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马鞍山市名人>和县名人

张智锦

张智锦人物照片

和名人张智锦介绍

和县香泉籍烈士

张智锦(1918——1942),和县香泉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中共香泉区委书记,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

张智锦人物简介

张智锦(1918——1942),和县香泉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中共香泉区委书记,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1942年秋,因叛徒告密,张智锦遭日伪军包围,战到弹尽粮绝。当年11月4日下午,敌人将张智锦残忍杀害。

张智锦人生经历

张智锦,1918年生,1929年入私塾读书,

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浦)和(县)全(椒)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1942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参加工委。1942年10月,在战斗中被俘,11月14日,被日军杀害在和县香泉镇的晓山脚下,时年24岁。

张智锦自幼家贫,父亲张礼林,除耕种很少土地外,主要依靠帮人放鸭,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智锦11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到当地一家私塾去读书。他看到父母生活的艰辛,知道自己能够读书的不易,因此,他刻苦好学,成绩很好。13岁时,正当他奋发读书的时候,不幸患了一场严重的“骨髓炎妙病。因家贫无力求医,靠着民间传统药方以及;他顽强的生命力和疾病搏斗着。张智锦睡在病床上,辗转3年,疾病虽然被战胜了,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使他成了一个残疾人——跛子。病魔的折磨和生理上的残疾,使他肉体上、精神上都受了很到大的打击,但他顽强的生活着。用很大的毅力,用他在私塾3年打下的基础坚持自习,大量阅读着各种书籍,多方面地探求知识,寻找真理。因此使这个只读了3年私塾的农村青年,在学业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在当地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读书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救国斗争,如火如茶的全面开展。这时的张智锦,深感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他在一篇《述我立场》的文章中,满腔热忱地倾述着自己的爱国胸怀。他写道:“现在嘲般无志的青年,整天糊里糊涂的不分东西,不辨皂白,随波逐流,以致陷于汪洋无际的苦海之中……我主张即不能挽既倒之狂澜,亦当做中流的砥柱,决不能同流合污,与世浮沉,变成那腐化、恶化的分子。我立志俭朴廉洁,勇敢耐劳,当兵不怕流血,经商不贩仇货,工作不辞辛苦……。”

1939年3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八团一大队来到和县北乡。该大队民运队负责人宋超,在香泉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民运队的同志深入群众,了解到张智锦思想进步,满怀报国热忱,便从各方面对这个积极热情,富于正义感的热血青年,积极进行引导培养,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张智锦由宋超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智锦同志入党以后,更加积极自觉地为党工作。他以教书为职业,在人民群众中,传播着革命思想。在学校里,他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组织“惜阴会”、“三育检讨会”,经常聚集着许多爱国青年,;学习讨论抗日救国道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在社会上,他多方面的与群众中的一些积极分子联系,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新四军东进部队奉命撤离和县后,张智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极其艰险复杂的环境中,他象一颗红色革命的种子,培育着革命力量,先后发展了锲怀镭、浦玉民、王苏民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抗日时期江和全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小组同志化了名,各字中间都有一个“啸”字,故又名程啸妙字辈党小组。

青年教师锲怀镭,思想进步,对当时抗日救亡的斗争,十分关心,张智锦为了发展他加入党的组织,首先写一首七言律诗:《赠锲怀镭》。诗中写道:

荏苒光阴似水流,枫红露白又临秋;

举眉荆棘英雄泪,触目疮痍志士愁。

细雨打窗苦寂寞,微风拂面意飕飑,

男儿漫洒新亭汨,不斩楼兰誓不休。

锲怀镭接阅张智锦赠诗后,很受感动,立即步原韵赋诗:一首作答:

山自青青水自流,梧桐摇落又经秋,

笙歌聒耳谁家乐,忧郁满怀我独愁。

万里关山成齑粉,五更剑笛寒飕蹈,

他年若遂乎生志,斩尽妖邪方罢休。

诗言志。两个热血青年,在吟诗唱和中,抒发着各自的脚怀和抱负,增进了互相的了解,终于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

1940年1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直属三十工作团,从和县善厚集进至香泉地区。根据上级党组织介绍,遂即与张智锦取得联系,组织了中共香泉区委员会(属苏皖省委领导),省三十工作团的负责人肖习琛任区委书记,张智锦参加区委领导。不久,因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省三十工作团,被迫撤至和县南义,张智锦又一次与党失去联系。

