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名人李慰农介绍
李慰农(1895—1925),安徽巢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民国元年(1912年),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李慰农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后来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25年7月29日与胡信之同时遇害,年仅30岁。
李慰农人物经历
早年,投考设在芜湖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改名“慰农”以示志向。19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农场管理员。1919年12月,被安徽“华法教育会”录取, 与蔡和森、尹宽等50余人由沪乘轮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18人,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慰农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周恩来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1923年底,李慰农从法国转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
1925年,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分配到山东工作。同年4月被派往青岛市委工作。他深入产业工人集中的四方村,建立中共四方支部,并任书记。整顿党的组织,建立严格的组织制度和保密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工会组织,举办工人夜校, 建立工人俱乐部。4月19日,他发动4000余名大康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散发《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血书》,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保护童工、女工及对待工人一律平等16项复工条件。六天之内,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8000人。 4月29日,他接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遂将市委机关由湖南路秘密迁到下四方村,就近领导罢工斗争。先后发动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机厂工会全力声援;动员各界群众特别是学生,成立“罢工后援会”捐款声援,争取青岛《公民报》特辟工潮专栏,报道斗争情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压迫工人的罪行。 5月10日,日本厂方被迫签订复工条件,至此,坚持22天的青岛工人第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5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奉系军阀张宗昌制造了“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发生五卅惨案。5月30日,李慰农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济南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发动募捐,慰问罢工的阶级弟兄。发起募捐,并于6月5日,领导四方机厂1800多名工人,冲破敌人封锁,举行游行示威。同时发动全市各厂与各行业工人相继举行罢工。6月8日,发起成立“上海事件后援会”;6月17日,3万青岛市民举行雪耻大会,成立青岛各界联合会,统一反帝斗争的行动。不久,他又领导建立“青岛市外交促进会”,组成青岛市总工会,并深入农村, 发动农民实行工农联盟。7月23日,大康、内外棉、隆兴工人举行第三次罢工, 反帝风暴席卷整个青岛城乡。7月26日夜,李慰农在小鲍岛布置应变工作,返回四方村市委机关时, 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敌人逼他说出在青岛的“同党”,李慰农坦然地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7月29日,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北洋军阀秘密杀害,时年30岁。
李慰农补充介绍
李慰农(1895~1925),原名李尔珍。巢县方集乡油坊集郑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入私塾读书。李慰农念书用功,“言语有序,文辞有章”,体现出不平凡的才华。光绪三十四年,13 岁的李慰农在柘皋万人-上慷慨陈词,指责清廷无能,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扬名全县。
民国元年(1912 年),李慰农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赴校前,更名尔珍为味农,后又改名慰农。在校期间,曾出游采石矶,写下“高风轻势利,大节傲王侯”等诗句。民国4 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农场管理员。
留校期间,正是新文化运动普及之时,李慰农受《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等书刊影响,从一些进步书刊中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民国8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是芜湖-的组织人之一。是年夏,与胡浩川等联系各校学生,促使芜湖各界联合会组成。
同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生,李慰农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12 月,与蔡和森等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初进入巴黎鞋刷厂做工。民国9 年春,联络安徽籍同学组织“工学励进会”,后改为“工学世界社”,宗旨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民国10 年5 月,转入蒙达尔吉(蒙达尼)制胶厂做工,参加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筹建党组织的工作。次年9 月,参加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召开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大会。同年冬,随组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2 年2 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李慰农是总部成员之一。
留法期间,李慰农一边做工,一边自学了法、德、俄文,努力研究革命理论,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认识到“中国革命正轨只有共产主义一条路……除此之外,不是错误,便是梦想”,但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努力……打倒军阀也是中国任何革命前的先决问题”,在旅欧学生中他有“农民博士”之称。
民国12 年底,李慰农被送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民国14 年初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中共山东省委工作。4 月,又被派往青岛市委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李慰农到青岛后,化名王伦,住进工人最集中的四方村。他通过夜校、工人俱乐部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工人的理论水平,油印了《共产党宣言》并在《青岛公民报》上连载;向先进工人推荐《向导》周报,《中国工人》、《新青年》等书刊。李慰农注重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到四方村后立即组织建起党支部,自任书记。同时,十分注重工会的作用。刚到时,便着手整顿和加强原有的工会组织,通过工会把工人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并在各厂秘密成立了-委员会。
民国14 年4 月19 日,大康纱厂-。为了声援大康纱厂工人,李慰农派人联络四方村其他各厂采取行动。23 日,内外棉纱厂工人首先响应。次日,隆兴纱厂随之停工。东镇、沧口一些纱厂、丝厂或-、或怠工,积极支援。到29 日,参加-的总人数达到1.8 万多人。民主人士胡信之在《青岛公民报》上刊载了-消息,全国各地纷纷声援。日本资本家迫于强大的声势,于5 月9 日与工人签订了“改善工人待遇”、“抚恤受伤工人”、“不拷打辱骂工人”等内容的9 条复工条约。闻名全国的22 天青岛工人联合-第一次取得胜利。在-斗争0时期,李慰农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斗争的胜利,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极大恐惧和恼怒,一面威胁军阀张宗昌,一面强令取缔工会,开除50 多名工人代表。李慰农立即召开各厂党组织和工会紧急会议,发动大康、隆兴等3 个纱厂的工人再次举行-。29 日,胶澳-3000 人包围了3 个纱厂和工人宿舍,对-工人进行血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青岛惨案”。它与上海“五卅惨案”合称“沪青惨案”。
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李慰农领导工人予以坚决还击。根据全国斗争形势,组织了“沪青事件后援会”,发表了誓死援助上海工商学各界;对英日实行经济绝交;为促进同胞觉醒召开-,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4 项反帝救国决议,得到青岛市各界拥护。全市学生-,其他各行业也相继-怠工以响应。9 月30 日,有30 多个团体参加了追悼青沪汉粤各地死难烈士大会。不久,又成立“青岛外交促进会”。7 月6日,青岛工商联合会(即青岛市总工会)正式成立。
日本帝国主义者用30 万元贿赂张宗昌,要他杀害李慰农。当消息传出后,同志们提醒他注意时,他却说:“不用考虑我,目前刻不容缓的是警惕起来,保卫工会。”
7 月26 日,他在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布置了应变措施。回家途中发现敌人包围了四方村宿舍区,正在进行搜查。他没有躲藏,而是赶往家中烧毁了党的文件和组织名单。敌人发现火光,冲进去逮捕了他。
在敌人法庭上,李慰农毫无惧色,激昂陈词:“我来青岛,因为青岛是山东的咽喉,我希望国民打倒帝国主义,要先从青岛开始。”当敌人要他交待党组织时,他严词拒绝:“你问支部内有多少人,请不要追究,我只说我的事,我不挂连他人的。”敌人对他施以酷刑,百般拷问,但他只是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7 月29 日凌晨,敌人将他杀害于团岛。
“李慰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