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黄山市名人>歙县名人

许根俊

许根俊人物照片

歙名人许根俊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许根俊(1935.11.23-2008.1.8),生物化学家。安徽歙县人,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许根俊先生长期从事酶的催化、调节机理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为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根俊人物生平

1935年11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6年9月至1948年9月,在歙县中学学习。

1948年9月至1950年9月,在安徽省旌德县中学学习。

1950年9月至1953年9月,在安徽省休宁中学学习。

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 同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0年开始,多次出国考察和工作。先后在美国Roche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化学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1985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

1995—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

1993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兼职教授。

1995年,任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2008年1月8日21时4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3岁。

许根俊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研究中用钠-氨还原胰岛素硫硫键、除去苄基和其他保护基,并把处理后的A-、B-链还原并重氧化生产具有生物活力的胰岛素提出并成功地实现了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测定了该酶的一级结构和晶体结构,克隆和表达了这个酶,系统地研究了该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和调节作用,发现该酶在反应中存在磷酰化中间物、别构部位和催化部位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发现ANP对蛇肌酶有激活和抑制双重调节作用,提出了该酶催化过程的一个新的机制以及该酶在天然状态下活性部位是不完善的观点。在对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一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确定该酶的催化作用是双底物双产物序列催化机制,镁离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精氨酸残基是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以及该酶有一个非必需的活化基团确定了兔肝果糖二磷酸酯酶的催化和别构部位。此外,还证明了胸腺素β-4是由巨噬细胞而不是由胸腺细胞合成的。近年来,对于蛋白质的折叠与去折叠,结构域在折叠和去折叠中的作用,结构域在折叠和去折叠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果。

学术论著

著有《酶的作用原理》(科学出版社 1983.03)。

1:Tsou Chenlu,Du Yucang,Xu Genjun,The Reduction of Insulin and Its Benzyl Derivatives by Sodium Liquid Ammonia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Activity from the Reduced Products,SciSin,1961,10:332~343.

2:许根俊、邹承鲁,蛋白质功能基团的改变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Ⅱ,胰蛋白酶的必需硫硫 键数目,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3,3:163~168。

3:许根俊、邹承鲁,胰蛋白酶在尿素溶液中失活与复活的动力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理学报, 1963,3(4):450~458。

4:Tsou Chenlu,Sun Yukun,Xu Genjun,Du Yucang,Relation between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Protein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Ⅲ,Effect of p- Nitrophenacyl Bromide on the Activity of Certain Proteins,SCISin,1963,12 :1333~1340.

5:Xu Genjun,Tsou Chenlu,Kinetics of the Effect of Inhibition on Systems Involving Two EnzymeSubstrate Intermediates,SciSin.,1964,13:269~277.

6:Xu Genjun,Tsou Chenlu,Kinetics of Inactivation and Reactivation of Trypsin in Urea Solutions,SciSin.,1964,13:1089~1097.

7:Xu Genjun,The Shanghai Insulin Research Group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Insulin I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terminal Peptide Sequence of B-Chain to the Activity of Insulin,Sci Sin,1973,14:61 ~70.

8:Hiroshi Kido,Alberto Vita,Genjun Xu,S Pontremoli,B L Horecker,Reversal of AMP Inhibition of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by Pyridoxal Phosphate, Biochem Intern.,1980,1:91~97

9:Genjun Xu,A G Datta,V N Singh,Hiroyuki Suda,S Pontremoli,B L Horecker ,Rabbit Liver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Labeling of the Active and Allosteric Sites with Pyridoxal 5-phosphate and Sequence of a Nonapeptide from the Active Site Arch Biochem Biophys.,1981,210:98~103.

10:Genjun Xu,Jianping Shi,Yinglai Wang,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 from Snake Muscle,Methods in Enzymology,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2,90:349~ 351.

11:Genjun Xu,Paolo Natalini,Hiroyuki Suda,Oresters Tsolas,Rzej Dzugaj,S C Sun,S Pontremoli,B LHoreker,Rabbit Liver Fructose-1,6- bisphosphatase:Location of an Active Site Lysyl Residue in the COOH-terminal Fragment Generated by a Lysosomal Protease,Arch Biochem Biophys.,1982,214 :688~694.

12:Hiroyuki Suda,Genjun Xu,Rostyslaw MKutny,Paolo Natalini,S Pontremoli,B LHoreker,Location of Lysyl Residues at the Allosteric Site of Fructose1,6 Bisphosphatase Arch BiochemBiophys.,1982 ,217:10~14.

