的就先搁置,谨慎地做其余的,就少后悔。言少过失,行少后悔,事业就在其中了。”
后来,颛孙师跟从孔子在陈国、蔡国两国间受困,问如何才能畅行无阻。孔子说:“言语忠信,行为笃敬,即便在蛮貊之国也能行;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即便州里之间能行得通吗!站在地上就看见‘言忠信,行笃敬’竖立在自己面前,在车上则见其倚靠在车前横木上,然后就能畅行无阻了。”子张恭敬地把这话记在衣带上。
他与人交注宽宏豁达,他喜欢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主张“尊贤容众”。他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能做到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就是受到别人的攻击、欺侮也不计较,故被称为“古之善交者”。他又办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个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有“亚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大戴礼记·千乘》即子张氏之儒的文献。本篇记载:“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上有礼则民不争,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民不偷,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树之德,此国家所以茂也。”章太炎解释为“下无用即墨之节用,上有义即墨之尚同,立有神即墨之明鬼,兼而爱之即墨之兼爱,以为无命即墨之非命,盖施政之术不尽与修己同也。”《用兵》认为“圣人之用兵”“以禁残止暴于天下”,“贪者之用兵以刈百姓危国家”。与《墨子·非攻》中的“诛”和“攻”实为同义。“诛”即“圣人之用兵”;“攻”即“贪者之用兵”。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中,众多孔门弟子注名者不多,他是注名者之一。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
颛孙师评价
孔子评价颛孙师说“师也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选自《子张》
颛孙师补充介绍
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他的故居就在今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学田地村。什么是学田地?自汉代以来,颛孙子张的后代就世袭了博士的官衔,他家种的三百亩地享有不纳皇粮的特权,供子张的子孙读书之用,故称之为学田地。这个村名也是由此而得名的。
如今,世袭孙博士的传人叫颛孙慈恩,现年67岁,他是颛孙师的76代孙。颛孙子张的陵墓在朔里煤矿西北一公里处,原有一松树林和石人石马……许多遗迹均毁于0,但陵墓尚未被掘,遗址尚在。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颛孙师的生平事迹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除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有简略记载外,则集中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上。《论语》上有颛孙子张的思想观点和主张,有别人对他的评价,有他与孔子的十多段对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颛孙子张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观点以及“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
“颛孙师”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