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安庆市名人>怀宁县名人

王星拱

王星拱人物照片

怀宁名人王星拱介绍

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
中国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王星拱(1888--1949.10.8),字抚五,安徽怀宁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王星拱人物生平

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1945年7月,王星拱调任中山大学校长。1948年3月,他辞职回到安庆。其间,国民党当局屡次催逼他飞赴台湾,他都不予理睬。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在上海病逝,终年61岁。在上海的300多名武大校友不约而同地聚会哀悼;陈毅市长送来了一幅挽联,上书:“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王星拱学术贡献

他既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位哲学家。

自然科学方面

作为自然科学家,他有着自发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哲学家,他又深受第二代实证主义代表人物马赫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之争”中,站在“科学派”一边,反对“玄学派”,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对立。

哲学方面

他在哲学上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王星拱补充介绍

  王星拱(1888~1949),谱名芳辰,字抚五,怀宁高河埠王家大屋(今马庙镇凌桥村)人,全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

  王星拱3 岁丧母,少时寄读于外祖父刘家,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外祖父一家的钟爱。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考入安徽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录取为安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英国伦敦皇家理工学院研习化学。宣统二年(1910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民国初,与石英、丁绪贤等人发起成立现代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民国5 年(1916 年)获硕士学位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的民主与科学活动,与沈尹默等组织大学俱乐部,并参与《新青年》的工作。“五四”运动中,王星拱极力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帮助-、李大钊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民国10 年,安庆发生“六二”-,王与在京的安徽籍教育界人士一起支持安徽到京的-学生代表与北京政府据理力争,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民国12 年,在国内科学和玄学的论战中,王星拱坚持科学立场,倡言“科学万能”。其后不久,赴南京任高等教育处长,后至中央大学任教兼教务长。

  民国17 年,王星拱应安徽省政府之聘任安徽大学校长,任期内,增设理学院。不久被聘为国立武汉大学筹委会委员,年底至武大任职,历任系主任、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民国27 年,王星拱备尝艰辛将武大迁至四川乐山,广延学者名流至校任教,并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民国34 年6 月,王星拱调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民国36 年,中山大学学生参加反内战、反-、反饥饿运动的学生被捕,王星拱与广州-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发表公开讲话进行 。民国37 年辞去中大校长职务,携家定居安庆。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劝其去台,均被断然拒绝,因积劳成疾,移沪就医,1949 年10 月8 日在上海永川医院逝世。

  王星拱办学思想开明,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学校要养成“研究实学”的风纪,大学要以“探求高深的理论”为己任。治学主张学术自由、“无为而治”,著有《科学概论》、《科学方-》等。

  马庙镇 与新县城毗邻比肩,与天柱山含情对视,与安庆市咫尺牵手,与黄鹤楼遥相伫望,这就是座落在桐、怀、潜三县(市)交界处的怀宁县马庙镇。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为4.6万人,共设39个基层党组织,现有党员1329人。马庙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经过刀耕斧削和含辛茹血的辛勤劳……

  “王星拱”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