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六安市名人>霍山县名人

何尚之

何尚之人物照片

霍山名人何尚之介绍

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

何尚之(382年—460年),字彦德。庐江郡灊县(今安徽霍山)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东晋散骑侍郎何准曾孙、南康太守何恢之孙、金紫光禄大夫何叔度之子。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领中书令。

从刘裕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造玄武湖,劝阻宋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

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尚之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何尚之年轻时轻佻放荡,喜欢赌博,不过长大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何尚之素来为陈郡人谢混了解,和他交往相处。因为家境贫困,于是出任临津令,后获刘裕征为府主簿,并随同北伐后秦,期间因公事免官。不过,刘裕灭秦后仍因随同征伐的功勋获赐爵都乡侯。宋少帝即位后,何尚之任庐陵王刘义真的车骑咨议参军,当时刘义真与执政的徐羡之、傅亮等不和,何尚之曾作出劝谏但不被接纳。

景平二年(424年),徐羡之废义真为庶人,何尚之遂调作中书侍郎。同年宋文帝即位后,何尚之历任临川内史、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及左卫将军,直至元嘉八年(431年)尚之父何叔度去世,何尚之才离职守丧,守丧期完结后便复任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何尚之一向喜好文学义理,常能仪态从容地玩赏聚会,很受宋文帝赏识。

元嘉十二年(435年)迁任侍中,并像从前一样兼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又改领游击将军。

屡谏文帝

元嘉十三年(436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其亲信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宋文帝不答应。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外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校,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

何尚之虽与义康近臣刘湛是姻亲,但他们关系并不亲密,刘湛想兼任丹阳尹,于是宋文帝改任何尚之为祠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何尚之感到很不平。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诛杀刘湛,何尚之迁吏部尚书。后国子学建成,宋文帝让尚之领国子祭酒,及后又领建平王师,转任中书令、中护军。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何尚之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早在宋文帝消灭义康亲党时,何尚之认为得宋文帝亲待、参与机密、时任左卫将军的范晔有异志,于是就禀告宋文帝应当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有伤皇化。不过文帝以范晔未露形迹,且为免被认为容不下有才之人,故没有调走他。至此年,范晔与孔熙先等谋立刘义康的事被揭发,宋文帝称许何尚之有先见之明,然宋文帝看见被捕的孔熙先“望风吐款,辞气不桡”,亦对其十分欣赏,指责曾任吏部尚书的何尚之道:“让孔熙先快将三十岁才当散骑郎,谁不做贼呀!”同年,宋文帝建玄武湖,并图在湖中建方丈、蓬莱及瀛州三座仙山,因何尚之恳切进谏才打消念头。当时亦在修建华林园,尚之因时值盛夏而进谏,望让工人休息一下,然宋文帝不答应,说:“小人常常自己晒背,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

当时宋文帝到处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陛下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是不能安宁。清理道路而行动,帝王要建立法度,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的时候。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臣特别希望陛下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亲自自我省察,不因为我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宋文帝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遏止私铸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因应民间取较重的古钱中的铜私铸四铢钱问题严重,江夏王刘义恭建议将古钱定值作大钱,一个当两个小钱,以杜绝私铸。但何尚之认为此举只增加大钱表面价值,令富者愈富,贫在愈贫;又建议解决私铸问题应从加强执法下手,让悬赏机制名实俱有,并加强检举效率,以求遏止私铸之风。何尚之发言得庾炳之等人赞同,不过其时沈演之赞同义恭提议,宋文帝亦采纳其言,遂作推行。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便利,于是作罢。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何尚之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领汝阴王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转尚书令,领太子詹事。次年何尚之退休,当时文帝不许,何尚之没有坚持,又再复职出仕。及后文帝对何尚之就更为倚重,连北伐时给军队的物资都交由尚之处理。

寿终正寝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起兵弑父夺位,进何尚之为司空、领尚书令。不过武陵王刘骏等诸王旋即发兵讨伐刘劭,诸王将领参佐们的家眷当时还在建康,刘劭遂意图全部诛杀,只因何尚之成功劝止才得保住性命。同年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即宋孝武帝,以何尚之复任尚书令,领吏部。孝建元年(454年)迁侍中、左光禄大夫,领护军将军;不久又辞领护军将军,转加特进,又再领尚书令。

大明二年(458年),何尚之转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又曾兼领中书令。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

何尚之轶事典故

君是真猴

何尚之同颜延之从小就很友好,两人都长得矮小。何尚之常称颜延之为猿,而颜延之反称尚之为猴。一次,同去游览太子西池,颜延之询问行人:“我两人谁像猴子?”行人指着何尚之说:“他很像。”延之听了十分高兴,但是行人又说:“他像猴子,君却是真猴子。”

屡受讥讽

何尚之在家经常戴着鹿皮帽,获宋孝武帝授予开府时沈庆之却在殿上戏言:“今日怎么不戴鹿皮冠呀?”

