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名人吴芝瑛介绍
吴芝瑛(1868~1934),字紫英,号万柳夫人。桐城县东乡高甸(今枞阳县会宫乡)人。著名爱国女士,书法家、诗人。
吴芝瑛出身于官宦之家,父吴康之,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郓城知县,工书善诗,有《鞠隐山庄诗集》传世。伯父吴汝纶,系“桐城派”晚期作家、清末教育家。吴芝瑛自幼静处深闺,博及群书,励志丕承家学,稍长工文章、诗词、书法。嫁无锡文士廉泉为妻。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廉泉任清廷度支部郎中,她随夫移居北京,以诗、文闻名京师。北京公理教会协会和书院院长美国人麦美德,慕其才华,结为女友。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后,清廷为满足侵略者要求赔偿的欲望,加捐各种税务,势家富户乘机高抬物价,国民饥寒交迫。吴芝瑛叠箱当桌,瓦片作砚,于街头挥毫卖字,募“爱国捐”,并-清廷,提出“产多则多捐,产少则少捐,无产则不捐”的主张,因有损于达官显贵的利益,遭权贵们百般诋毁。吴芝瑛愤激而倾向革命,暗中与革命党联系,以其名望和身份,掩护遭清廷搜捕的革命党人。
吴芝瑛在京住宅与女侠秋瑾近邻,因同有匡时济世之心,遂结为至交,并和徐寄尘女士三人结为异姓“三姊妹”。不久,吴芝瑛劝丈夫辞职南下,于上海曹家渡建小万柳堂归隐,自号“万柳夫人”。两年后秋瑾遭日本取缔留学资格归国,姊妹相逢于上海。光绪三十三年秋瑾在绍兴被害,吴芝瑛闻讯,悲恸欲绝。与盟妹徐寄尘营葬秋瑾遗体于杭州西泠桥畔,将“万柳堂”改题为“悲秋阁”,发表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文章。清廷欲加害吴芝瑛、徐寄尘,但慑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未敢贸然行动。
袁世凯专权称帝。袁氏之子袁克俊是吴芝瑛小女儿的未婚夫。在共和存亡的关键时刻,吴芝瑛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其致袁氏书说:“总统者,为吾民服务之首领,文言之总统,质言一服役之头耶,服役之头儿之位,何篡?”“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民国18 年(1929 年),吴芝瑛回无锡獭水桥畔夫家,百病缠身,咯血在床,仍不忘家乡父老。其父在桐城的遗产有良田数百亩,约值万金,不顾族人反对,慨然捐作办学之用,在浮山创办“鞠隐学堂”,使家乡贫困子弟得以就读。民国23 年3 月1 日因并发黄疸肝炎逝世,终年66 岁。
“吴芝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