13:John SMacgregor,Ewald Hannappel,Genjun Xu,S Pontremoli,B L Horeker, Conservation of Primary Structure at the ProteaseSensitive Site of Fructose 1,6 Bisphosphatase,ArchBiochemBiophys.,1982,217:652~664.

14:Eward Hannappel,Genjun Xu,James Morgan,James Hempstead,BLHorecker, Thymosin β4:A Ubiquitous Peptide in Rat and Mouse Tissues,ProcNatl.Acad.SciUS,1982,79:2172~2175.

15:Genjun Xu,Ewald Hannappel,James Morgan,James Hempstead,BLHorecker, Synthesis of Thymosin β4 b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Adherent Spleen Cells,ProcNatlAcadSciUS,1982,79:4006~4009.

16:Genjun Xu,Gregoreo Weber,Dynamic and TimeAveraged Potential of Proteins:Important in Oligomer Association,ProcNatlAcadSciUS,1982,79 :5268~5271.

17:施建平、许根俊,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提纯、性质及钾离子激活的别构动力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1,13:83~90。

18:龚维桂、施建平、许根俊,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冷失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报,1982,14:585~592。

19:许根俊、徐松琴、王恩多,抑制剂对于存在底物抑制的酶的动力学果糖-1,6-二磷酸酯酶 的抑制动力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4,16:597~602。

20:赵辅昆、施建平、许根俊,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别构部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学报,1984,16:564~570。

21:Zhao Fukun Xu Genjun,Limited Proteolyses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 1,6- Bisphosphataes,Sci Sin (Ser.B),1985,28:599~607.

22:Zhao Fukun Xu Genjun,Interaction Between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nd Fructose-1,6-Bisphosphataes and Mechanism of Allosteric Inhibition-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Studies,Sci Sin (Ser.B),1986,29:1293~1302.

23:Li Lin,Xu Genjun,Purification and Kinetics of Mouse Liver Fructose-6- Phosphate-2-Kinase,Sci Sin (Ser.B),1988,31:1307~1314.

24:Hu Guofu,Xu Genjun,Phosphorylated Reaction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 bisphosphatase in Its Reverse Reaction,SciSin (Ser B),1988,31(4),419~ 426.

25:Hu Guofu,Xu Genjun,The Phosphorylation Site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 -Bisphosphatase and Its Phosphorylation Conditions Sci Sin (Ser.B),1988, 31:427~434.

26:Genjun Xu,Guofu Hu,Fukun Zhao and Qichang Xia,Phosphorylation and dAMP Inhibition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 Enzyme Dynamics and Regulation Eds By P B Chock,C Y Huang,C L Tsou and J H Wang,Springer- Verlag,New York 1988:55~61.

27:Zhao Fukun,Shi Jianping,Xu Genjun,Studies on the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States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Bisphosphataes,Chinese JBiochemBiophys.,1988,20:149~158

28:Hu Guofu,Xu Genjun,Kinetics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 1,6-Bisphosphataes, Chinese JBiochemBiophys.,1988,20:167~176.

29:Xu Genjun,Mechanism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Current Bio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a,ed by C L Tsou,Academic Press,Inc, 1989:67~75.

30:Hu Guofu,Xu Genjun,Photoaffinity Labeling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 Bisphosphataes at the Allosteric Site and Its Effecting on the Catalytic Site ,Chinese J Biochem Biophys.,1989,20:167~176.

31:Li Lin,Pan Li,Xu Genjun,Properties of Chicken Liver Phosphofructo- Kinase-2,Science in China (Ser.B),1991,34:916~922.

32:Li Lin,Pan Li,Xu Genjun,Initial Velocity Kinetics of Tuber Pyrophosphate:Fructose-6-phosphate-1-phosphotransferase,Chinese J BiochemBiophys.,1991,23(3):183~191.

33:Li Lin,Pan Li,Xu Genjun,Studies on the Regulation of Potato Tuber Pyrophosphate:Fructose-6-phosphate-1-Phosphotransferase by Fructose 2,6- bisphosphate and Other Compounds,Chinese J Biochem Biophys,1991,23(4): 277~283.

34:Li Lin,Xu Genjun,Studies on Tryptophane Residues of Fructose-6- phosphate-2-kinase,Sci in China (Ser.B),1992,35:1196~1202.