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先后两次在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据地,召开中原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强调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的极端重要性。1940年5月,皖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江(浦)和(县),全(椒)工委,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准备,派胡克诚任工委书记。胡到了这一地区以后,和张智锦等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工作,组建了赤镇、香泉两个区委,智锦担任中共香泉区书记。

斗争艰苦地进行着。1940年6月,国共摩擦加助,政治形形势进一步恶化,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被迫从和含地区撤退,建立皖东革命根据地的计划,一时难以实现,胡克诚同志也转移到津浦路东淮南抗日根据地去了。

为了与组织上取得联系,张智锦和另一名党员浦玉民, 决定化装成乞丐,去路东寻找组织。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能够顺利地找到组织,他们在临行前的半个多月,就进行了演习,极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乞丐的样子。起程的这二天,张智锦的母亲有病,睡在床上,哼声不止。浦玉民看到这种情况,就劝他是否改日再行。张智锦说:“按母子之情,我应该留下来,照护老母,但革命急需,我还是要走,古话说:‘忠孝难能双全’。”说完,他毅然地走出家门,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跑得浑身是汗。当歇下来的时候,浦五民间他:“你为什么这般跑”?他说:“我不忍听到母亲痛苦呻吟!”

张智锦在淮南与组织上取得联系后,回到香泉。同志仍为了表示庆贺,共同举办了一个小型酒会来欢迎他,智锦自己也十分兴奋,即席赋诗一首:

一泓春水静无烟,难得东风肯见怜,

揭地掀天生我辈,斩棘披荆到中原。

若能奋翮冲千里,不负埋头已十年,

且喜重逢俱爽健,樽前酬唱话因缘。

残酷的斗争,考验着智锦;智锦也在这一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1941年10月,江和全工委机关,迁到滁县花山,张智锦参加了工委,担任了工委组织部长,和胡克诚同志一起,领导着江和全地区的革命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争取改造大刀会,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开辟与建立新四军二师与七师交通线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智锦工作积极,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活动并控制着这一地区的国民党特工队长张维仁,到处扬言要杀害他,使他无法在香泉地区坚持斗争。根据组织的决定,张智锦于1942年秋,到花山工委机关工作。

国民党和县特工队长周宗汉,由于内部矛盾斗争,加之我党我军政治军事的影响,意欲带领所部30余人枪,投奔我军。工委派人前去接洽,周同意在江浦县十村庙接受改编。

收编顽军的工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组织上原来准备派浦玉民、浦玉华两同志去进行,智锦同志考虑到自己是和县人,在周部有一些熟人,便于执行任务,便勇敢地挑起了这付担子。他与浦玉民、乔正才3人连夜出发去执行这个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艰巨任务。花山,离十村庙100多华里,需要经过全椒县城,·渡过滁河,才能到达,智锦腿残,急促的夜行军中,几次昏剥在地,最后,不得不由乔正才背着前进。

周部收编后,周宗汉要求,在敌人未发现他率部起义之前,先打一个胜仗,做为自己诚心参加我军的表示。张智协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周部又回到原防地和县乌江一带,寻求战机。不料部队内部出了坏人,向敌人告密,结果,遭日伪军包围。张智锦带领一部份人员,就地抵抗,命令周宗汉率部突围,因敌我力量悬殊,周宗汉战死,张智锦被俘。

敌人象疯狗一样,扑向张智锦。日伪香泉乡乡长杨毓璜,过去曾经是张智锦的老师,这时却一面威胁,不准人去保释张智锦,一面又假惺惺地去劝说,要张智锦能梯回心转意”,口悔过自新”。智锦怒不可遏,当面痛斥了这个民族败类。至今在和县香泉一带,还流传着智锦在狱中和杨毓璜的一段对话:

杨:“识时势者为俊杰,你如果能自新悔过,我可以保你出狱。”

张:“时势可以造就英雄。,当前国难当头,正是我辈报效祖国,创功立业的时侯,有什么;罪可悔?1你杨毓璜卖国求荣,甘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要悔过自新的是你。”

敌人疯狂了,对张智锦严刑拷打,想让智锦届服,从智锦口中,得到他们需要的情报。

一次次严刑拷打,敌人得到的是一次次失败。敌人残酷地动用了他们可以动用的二切刑具,用带刺的铁丝,猛击张智锦的头部,把他绑在柱子上,让狼狗去撕咬·…,·智锦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拼搏着!

