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淮北市名人>濉溪县名人

刘弘

暂无刘弘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濉溪名人刘弘介绍

西晋名将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魏志·刘馥传》注引《晋阳秋》作“叔和”),官至车骑将军,魏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镇北将军刘靖的儿子。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北)人。曾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刘弘治理北方时,恩威并施,北方因此安宁,晋封为宣城公。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刘弘出任南蛮校尉、荆州剌史,镇压义阳蛮张昌的-,加官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州劝农耕,薄赋敛,任人才,有惠政。进拜侍中,东海王司马越奉迎惠帝,刘弘遣将护持。刘弘在荆州州治襄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为新城郡公,尊谥新城元公。弘作有文集三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出师平叛

  刘弘少与晋武帝司马炎同学,同住首都洛阳永安里,是两小无猜的朋友。司马炎建晋称帝后,刘弘本来就是经世治国之才,加上与司马炎的非常关系,一开始就官运亨通。

  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占据了江夏郡城。为了凝聚人心,张昌找到江夏郡山都县(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的小官吏丘沈,给他改名刘尼,假称他是汉朝皇帝后代,尊为了皇帝,建国号为“汉”。张昌自己担任相国。

  前来镇压的官兵接二连三地被打败。西晋急忙调遣大军,由荆州刺史刘弘和豫州刺史刘乔统领,前来镇压。二人分别驻屯于宛城、汝南。张昌主动出击。一路北攻刘乔和弋阳郡(治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但没有取胜;一路南攻武昌,大破郡城,杀掉了南阳太守刘彬。然后,张昌合兵向北,攻打襄阳,司马歆出兵迎战,兵败被杀。刘弘继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各军。六月,张昌又继续北攻宛城,大败刘弘。再回师继续攻打襄阳,但仍没拿下。七月,张昌又派陈贞等人进攻江湘地区,派石冰进攻江东地区,-皆克。一时间,他控制的地区竟然横跨荆、豫、江、扬、徐5州,影响广大。

  荆州是晋朝的统治重心,不可不争,同时起义军的力量也很薄弱,不懂得如何治理占领区。因而在八月,在刘弘、刘乔指挥的西晋重兵的镇压下,张昌在荆州地区的部队迅速失败,死伤惨重。张昌和刘尼也逃跑了。303年十二月,江南的土著地主也自发起来抵抗张昌余部石冰的部队,晋军在江北同时向石冰发动进攻。石冰节节败退,304年三月,在徐州被叛将杀害。秋,张昌也被擒获杀害。

  镇压张昌起义的成功,除了晋军的强大外,镇南将军刘弘懂得安抚流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刘弘死后,高密王司马略代镇,人民-又起。朝廷启用刘弘的儿子刘璠为顺阳内史。刘璠能继承父志,对人民采用一些安抚措施,所以江汉之间都很归服他。荆州地区百姓无不感念刘弘父子。

  ●用人不疑

  张昌事定,荆、扬等州出现了一个暂时安定的局面。这时北方的战乱已愈演愈烈,西晋朝廷名存实亡。广陵相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遂起兵占据扬州,并遣其弟陈恢沿江西上进攻武昌,以图割据江南。

  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率军抵御陈恢。陶侃与陈敏为同郡,又同岁举吏。因此有人对陶侃居大郡,统强兵颇有猜疑。实际上,陶侃不会放弃已取得的功业去投靠一个在江东毫无根基的人。但他也怕刘弘听信这种猜疑,“遂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刘弘用人不疑,陶侃无后顾之忧,遂与陈恢力战,所向必破。

  公元305年,嵇含由襄城去襄阳投奔刘弘,得到了刘弘的重用。前广汉太守辛冉劝说弘以从纵横事〈就是讨好这个敷衍那个〉,以当时道德来说行迹已如叛逆,刘弘怒而斩之。刘弘死前,西晋正处于八王争霸时代,濒临崩溃,刘弘在这场斗争中采取唯朝廷诏令是从,以古代人的道德来看,刘弘这样做是对的,故而朝廷对其极其倚重,为南方最重要的忠直老臣。