35:Li Lin,Xu Genjun,Studies on Sulfhydryl and Alkaline Amino Acid Residues of 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SciChina(Ser.B),1992,35:1323~1330.

36:Xu Genjun,Yu Zhenbao,Hu Guofu,Cao Huiting,Localization of the Potassium Ion Activation Site in Human Liver 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 Biochem Biophys.ResComm.,1993,194:1483~1490.

37:Yu Zhenbao,Xu Genjun,The Binding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 Bisphosphatase with Its Allosteric Inhibitor AMP,Chinese J BiochemBiophys. ,1994,26:27~32.

38:Yu Zhenbao,Xu Genjun,Effect of Modification of Cysteine Residue on the Activity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Chinese JBiochemBiophys.,1994,26:33~40.

39:Lin Rui,Li Lin,Xu Genjun,Study on the Sulfhydryl Group of Potato Tuber Pyrophosphate:Fructose 6-phosphate-1- Phosphotransferase,Chinese JBiochemBiophys.,1994,26(4):267~273.

40:Zhao Fukun,Xu Songqin,Xu Genjun,The Conformations of T and R States of Snake Muscle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Chinese JBiochem Biophys.,1995, 27(4):297~305.

41:Lin Li,Weizhe Yao,Alex J Lange,Simon J Pilkis,Mengqiu Dong,Yong Yin,Genjun Xu,Expression of Chicken Liver 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 2,6-bisphosphatase in Escherichia ColiBiochemBiophysRes Commun,1995, 209:883~893.

42:包素锦、万柱礼、常文瑞、桂路路、梁栋材、凌松、李林、许根俊,鸡肝果糖-2,6-二磷 酸酯酶结构域的初步晶体学的研究,中国科学(C辑),1996,26:97~99。

43:Lin SX,Zhou M,Azzi A,Xu G J,Wakayama-NI and Ataka-M,Magnet Used for Protein Crystallization:Novel Attempts to Improve thd Crystal Qual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0,275(2):274~278.

44:Weiqing Wang,Qin Xu,Yufei Shan and Genjun Xu,Probing Local Conformational Changes during Equilibrium Unfolding of Firefly Luciferase: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tudies of Single Tryptophan Mutant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2:28~33.

科研获奖

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

荣誉表彰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许根俊人物评价

许根俊在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项世界性成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国内酶催化和蛋白质合成、结构功能研究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九三学社评) 在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先生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蛋白质功能基因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蛇肌果糖二磷酸酯酶研究、兔肝果糖-1,6-二磷酸酯酶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蛋白质的折叠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傲人成就,为研究所的发展和推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国内交流及提升国内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所长评

许根俊补充介绍

  许根俊(1935年11月23日—2008年1月8日),出生于安徽歙县。生物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许根俊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46年9月至1948年9月在歙县中学学习,1948年9月至1950年9月在安徽省旌德县中学学习,1950年9月至1953年9月在安徽省休宁中学学习,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5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5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任生物学部常委,1995—2000年任生物学部副主任,1993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兼职教授,1995年任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许根俊20世纪50年代参加了催产素和胰岛0工合成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进行了酶的动力学、酶的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酶的作用动力学、蛋白质脲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70年代对菠萝蛋白酶在医学上的应用、烟草花叶病素的人工合成和猪心蛋白激酶的研究,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用碳酸酐酶于处理核潜艇二氧化碳废气的研究;80年代起,展开对果糖-1,6-二磷酸酯酶、醛缩酶、蛇肌甘油醛脱氢酶、果糖-6-磷酸-2-激酶和马铃薯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的研究。在国外他对兔肝果糖1,6-二磷酸酯酶、胸腺素β-4和烯醇化酶的解离聚合进行了研究。近年,他除了继续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研究外,还进行蛋白质伸展和重折叠,蛋白质的结构域等方面的研究。

