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亳州市名人>蒙城县名人

高琼

高琼人物照片

蒙城名人高琼介绍

北宋大将
北宋大将

高琼(935年―1006年12月26日 ),字宝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北宋大将。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后周时期,于王审琦部下为将。后入晋王赵光义(宋太宗)藩邸,历任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他屡立战功,不识字而晓达军政。澶州之战时,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为“澶渊之盟”的订立立下大功。

景德三年(1006年),高琼病逝,年七十二,追赠侍中。累赠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卫王,谥号“烈武”。宋神宗亲题其碑首为“决策定难显忠基庆之碑”。 后改谥“武烈”。

高琼人物生平

少年无赖

高琼祖上世代居于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及北京一带),至五代时,其祖父高霸及父亲高乾受契丹派遣,出使南唐。南唐为嫁祸于后周,暗杀了高霸,并宣称是后周派人刺杀的,将高乾安置在亳州(今安徽凤阳东)居住。不久后,赵匡胤代周建宋,高乾遂摆脱南唐的控制,携家眷投向汴京(今河南开封),被授予中门使之职,并获赐田亳州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北区泰山乡高庄)。高乾自此占籍蒙城。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被抓后,将在午门被斩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高琼便掣断锁钉逃遁。先在后周王审琦部下为将。

效力藩邸

赵光义(即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高琼勇猛有将才,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曾陪侍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宴饮,喝得大醉,到退席时,赵匡胤送赵光义到苑门。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都随从赵光义,高琼左手抓住马靮,右手执马镫,赵光义才能乘马。赵匡胤见到高琼等人,颇为赏识他们的壮猛,并认为他们都有将帅之才,因此赐给高琼等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赵光义。

屡从征伐

开宝九年(976年),赵光义即位,高琼升任御龙直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率军亲征北汉,高琼随征,太宗命他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围攻城。五月,太宗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虽初战告捷,却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败。太宗仓皇撤离,留高琼与军中吹鼓手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所部跟上,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同年,升任天武(步军)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任神卫左厢(《宋史》作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太宗巡师大名时,命高琼与日骑(骑军)右厢都指挥使朱守节一同任京城内巡检。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发生了卢多逊私通秦王赵廷美之事,高琼因巡查京城而受牵连,被降职外出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当时许州的数十个亡命骑兵,在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谋划威逼劫迫臧丙的导从叛乱。高琼获悉此情后即告诉臧丙,劝他还城,并亲自率领随从将士数十人,带着弓箭单骑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叛军进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拒。叛军首领外号青脚狼,正要搭弩射高琼,被高琼一箭击毙,于是将他们全部捕送到许州。臧丙上奏此事。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正筹划北伐,召高琼回京。同年,宋军发起北伐(雍熙北伐),高琼被授为马步军都军头,兼任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转赴易州筑城。同年,北伐失败,高琼亦班师,任天武右厢都指挥使,兼本州团练使。

端拱元年(988年),高琼升任左厢都指挥使,改兼富州团练使。同年秋,出任单州防御使,后改贝州部署。当初,高琼与范廷召、王超、孔守正等一同外调京师。数月后,范廷召等都复任军职,高琼悒悒不乐。当时王承衍镇守贝丘,其妻昭庆公主常常入宫,颇知太宗很是厚爱高琼,王承衍因而多次宽慰他。

端拱二年(989年),高琼被召还京师。按旧例,廉察(一般指观察使)以上的官员入朝,才有茶药赏赐,但太宗却特例赏赐高琼。三月后,太宗下诏授高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使,而范廷召等人才开始加授观察使,无法与高琼相比。 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心生不满,多次在太宗面前诋毁高琼,太宗对戴兴说:“朕自幽州回来(指高梁河之战兵败后),便打算授予高琼此职。这个任命已经迟了十年。”

淳化四年(993年),高琼由渤海郡开国侯进封渤海郡开国公 。

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当时潘美也任忠武军节度使、并代都部署兼判并州,旧制规定,节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居上。高琼带了军职,自然应在潘美之上,而高琼却因潘美是老臣,特地上表请让自己位居其下,获太宗允许。

淳化五年(994年)六月,高琼改任镇州都部署。

至道年间(995年—997年),就地改任保大军节度使,仍旧领兵,任镇州行营都总管。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后,加高琼为彰信军节度使,充任太宗山陵部署,后又复任并、代都部署。

临危受命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兵入侵,真宗亲自前往河朔,命马步军都虞候傅潜统兵八万迎敌。当时萧太后到达狼山大夏。