智锦在狱中,组织上曾经派人与他联系,准备武装力量去营救。智锦考虑到,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集聚一点武装力量的不易,加之敌人防备森严,不能因为营救他,使革命武装受到损失,因而没有同意。

1942年11月14日下午:暮色苍茫,北风袭人,日本侵略军,将智锦押到香泉晓山脚下的一个土岗子上,几个日本士兵,端着刺刀,对着智锦的胸膛。智锦遍体鳞伤,艰难的不能自持。日本小队长窜到张智锦的面前,吼叫着:“快说,现在给你最后一个机会。”

张智锦挺了挺胸膛,睁开血肉模糊的眼睛,大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执刑的日本士兵发抖了,不敢正视智锦。日本小队长走向前去,一脚踢开日本士兵,夺过士兵手中的刺刀,向智锦猛刺……。

张智锦人物评价

朔风在山谷里回响,大地为之呜咽!闻讯赶到刑场周围的香泉群众,看到智锦壮烈牺牲的场面,个个难过的低下头去,默默地含着热泪向着和县人民的儿子、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智锦致以沉痛的哀悼。

张智锦同志壮烈牺牲了!

张智锦同志精神永存!

张智锦补充介绍

  “一颗早殒的明星”。这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哀痛地对抗日烈士张智锦的评价。

  张智锦是和县香泉人, 1918 年生, 1929 年人私塾读书, 193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40 年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 1942 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参加工委。 1942 年 10 月在与日伪战斗中被俘,英勇不屈, 11 月 14 日 被杀害在和县香泉晓山,时年 24 岁。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如火如茶,张智锦深深认识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一篇《述我立场》的文章中,他满腔热忱地倾述着自己的爱国胸怀:“现在一般无志的青年,整天糊里糊涂,不分东西,不辨皂白,随波逐流,以致陷于汪洋无际的苦海之中……我主张即不能挽既倒之波澜,亦当作中流的砥柱,决不能同流合污,与世沉浮,变成那腐化、恶化的分子。我立志俭朴廉洁,勇敢耐劳,当兵不怕流血,经商不贩仇货,工作不辞劳苦……”

  1939 年 3 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四支队八团一大队来到和县北乡。该大队-队负责人宋超,在香泉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队的同志了解到张智锦思想进步,满怀爱国热忱、便从各方面对这个积极热情、富于正义感的热血青年进行引导培养,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张智锦由宋超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张智锦人党以后,更加积极自觉地为党工作。他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组织“惜阴会”、“三育检讨会”,经常聚集许多爱国青年,学习讨论抗日救亡道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在社会上,他多方面与群众中的一些积极分子联系,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后来新四军东进部队撤离和县,张智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极其艰险复杂的环境中,他像一颗红色的革命种子,培育着革命力量,先后发展了浦玉民、楔怀镭、王苏民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抗日时期江和全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党小组同志化了名,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啸”字,故又名“啸”字辈党小组。他引导进步青年抗日救亡,青年教师楔怀镭思想进步,对当时抗日救亡斗争十分关注。张智锦为了发展他加人党的组织,写了

  一首《赠楔怀镭》诗道:

  荏苒光阴似水流,枫红露白又临秋;

  举眉荆棘英雄泪,触目疮痰志士愁。

  细雨打窗苦寂寞,微风拂面意飕飕;

  男儿漫洒新亭泪,不斩楼兰誓不休。

  契怀镭接阅张智锦赠诗,很受感动,立即步原韵作答:

  山自青青水自流,梧桐摇落又经秋;

  笙歌恬耳谁家乐,忧郁满怀我独愁。

  万里关山成璁粉,五更剑笛寒飕榴;

  他年若遂平生志,斩尽妖邪方罢休。

  诗言志。两个热血青年在吟诗唱和中,抒发着各自的胸怀和抱负,增进了互相的了解,终于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

  1940 年 1 月,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直属三十工作团,从和县善后集进至香泉地区,根据上级党组织介绍,随即与张智锦取得联系,组织了中共香泉区委员会(属苏皖省委领导),

  省三十工作团的负责人肖习琛任区委书记,张智锦参加区委领导。不久,因国民党制造-摩擦,省三十工作团-撤至和县南义。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先后两次在津浦路西召开中原局扩大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强调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的极端重要性。 1940 年 5 月,皖中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江和全工委,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作准备,派胡克诚任工委书记。胡到了这一地区后,和张智锦等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工作,组建了赤镇、香泉两个区委,张智锦担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

