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池州市名人>贵池区名人

黄观

黄观人物照片

贵池名人黄观介绍

明朝状元
明朝历史人物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自幼勤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观中会元,殿试仍赐黄观第一,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等职。靖难之役后,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甲子,巡按直隶龚文选请求为黄观建祠、行赠录、表墓,得到神宗的同意 。弘光年间,黄观被追谥为“文贞”。

黄观人物生平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今为联盟社区)人。他的父亲入赘于邑城许氏,生下了他,给他取名为许观。他师从元末学者黄冔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黄冔去世后,黄观越来越努力,他以忠义自许。

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这一年,黄观乡试中举。后黄观入国子监深造,和他同住的人都对他的努力感到十分的佩服。黄观曾经绘制父母坟墓的图,并携带在身上,每次看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黄观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此年,黄观虚岁二十八岁(《皇明三元考》作“三十二岁”)。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后来,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期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到达安庆时,燕王已经渡江进入京城,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不久朱棣搜寻国宝,不知所在,有人说已交给黄观去募兵了。朱棣下令,命官府追捕黄观,逮捕其妻翁氏及二个女儿交给象奴。象奴索取钗镯去买酒菜,翁氏便让其全部拿去,然后迅速带领二个女儿及家属十人,跳下淮清桥而死。得悉惠帝已死,黄观获悉金川门失守,叹道:“我妻守节操,必死无疑。”于是招魂葬于江上。然后下令将船开到罗刹矶,黄观身穿朝服向东拜别,在江水湍急处投江而死。

永乐元年(1403年),都察院副都御史陈瑛上奏,请求将黄观等二十九人进行追戮,朱棣道:“我曾经举兵诛的奸臣,不过只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罢了,如今你说的那二十九人(包括黄观)和他们不一样,既然食他(指建文帝)俸禄就要忠心于他,这件事以后不要再提了。”于是没有对黄观进行追戮。

弘光年间,黄观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黄观轶事典故

黄观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明清时,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则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 黄观不仅连中三元,而且堪称“六首状元”。 黄观之外,另一个“六首状元”是清朝的钱棨,但据《吴县志》卷七十一记载,钱棨曾多次参加童试,但都落榜。

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员,接着参加乡试,却又是连连失利:六进考场,六次落榜。

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才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时年47岁;而黄观一口气考完,27岁即中状元。

黄观史料记载

明史列传

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书。改观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四年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下令暴左班文职奸臣罪状,观名在第六。既而索国宝,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观出收兵矣!”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并二女给象奴。奴索钗钏市酒肴,翁氏悉与之持去,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观闻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有志节,必死。”招魂,葬之江上。命舟至罗刹矶,朝服东向拜,投湍急处死。

观弟觏,先匿其幼子,逃他处。或云觏妻毕氏孀居母家,遗腹生子,故黄氏有后于贵池。

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翁氏见梦曰;“我黄状元妻也。”比明,沃以水,影愈明,有愁惨状。后移至观祠,名翁夫人血影石。今尚存。

其他史料

《立斋闲录》记载:许观,字尚宾,池州贵池人。复姓黄。洪武二十四年殿试第一。建文初,历词垣、礼部右侍郎属。官制改,进位为侍中。尝草责燕王书。北兵将近,观募民兵于池。文庙既即位,乃召观赴京师。渡江,中流,绐使者曰:“今至京,须盛服行见礼,若不先习,至临时不能无失。”乃朝服南向拜,毕,即自沉于水,观建文未迁侍郎,金华王仲缙有题黄侍中翠微书舍诗,曰:“决策当大廷,题名独先夺。”又云:“词垣暨南宫,终岁知几迁?”

《名山藏》记载:黄观,字澜伯(一字尚宾),贵池人。学于元黄冔,洪武二十四年以会试第一对策大廷太祖览而嘉之,复擢第一繇,翰林历尚宝司卿礼部侍郎。革除闲增侍中员次尚书,以观为之仍掌尚宝事,观与方孝孺并为建文君所亲。靖难兵起,属观草诏告天下,及渡淮衔命征兵上游诸郡,舟抵安庆闻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素贞,其死矣。”夫招魂而祭之。至建德,闻曰:“宫巳焚,失帝。新皇帝,帝三日矣。”观谓舟人曰:“罗刹之矶,湍棹可鼓也。”至矶服,朝衣东向再拜,投湍死。舟人捞之得其棕珠系.成祖捕观急,人以其帽系献。成祖疑观或尚在,族其家逮其姻党百余人,而观妻翁氏,城破时果死。翁氏者,池口人,成祖登极而问玺曰:尚玺者谁也,巳知为观。命执其妻子,得翁,使象人妻之,象人将翁至家,出市酒脯,欲与成婚。翁携其二女及家属十许入自沉通济门河。

黄观补充介绍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今为联盟社区)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三月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黄观”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