咸平三年(1000年),真宗抵达大名府,派杨允恭驰往边关,令高琼率所部出土门,与石保吉在镇、定二州会合,分屯冀州、邢州。此时,傅潜怯战溃退,辽兵长驱直下。真宗急诏高琼代傅潜为帅,辽朝旋即撤兵,高琼复还本职。转运使上报高琼的功绩,真宗下诏褒奖。

同年,高琼轮换回到京师,因手伤不能持笏,特诏许执木棒入见,并授任殿前都指挥使。先前,范廷召、桑赞所带边防士兵临敌后退,谏官请求将他们治罪。真宗询问高琼意见,高琼答道:“兵违将令,依法当杀。但陛下去年已免了他们的罪,如今怎能又去治罪呢?而且又正要派兵屯守各路,在这种时候改变原来的决定,臣恐怕人心会疑惑畏惧。”此事便作罢。

咸平六年(1003年)秋,朝廷招募近京的乡兵补任禁卫军,命高琼教授禁军演习阵势。 真宗亲往观阅,看到各军之间纪律严整,非常高兴,对高琼说:“昨日的村民,都变为精锐了。”

澶渊之功

主词条: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冬,萧太后与辽圣宗率精兵二十万,再次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琼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

真宗起驾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真宗,拥其前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 当时宋军以伏弩射杀辽国先锋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其后与北宋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进言军政

景德二年(1005年),因宋辽和议,朝廷精简兵卒,但凡班直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高琼上奏说:“这不是激励将士的方法,宿卫难道不辛苦吗?”从此,但凡宿卫八年的也可补职军校。

马军都校葛霸代理步军司,当时正因病告退,真宗令高琼兼领这二司。高琼从容地对真宗说:“臣已经年老体衰,如果又有疾病,那又必须一人来总领此二职。臣在前一朝任职时,朝中侍卫都虞候以上常常多至十员,职位相当,容易改任,而且使军队熟悉他们的名望,到时若边关有急,也可以选用。”真宗深以为然。不久,高琼因久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真宗便授其为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病逝封赠

景德三年(1006年),高琼病危,真宗想要亲临慰问。一向忌恨高琼的知枢密院王钦若有意阻止,说:“天子问疾,是用来宠待勋臣的。现在高琼没有破敌的功劳,不应前往。”真宗勉为听从。 同年十二月四日(12月26日),高琼在汴京建宁里的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获赠侍中。 有司上言应该为高琼辍朝一日,真宗因其未曾犯错,特别为他辍朝两日。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册封高琼的曾孙女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后。经屡次封赠,高琼被赠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秦国公。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高滔滔被尊为皇太后。朝廷加封高琼为卫王。

熙宁九年(1076年),赵顼追赐高琼谥号为“烈武”。 赵顼命王珪为高琼作神道碑,并为其碑首亲自题写“决策定难显忠基庆之碑”。

宋哲宗时,因校书郎王仲修进言“琼谥与神考徽号字同”,遂改谥为“武烈”。

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武烈王高琼、康王高继勋、楚王高遵甫、普安郡王高士林、新兴郡王高公纪一门五代。

绍兴初年(1131年),在山阴县西梅花山白达湾建分祠。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提举浙东高敏信顺从民意,祭祀五王,并附祀少保忠节公高世则。

高琼轶事典故

安抚士卒

有一天,守兵中有人因为仓廪粮米陈腐而谣言惑众,高琼知道后,出巡各营,士兵正在聚餐,高琼因此取饭自吃,并对众人说:“现在边线无警,你们坐在这里饱食酒肉,应该知福。”众人于是不再议论。

强作经书语

澶渊之战时,宋真宗在澶州南城,畏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道:“陛下若不渡河临幸北城,北城的百姓如丧考妣。”佥书枢密院事冯拯大声斥责:“太尉无理。”高琼亦怒声大喝:“学士因为文才位至两府(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如今敌军骑兵多到如此,还责备我无礼,你为什么不赋诗退敌?” 之后,真宗让寇准召高琼到中书省,告诫他说:“你本是武臣,不要强行效仿儒士说儒经中的话。”

告诫子孙

高琼虽然不识字,但经常告诫他的儿子:“你们不要依仗父辈的功绩作荫庇。像我在军中奋勇尽忠,官掌旄钺,难道是凭借他人的相助吗?”