何尚之退休时曾写下《退居赋》以明志,但议论者都说何尚之坚持不住,最后果然再度出仕。袁淑因而记录昔日一些有事迹而无名字流传下来的隐士,写成《真隐传》,用以讥笑何尚之。沈庆之屡辞任命,朝廷屡劝不果,何尚之也曾进言相劝,但沈庆之却答:“沈公不会学何公那样去而复返呀。”令何尚之甚有愧色。

有次,何尚之在家中设八关斋,大会朝士,并亲自行香。席间,何尚之向王僧达敬酒,他对王僧达说:“愿郎且放鹰犬,勿复游猎。”王僧达回答:“里养了一只老狗,放了它没处去,已经回来了。”何尚之当即气得面目失色。

何尚之史书记载

《宋书·列传第二十六》

何尚之历史评价

刘义隆: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宋书》: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扬土自庐、蠡以北,临海而极大江;荆部则包括湘、沅,跨巫山而掩邓塞。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晋世幼主在位,政归辅臣,荆、扬司牧,事同二陕。宋室受命,权不能移,二州之重,咸归密戚。是以义宣藉西楚强富,因十载之基,嫌隙既树,遂规问鼎。而建郢分扬,矫枉过直,籓城既剖,盗实人单,阃外之寄,于斯而尽。若长君南面,威刑自出,至亲在外,事不患强。若运经盛衰,时艰主弱,虽近臣怀祸,止有外惮,吕宗不竞,实由齐、楚,兴丧之源,于斯尤著。尚之言并合,可谓识治也矣!

何尚之后世影响

元嘉之时,佛法日益兴盛,塔寺与出家僧人日渐增多,随之也引起了传统观念的疑难。为此,何尚之对佛教济世之功进行了透辟的阐释,平实了当。在于其所称扬佛教在维系世道人心、辅助现实政治中的巨大作用,言简意赅,契理契机,在整个佛教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实开后世具有代表性的佛法辅政论之滥觞,是研究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相融通全部过程中之重要一环。

何尚之补充介绍

  何尚之(382年—460年),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安徽霍山)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领中书令。

  从刘裕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造玄武湖,劝阻宋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

  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早年经历

  何尚之年轻时轻佻放荡,喜欢-,不过长大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何尚之素来为陈郡人谢混了解,和他交往相处。因为家境贫困,于是出任临津令,后获刘裕征为府主簿,并随同北伐后秦,期间因公事免官。不过,刘裕灭秦后仍因随同征伐的功勋获赐爵都乡侯。宋少帝即位后,何尚之任庐陵王刘义真的车骑咨议参军,当时刘义真与执政的徐羡之、傅亮等不和,何尚之曾作出劝谏但不被接纳。

  景平二年(424年),徐羡之废义真为庶人,何尚之遂调作中书侍郎。同年宋文帝即位后,何尚之历任临川内史、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及左卫将军,直至元嘉八年(431年)尚之父何叔度去世,何尚之才离职守丧,守丧期完结后便复任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何尚之一向喜好文学义理,常能仪态从容地玩赏聚会,很受宋文帝赏识。

  元嘉十二年(435年)迁任侍中,并像从前一样兼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又改领游击将军。

  屡谏文帝

  元嘉十三年(436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其亲信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宋文帝不答应。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外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校,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

  何尚之虽与义康近臣刘湛是姻亲,但他们关系并不亲密,刘湛想兼任丹阳尹,于是宋文帝改任何尚之为祠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何尚之感到很不平。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诛杀刘湛,何尚之迁吏部尚书。后国子学建成,宋文帝让尚之领国子祭酒,及后又领建平王师,转任中书令、中护军。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何尚之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早在宋文帝消灭义康亲党时,何尚之认为得宋文帝亲待、参与机密、时任左卫将军的范晔有异志,于是就禀告宋文帝应当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有伤皇化。不过文帝以范晔未露形迹,且为免被认为容不下有才之人,故没有调走他。至此年,范晔与孔熙先等谋立刘义康的事被揭发,宋文帝称许何尚之有先见之明,然宋文帝看见被捕的孔熙先“望风吐款,辞气不桡”,亦对其十分欣赏,指责曾任吏部尚书的何尚之道:“让孔熙先快将三十岁才当散骑郎,谁不做贼呀!”同年,宋文帝建玄武湖,并图在湖中建方丈、蓬莱及瀛州三座仙山,因何尚之恳切进谏才打消念头。当时亦在修建华林园,尚之因时值盛夏而进谏,望让工人休息一下,然宋文帝不答应,说:“小人常常自己晒背,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

  当时宋文帝到处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陛下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是不能安宁。清理道路而行动,帝王要建立法度,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的时候。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臣特别希望陛下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亲自自我省察,不因为我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宋文帝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遏止私铸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因应民间取较重的古钱中的铜私铸四铢钱问题严重,江夏王刘义恭建议将古钱定值作大钱,一个当两个小钱,以杜绝私铸。但何尚之认为此举只增加大钱表面价值,令富者愈富,贫在愈贫;又建议解决私铸问题应从加强执法下手,让悬赏机制名实俱有,并加强检举效率,以求遏止私铸之风。何尚之发言得庾炳之等人赞同,不过其时沈演之赞同义恭提议,宋文帝亦采纳其言,遂作推行。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便利,于是作罢。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何尚之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领汝阴王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转尚书令,领太子詹事。次年何尚之退休,当时文帝不许,何尚之没有坚持,又再复职出仕。及后文帝对何尚之就更为倚重,连北伐时给军队的物资都交由尚之处理。

  寿终正寝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起兵弑父夺位,进何尚之为司空、领尚书令。不过武陵王刘骏等诸王旋即发兵讨伐刘劭,诸王将领参佐们的家眷当时还在建康,刘劭遂意图全部诛杀,只因何尚之成功劝止才得保住性命。同年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即宋孝武帝,以何尚之复任尚书令,领吏部。孝建元年(454年)迁侍中、左光禄大夫,领护军将军;不久又辞领护军将军,转加特进,又再领尚书令。

  大明二年(458年),何尚之转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又曾兼领中书令。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

  “何尚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