  斗争在艰苦的进行着。 1940 年 6 月,国共摩擦加剧,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从和含地区撤退。建立皖东革0据地的计划一时难以实现,胡克诚也辗转到了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为了与组织上取得联系,张智锦和另一个党员浦玉民决定化装成乞丐,在路东寻找组织,起程这一天,张智锦的母亲有病,睡在床上哼声不止。浦玉民看到这种情况,就劝他改日再行。张智锦说:“按母子之情,我应该留下来,照顾母亲;但革命急需,我还是要走。古话说:‘忠孝不能两全。’说完,他毅然地走出家门,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跑得浑身是汗。当歇下来的时候,浦玉民问他:“你为什么这般的跑!”他说:“我不忍听到母亲的痛苦呻吟!”张智锦终于在淮南与组织上取得了联系,又回到香泉。

  残酷的斗争考验着张智锦,张智锦也在这一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1941 年 10 月,江和全工委机关迁到滁县花山,张智锦参加了工委,并担任工委组织部长,和胡克诚一起领导着江和全地区的革命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争取改造小刀会、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开辟与建立新四军二师与七师交通线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张智锦工作积极,引起了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活动并控制着这一地区的国民党特工队长张某,到处扬言要杀害他,使他无法在香泉地区坚持斗争。根据组织的决定,张智锦于 1942 年秋到花山工委机关工作。

  不久,国民党和县特工队长周宗汉,由于内部的矛盾,加之我党我军政治军事的影响,意欲带领所部 30 余人枪投奔我军。经工委派人接洽,周同意在江浦县石村庙接受改编。收编工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组织上原来派浦玉民、浦玉华去进行,张智锦考虑自己是和县人,在周部有一些熟人,便于执行任务,便勇敢地挑起了这副胆子。他与浦玉民、乔正才连夜出发,走到离花山 100 多华里时,张智锦腿残,在急促的夜行军中,几次昏倒在地,但还是坚持着前进。周部被收编后,周宗汉要求在敌人未发现他率部起义之前,先打一个胜仗,作为自己诚心参加我军的表示。张智锦同意了他的要求,并随周部到了原防地和县乌江一带,寻求战机。不料周部内出了坏人,向敌人告了密,结果遭到日伪军包围。因敌我力量悬殊,周宗汉战死,张智锦被俘。敌人象疯狗一样对待张智锦。伪香泉乡乡长杨某,过去曾经是张智锦的老师,这时却死心踏地为侵华日军效力,一面威胁不准人保释张智锦,一面假惺惺“劝说”,要张智锦能“回心转意”、“悔过自新”。张智锦怒不可遏,狠狠地痛斥了这个民族败类。至今在香泉一带还流传着张智锦在狱中和杨某的一段对话。

  杨:“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如果能自新悔过,我可以保你出狱。”

  张:“时势可以造就英雄。当前国难当头,正是我辈报效祖国、创功立业的时候,我有什么罪可悔?!你-求荣,甘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要悔过自新的是你!

  敌人一次次严刑拷打,得到的是一次次阴谋失败。敌人残酷地动用了一切刑具,用带刺的铁丝,猛击张智锦的头部,把他绑在柱子上,让狼狗去撕咬……张智锦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拼博着。组织上曾经派人与在狱中的张智锦联系,准备武装营救他。但智锦考虑在当时情况下,我们积聚一点武装力量很不易,加之敌人防备森严,不能因营救他使革命武装受到损失,因而没有同意。

  1942 年 11 月 4 日 下午,暮色苍茫,北风袭人。敌人将张智锦押到香泉晓山下的一个土岗上,几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对着张智锦的胸膛。张智锦遍体鳞伤,艰难地立着不能自持。小队长窜到张智锦面前吼叫着:“快说,现在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张智锦挺了挺胸膛,睁开血肉模糊的眼睛,大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执行的日本士兵发抖了,不敢正视张智锦。日本小队长却夺过日本士兵手中的刺刀,向张智锦猛刺……。

  风在山谷里回响,大地为之呜咽!闻讯赶到刑场周围的香泉群众,看着张智锦壮烈牺牲的场面,个个难过得低下头去,默默地含着热泪向着和县人民的骄子、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智锦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张智锦同志壮烈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全国解放后,和县人民政府在他壮烈牺牲的香泉晓山脚下,建立了张智锦烈士墓,张智锦烈士永垂不朽!

  “张智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