高琼史料记载

《高卫王琼决册定难显忠基庆之碑》

《隆平集·卷十七》

《宋史·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

《宋史新编·卷三十八》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五》

高琼主要成就

高琼沉着勇敢,擅长骑射。 虽颇为严苛,却治军有方。 他参与宋灭北汉之战、太平兴国北伐,屡立战功。特别是在雍熙北伐中,他率船千艘出海,北攻平州(今卢龙县),连克秦皇岛、锦州等地。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大举入侵。高琼于次年临危受命,代傅潜统兵御敌。在此战中,高琼统军有功 ,王珪称他“以数十万出入进止,其听号令,若一人”。 澶州之战时,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为“澶渊之盟”的订立立下大功。

高琼人物评价

赵光义:①志惟许国。忠实忘身。励勇气于熊罴。挺纯诚于金石。而自擢其材杰。付以节旄。筑坛膺将帅之权。推毂受疆埸之寄。而能横戈奋勇。执戟扬威。有孙吴驭众之方。得颇牧御戎之略。 ②直气干霄,丹诚贯日。以英雄而自负,励忠孝以立身。遇云龙千载之期,居貔虎万夫之长。养勇誓平于劲敌,操心自合于神明。一昨清庙宿齐,紫坛肆类。尔则训齐禁旅,警卫宸居。顾忠力以尤多,在褒崇而岂恡。

赵恒:①时会风云,志如霜雪。先朝骁将,代邸虎臣。通金匮玉版之书,布龙翼鸟云之阵。委之兵柄,周旋能得于士心。付以藩条,远迩共钦于仁政。自移左广,入典中军。北落师行,人皆整肃。西山将出,敌畏强明。 ②军垒之政,尤当辑睦公共,高琼典禁军,未尝与副将言及军事。琼虽识理道,亦多任情。

王珪:①伏思太宗之发燕南、真宗之渡澶北,当是之时,王智有足过人者,一旦济国家之难以休兵靖民,显名于后世,顾所施,岂不闳哉,与夫自昔将帅搴旗斩馘之事异矣,泽流子孙,与宋无极,殆神理之有相乎。 ②绍恢皇图,于赫神宗。憺我常武,繄王之雄。威威繄王,出入金革。外动四夷,其武孔硕。王从北征,翼帝之舆。六龙安御,天旋日舒。建事真宗,决策于河。敌骇枝披,奉书请和。王长六师,阚如暴虎。烝徒啴啴,畴予敢侮。谁谓人遐,尚有遗烈。至今受祉,亦莫我遏。思齐曾孙,宝有慈极。天子仁孝,化及万国。上方念王,幽州之功。澶州之画,其利亡穷。乃诔王行,乃铭王劳。作碑磪峞,在浚之郊。陟彼高冈,望王之茔。千载而下,其凛如生。 ③高氏之兴,自烈武王有幽澶之功,至王西定蜀北、战寒光岭,为国捍患,亦未尝妄杀,惟阴施之及人者深。

王十朋:昔在景德初,胡虏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高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銮舆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至仁不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天子能用贤。

王称:高琼与寇准协谋劝真宗亲征,戮力破敌,遂成莫大之功,自是和好益固,人物岁滋,北边无烽燧之警者百有馀年,盛德之报,庆流后裔,笃生圣后为女中尧舜(宣仁圣烈皇后),天实兴之也。

罗大经:澶渊之役,毕士安有相公交取鹘伦官家之说,高琼有好唤宰相来吟两首诗之说,则当时策略,亦自可见。

黄震:高烈武协赞北伐,遂可与莱公同传,亦盛矣,然犹武臣职也。卫士诉米腐,禁切甚严,一旦中贵人以闻,人赐精米一斛,公即叹而辞典军。呜呼!使将相人人如公,又安有隳法市恩、下陵上替,使天下胥为人情,世界败坏而不可容声也哉!愚于是尤三叹三咏于烈武。

脱脱:真宗澶渊之役,高琼之功亦盛矣。范廷召年十八,能手刃父仇;琼将磔于市,幸以逃免;葛霸善击刺马射,给事藩邸:皆非素习韬略者也。及其出身戎行,迭居节镇,而卓有可观,由所遇之得其时也。或谓琼颇自用,谋议不及参佐,而洞晓军政;霸虽失于巽懦,而能谨直自持;廷召性虽癖,在军中四十年,累从征讨,所至有功:皆不害其为骁果也。……夫以三子之自树如此,而不得与狄青、郭逵同日而论者,岂非拳勇之有余,而器识之不足也欤!