  ●重修水利

  西晋初年,刘靖在曹魏时期,于蓟城地区主持兴建的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仍然发挥着灌溉农田的作用。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幽州地区先后发生两次地震,严重破坏了戾陵堰的基础,元康五年六月,洪水暴发,冲毁戾陵堰四分之三,北崖及水门也被冲垮七十多丈,造成车箱渠漫溢。戾陵堰被冲毁后,渠堰几乎淤塞废弃。

  刘靖之子刘弘,也懂农田水利工程建筑,面对这种情况,他继承父志,追惟前立遏之勋,亲临山川,指授规划,命司马关内侯逄恽,率领内外将士二千人,起长岸,立石渠,修主遏,治水门,门广四丈,立水遏五尺,兴复载利,通塞之宜,准遵旧制,凡用功(工)四万有余。

  这项工程进展很顺利,仅用五、六个月的时间,便恢复了戾陵堰和车箱渠的灌溉功能。由于戾陵堰和车箱渠的兴废,与当地的军民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都很关心对这项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施工时,“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差数千人”。这里所说的内外将士,是指包括乌丸、鲜卑骑兵在内,而诸部王侯则是专指内附的乌丸、鲜卑大人而言。刘弘通过这次对戾陵堰和车箱渠的重建,筑起长岸,修复了水门和主坝,在北岸还建有护岸的堤防,并抬高了水门,减少了流量,加强了水利工程的稳固性,〖JP3〗以及对水势的控制,进一步扩大了灌溉面积。后人还把戾陵遏尊称为“刘师堰”,由此可以看出,在北京古代的农田水利发展史上,刘靖父子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善待士兵

  刘弘的下属对刘弘非常有好感。“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百姓对刘弘“爱悦”。刘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后来荆襄大乱时,“父老追思弘,虽《甘棠》之咏召伯,无以过也。”

  刘弘带兵,有人馈送他一樽酒,他把酒倒进河水里与广大士兵一起喝。这个爱护士兵像自己亲人一样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成为美谈。

  ●推“擅兴律”

  西汉有对地方官擅自发兵形成约束作用的“擅兴律”,不待中央的虎符而发兵即算擅兴兵,擅兴兵即受免官或处死的惩罚。

  西晋末年刘弘鉴于东海王司马越与河间王擅兵相争的现实,向惠帝建议:“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诏书擅兴兵马者,天下共伐之”(《 晋书·刘乔传》。)南朝基本上可肯定没有擅兴律,这可以说是魏晋时期的“擅兴律”。

  但是,刘弘之议几乎未实行,孝武帝之诏一年而废。在地方形势日趋恶化,中央王朝的力量又比较萎缩的魏晋时代, 朝廷只能对地方势力作出妥协与让步,“擅兴律”不行或成为具文, 与时代特点相对应,正如虎符发兵与节发兵是与时代特点相对应一样。

  ●盛赞连

  有关诸葛连 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之中。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亲眼见过“损益连 ”。刘弘有“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 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传》注引《蜀记》)的感叹。

  诸葛亮创制的这种连 ,在当时十分先进。这连 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寸。刘弘身为大将军,熟知兵器。连 由二矢、三矢齐发,再到十矢齐发,只是量变无质别。战国迄晋,二、三矢齐发连 已使用了几百年,刘弘应司空见惯。而刘弘看见诸葛连 时,却耳目一新,视为“神 ”。这也说明诸葛连 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 种。

  ●凭吊孔明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蜀汉大臣和广大百姓-要求为他立庙。当时蜀汉后主刘禅只同意在汉中郡的沔阳诸葛亮归葬的地方为他立庙。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屡次向臣下询问有关诸葛亮其人其事。

  晋永兴年间(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驻守襄阳的镇南将军刘弘来到隆中凭吊诸葛亮故宅,触景生情,遂命陪他一起到隆中的镇南参军李兴写了一篇《祭诸葛丞相文》,这便是有史记载以来襄阳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文。这篇碑文最早见于晋王隐《蜀记》。《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称:“《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诸葛)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椽李兴为文: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亮故乡。……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今我来思,觌尔故墟。’”

  这篇碑文是诸葛亮死后70年写的。诸葛亮的草庐由于年长日久无人居住和维修,早已颓垣断壁。因此,刘弘、李兴等人来到隆中时,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故墟”而已。此事发生在晋永兴年间,当时,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驻节宛城,李兴是刘的参军。他们是在沔北南阳某地举行祭祀诸葛亮的活动。

  “刘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