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名人刘光旸介绍
明末清初篆刻家、鉴赏家
刘光旸,字雨若,明代安徽旌德乔亭人,明末清初篆刻家、鉴赏家。刘光旸聪明睿智,对历朝宝器和名贤字画,真赝全能鉴别。
刘光旸(生卒年不详),字若雨,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人。明未清初篆刻家、鉴赏家。
刘光旸聪明睿智,擅长宝器和字画鉴别。顺治(1644-1661)初,尚书冯谧爱其才,招其进京,令刻《快雪堂法帖》。刻石摹镌精良,进呈顺治帝。帝召见,以王羲之之墨迹试其才智,一真一伪,刘光旸立判无讹。又外域进有一炉,炉后有“金炉”二字,帝按其字询问,刘称此物并非金炉,而是某朝某年乳母进献某太子饮乳御器。顺治帝十分惊异其奇才,赐号“古董”,又御书“特赐清班”四字赐给他,并授以鸿胪寺序班之职,给了他很高荣誉。乾隆四十四年(1779),闽浙总督杨景素辗转花重金购得石刻并献于乾隆皇帝,乾隆得此石刻如获至宝,为完好地保存这套稀世珍宝,命令在北海北岸浴兰轩后增辟一间院落,建楠木大殿“快雪堂”,将石刻镶嵌于东西两廊内。乾隆还特作《快雪堂记》勾勒于石,同嵌廊内,并题诗“剩留快雪公天下,一脉而今见古朋”。
康熙二年(1663),长白(今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卞永誉把家藏魏晋至宋元历代名家书迹选集,汇刻丛帖《式古堂法书》,由黄元宏双钩,刘光旸镌刻,共10卷。帖名隶书,不列卷次。张伯英《法帖提要》称:“此帖摹勒甚精,必当时刻工之良者。”
康熙十六年,刘光旸刻毕《翰香馆法书》丛贴,以其书斋“翰香馆”为名,由钟繇、王羲之、董其昌等28家的82件作品集成。
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翰香馆书法》,郭沫若为选本题签。
“刘光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