  在胰岛0工合成的研究中,许根俊解决了用钠-氨法还原胰岛素的硫硫键、除去它的苄基保护基和还原胰岛素的重氧化并恢复其生物活力的问题。胰岛素的还原重氧化,已经有许多人采用过许多种还原的条件进行过研究,都失败了。有的人还认为胰岛素还原重氧化的结果表明,胰岛素是不能进行还原重氧化的。当时多肽合成正处于发展初期,可以用于蛋白质合成的保护基和脱除保护基的方法不是很多,而钠-氨是唯一能用于除去所有保护基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巯基的保护基。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最后确定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路线和解决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最后一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的工作中,邹承鲁提出了一种计算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公式,当时在邹承鲁提出这种方法时,曾经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了文献上发表的蛋白质化学修饰的数据,发现大多数报道的结果与用他的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关于胰蛋白酶硫硫键化学修饰的结果与美国学者Liener的计算结果不一致。许根俊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在胰岛素的研究中,他对蛋白质的硫硫键的性质有了充分的了解,他分析了Liener工作的条件,认为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在Liener采用的条件下,发生了硫硫键的交换。胰蛋白酶共有六个硫硫键,它的必需硫硫键是两个,由于发生了硫硫键的交换,所以Liener观察胰蛋白酶有三个必需硫硫键。许根俊首先从实验上证明了邹氏公式的正确性。邹承鲁的这个方法由于简便实用,后来这一计算方法被编入国内外许多生化教科书中。

  许根俊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动力学和构像变化与活力的关系以及蛋白激酶进行了研究,指出对于包含两个酶中间物的系统,如果存在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那么它的米氏常数就等于它的解离常数。由于米氏常数是酶的一个重要常数,但是,它的物理意义并不是很确定,而平衡常数则反映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况且,大多数的酶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物。这一结果可以帮助对一些酶的米氏常数的物理意义的分析、理解和运用。他在对蛋白质脲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中,较早地观察到酶在变性过程中活力的丧失先于整体构像变化的过程,在复性的过程中活力的恢复的过程也快于整体构像恢复的过程。在对蛋白激酶的研究中,他首先观察到蛋白激酶具有两个cAMP结合部位。这些当时处于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都在“文革”中被迫中断了。

  许根俊首先提出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来研究其结构功能的设想,并以胰岛素为对象,提出实现这一设想的具体方案,领导了这一工作。他本人解决了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问题,从而为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在此基础上,生化所对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一批成果。

  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对该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别构调节机理和构象的动态变化与活力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该酶在逆反应中存在有磷酰化的中间物,从而阐明了该酶催化的乒乓机理,通过对它的低底物动力学研究,提出了一个能解释目前动力学矛盾结果的动力学机制。他发现了别构部位和催化部位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提出了在天然状态下该酶的活性部位是不完善的观点。他发现了AMP的双层调节作用,在碱性pH的激活作用,和中性pH的抑制作用,以及克隆了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酶的基因,得到了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结晶,并测定了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晶体结构,并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点突变,研究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催化机制和调节机制。这是国内对一个具有亚基结果的蛋白质进行的最为系统完整的研究,从提纯、动力学、作用机制到晶体结构,并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机制。

  许根俊围绕果糖-6-磷酸和果糖-1,6-二磷酸之间反应的有关的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一反应受到许多酶的催化和调节,它们之间的变化构成一个循环,称为底物循环,与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液和脑部的葡萄糖浓度有关,也和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关,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果糖-2,6-二磷酸是对这个循环的重要调节剂,它的合成和分解是由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控制的。他对鼠肝和鸡肝的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和马铃薯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调节机理和酶与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了该酶在催化过程中有一个非必需的活化基团在起作用,确定了精氨酸是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镁离子有调节作用,以及它们催化过程中都是双底物双产物序列机制。

  他还开展了对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蛋白质的折叠方面的研究。他研究了结构域的划分、分离结构域单独存在时和存在于蛋白质中结构和功能的比较。认为分离结构域整合到蛋白质分子中,通过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上有一个调整过程。他还发现蛋白质的非正常折叠主要是折叠过程中中间物的疏水面暴露引起聚积的复反应所致。

  许根俊确定了兔肝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催化部位和别构部位,并在其一级结构阐明以前确定了它们在其一级结构中的位置;证明了胸腺素β-4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多肽,证明了该肽是由巨噬细胞而不是由胸腺细胞合成的,纠正了当时认为该肽是胸腺细胞合成的错误观点;通过对烯醇化酶的解离和聚合的研究,他发现了烯醇化酶的反常的解离行为,和Weber教授一起提出了寡聚体蛋白和解离的亚基有不同的稳定态的多种构象状态,此后这一观点为在多种寡聚体蛋白上用稀释解离和加压解离聚合等实验所证实,为蛋白质解离聚合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许根俊曾任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生物化学》编委。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许根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