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名人张纶介绍
张纶(962—1036年),字公信,小字昌言,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市)人。北宋大臣。
起家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跟从雷有终讨平镇压王均之乱,擢閤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历任知州及监司,兴利除害,颇有循政,累迁东上閤门使、知颍州事。 。
景佑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张纶人物生平
张纶,北宋汝阴人。少豪侠任气。考进士不第,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义,朝廷遣军镇压,张纶主张“晓谕召抚”,请官府与义军会盟,立碑境上,多年相安。纶出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改革盐税旧制,增设盐场,使盐课扭亏为盈。后张纶代知泰州,三次上表,请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公里,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受到百姓拥戴,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张纶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见到流离失所的骓民,他愤叹曰:“此乃有司之过!”遂取奉银置衣,发给受冻难民。《宋史》载有《张纶传》。
张纶轶事典故
张纶原是范仲淹的上司,曾给予过范仲淹很多支持。范仲淹在泰州沿海为抗御水患修筑捍海堤,本来这是一件千古不朽的好事,但在当时还是招来了非议,有人甚至打小报告反映到朝廷。正是由于当时张纶力排众议,方使范仲淹能够大刀阔斧的干出了一番事业。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的母亲去世,为给母亲守孝,不得已离开了泰州。任泰州知州的张纶便接替了范仲淹的工作。所以,范公堤也凝聚北宋贤达张纶的心血。
张纶史料记载
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使纶击之,纶驰报曰:"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以功迁右侍禁、庆州兵马监押,擢阁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徙荆湖提点刑狱,迁东头供奉官、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
奉使灵夏还,会辰州溪峒彭氏蛮内寇,以知辰州。纶至,筑蓬山驿路,贼不得通,乃遁去。徙知渭州。改内殿崇班、知镇戎军。奉使契丹,安抚使曹玮表留之,不可。蛮复入寇,为辰州、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
久之,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居二岁,增上供米八十万。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钜石为十,以泄横流。泰州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潦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表三请,愿身自临役。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
居淮南六年,累迁文思使、昭州刺史。契丹隆绪死,为吊慰副使。历知秦瀛二州,两知沧州,再迁东上阁门使,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卒。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
张纶人物评价
在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卷一的神道碑中,称赞他“发身如班定远,事边如马伏波,水利如邵南阳,食贷如耿大农”。
张纶补充介绍
张纶,字大经,宣城县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初知盐山县,后擢监察御史,升光禄少卿,大理寺卿,累官右都御史。
张纶初知盐山就诛除地方豪强,夺贵戚侵占的民田。任监察御史巡视通州时,有一故人携礼物求见,张纶婉谢不见。在大理寺卿任上,兴、襄(今湖北境内)为争滩地,长期不可决,牵连坐狱者达七十二家。张纶善加调停,上奏朝廷,而平事端。当时明廷宦官专权,朝政日非,张纶疏奏请诛-秦用等人。因事涉大宦官萧敬,萧从中阻梗,事未洽。
张纶为官公正,善理事,不惧权贵,不徇私情。因仕途险恶,他乞求归里。死后赠太子少保。著有《出巡录》、《宪台奏稿》、《棘台驳稿》、《敬亭文集》、《三使录》等。(宣城地区志)
“张纶”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