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合肥市名人>巢湖市名人

张本禹

张本禹人物照片

巢湖名人张本禹介绍

革命烈士

张本禹少将(1899-1937),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 张治中胞弟。

张本禹人物生平

张本禹 (1900~1937),字文衷,生于巢县建麓乡洪家疃,少年时父母双亡,依靠舅舅做活糊口后随长兄张治中参加孙中山的护国军,因见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真革命的请进来,不革命者滚出去",对军校产生兴趣和向往通过刻苦自学,民国14年(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副官参加北伐。"四 一二"反革命事变时,张本禹以学兵团副连长身份参加"反宁拥汉"活动。

张本禹人物简介

张本禹,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中尉副官,总司令部学兵团上尉副连长,中央教导二师警卫营少将营长,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学生队区队长、中校队长,第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参加绥远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南口战役。1937年8月下旬于南口东站遭日军飞机轰炸殉国。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本禹主要事迹

"七 一五"事变后,掩护一部分共产党员离开武汉后历任陆军教导二师警卫营少校营长,中共军校第八期学兵总队中队长,独立第四旅上校团长等职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时,潜心学习军事知识,竭力宣传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民国24年,张本禹担任陆军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次年8月,随军援助傅作义将军的绥远抗战在百灵庙战役中,率部打外围英勇沉着,身先士卒,奋勇作战,节节挺进,阻击了日军南路增援部队,使中国军队得以一举收复百灵庙。这一战役,张本禹荣立战功,受到了嘉奖。

民国26年8月,张本禹新婚燕尔暂住南京,突闻芦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平津告急。他毅然告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北上张家口,参加抗战。8月中旬,张本禹奉命向北平前进,援助前线中国军队。13日开始,在南口与日军坂垣师团展开激战,一举击败日军。由于战斗猛烈,阵地为敌突破,张本禹从旅部组织一个排,亲自率领赶到前沿阵地,猛打猛冲,与敌展开肉搏,终于消灭敌人,夺回阵地。因前线弹药紧缺,张本禹奉命前往太原催运,并负责押运回南口。8月30日,弹药在车站卸车时,遇敌机轰炸。张本禹一面指挥紧急卸车,一面指挥车头诱开敌机。因车箱中弹爆炸,张本禹不幸牺牲。

民国26年10月,巢县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公葬张本禹于巢南银屏山麓。

1980年,中央统战部追认张本禹为抗日烈士。

张本禹补充介绍

  张本禹(1900~1938),字文衷,生于巢县建麓乡洪家疃,少年时父母双亡,依靠舅舅做活糊口。后随长兄张治中参加孙中山的护-,因见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真革命的请进来,不革命者滚出去”,对军校产生兴趣和向往。通过刻苦自学,民国14 年(1925 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副官,参加北伐。

  “四·一二”-事变时,张本禹以学兵团副连长身份参加“反宁拥汉”活动。“七·一五”事变后,掩护一部分共产党员离开武汉。后历任陆军教导二师警卫营少校营长、中 校第八期学兵总队中队长、独立第四旅上校团长等职。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时,潜心学习军事知识,竭力宣传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民国24 年,张本禹担任陆军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次年8 月,随军援助傅作义将军的绥远抗战。在百灵庙战役中,率部打 ,英勇沉着,身先士卒,奋勇作战,节节挺进,阻击了日军南路增援部队,使中-队得以一举收复百灵庙。这一战役,张本禹荣立战功,受到了嘉奖。

  民国26 年8 月,张本禹新婚燕尔,暂住南京。突闻芦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平津告急。他毅然告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北上张家口,参加抗战。8 月中旬,张本禹奉命向北平前进,援助前线中-队。13 日开始,在南口与日军坂垣师团展开激战,一举击败日军。由于战斗猛烈,阵地为敌突破,张本禹从旅部组织一个排,亲自率领赶到前沿阵地,猛打猛冲,与敌展开肉搏,终于消灭敌人,夺回阵地。因前线弹药紧缺,张本禹奉命前往太原催运,并负责押运回南口。8 月30 日,弹药在车站卸车时,遇敌机轰炸。张本禹一面指挥紧急卸车,一面指挥车头诱开敌机。因车箱中弹0,张本禹不幸牺牲。

  民国26 年10 月,巢县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公葬张本禹于巢南银屏山麓。1980年,中央-部追认张本禹为抗日烈士。

  “张本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