《寿州府志》:宋高琼封爵见武功,不识字,而练于军事,尝替寇准成澶渊之功。

柯维骐:高琼、范廷召并少年无赖,意命异日脱蟠乘运,功显而身荣。

王夫之:呜呼!盈宋之庭,铮铮自命者充于班序,曾无一人能知准之所恃,而惊魂丧魄,始挠其谋,终妒其功,高琼、杨亿以外,皆巾帼耳。

何萱:大将高琼,麾兵前进。契丹始惧,通和修问。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宋真宗时,辽帝又欲循其祖故事,兴倾国之师以入寇澶渊;当时劝帝亲身出御者,惟一寇准。……其能与寇准同心者,惟一武臣高琼而已。幸而丁谓、王钦若等尚未进用也;不然,寇准、高琼二人岂能夺盈廷之众议哉!及帝至澶渊,辽人气沮,始请盟而退。彼时若无寇准、高琼,则南渡之举,岂能待至靖康时哉!

高琼后世纪念

墓址

高琼去世后归葬故里双锁山西南麓。 双锁山南西侧有高琼、刘金定合葬墓。原墓冢高大,砖石修建,碑石林立,青松绕墓。因遭战火,仅存一土丘,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琼补充介绍

  高琼(935年―1006年12月26日),字宝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北宋大将。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后周时期,于王审琦部下为将。后入晋王赵光义(宋太宗)藩邸,历任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他屡立战功,不识字而晓达军政。澶州之战时,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为“澶渊之盟”的订立立下大功。

  景德三年(1006年),高琼病逝,年七十二,追赠侍中。累赠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卫王,谥号“烈武”。宋神宗亲题其碑首为“决策定难显忠基庆之碑”。后改谥“武烈”。

  少年无赖

  高琼祖上世代居于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及北京一带),至五代时,其祖父高霸及父亲高乾受契丹派遣,出使南唐。南唐为嫁祸于后周,暗杀了高霸,并宣称是后周派人刺杀的,将高乾安置在亳州(今安徽凤阳东)居住。不久后,赵匡胤代周建宋,高乾遂摆脱南唐的控制,携家眷投向汴京(今河南开封),被授予中门使之职,并获赐田亳州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北区泰山乡高庄)。高乾自此占籍蒙城。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被抓后,将在午门被斩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高琼便掣断锁钉逃遁。先在后周王审琦部下为将。

  效力藩邸

  赵光义(即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高琼勇猛有将才,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曾陪侍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宴饮,喝得大醉,到退席时,赵匡胤送赵光义到苑门。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都随从赵光义,高琼左手抓住马靮,右手执马镫,赵光义才能乘马。赵匡胤见到高琼等人,颇为赏识他们的壮猛,并认为他们都有将帅之才,因此赐给高琼等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赵光义。

  屡从征伐

  开宝九年(976年),赵光义即位,高琼升任御龙直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率军亲征北汉,高琼随征,太宗命他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围攻城。五月,太宗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虽初战告捷,却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败。太宗仓皇撤离,留高琼与军中吹鼓手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所部跟上,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同年,升任天武(步军)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任神卫左厢(《宋史》作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太宗巡师大名时,命高琼与日骑(骑军)右厢都指挥使朱守节一同任京城内巡检。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发生了卢多逊私通秦王赵廷美之事,高琼因巡查京城而受牵连,被降职外出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当时许州的数十个亡命骑兵,在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谋划威逼劫迫臧丙的导从叛乱。高琼获悉此情后即告诉臧丙,劝他还城,并亲自率领随从将士数十人,带着弓箭单骑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叛军进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拒。叛军首领外号青脚狼,正要搭 射高琼,被高琼一箭击毙,于是将他们全部捕送到许州。臧丙上奏此事。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正筹划北伐,召高琼回京。同年,宋军发起北伐(雍熙北伐),高琼被授为马步军都军头,兼任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转赴易州筑城。同年,北伐失败,高琼亦班师,任天武右厢都指挥使,兼本州团练使。

  端拱元年(988年),高琼升任左厢都指挥使,改兼富州团练使。同年秋,出任单州防御使,后改贝州部署。当初,高琼与范廷召、王超、孔守正等一同外调京师。数月后,范廷召等都复任军职,高琼悒悒不乐。当时王承衍镇守贝丘,其妻昭庆公主常常入宫,颇知太宗很是厚爱高琼,王承衍因而多次宽慰他。

  端拱二年(989年),高琼被召还京师。按旧例,廉察(一般指观察使)以上的官员入朝,才有茶药赏赐,但太宗却特例赏赐高琼。三月后,太宗下诏授高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使,而范廷召等人才开始加授观察使,无法与高琼相比。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心生不满,多次在太宗面前诋毁高琼,太宗对戴兴说:“朕自幽州回来(指高梁河之战兵败后),便打算授予高琼此职。这个任命已经迟了十年。”

  淳化四年(993年),高琼由渤海郡开国侯进封渤海郡开国公。

  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当时潘美也任忠武军节度使、并代都部署兼判并州,旧制规定,节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居上。高琼带了军职,自然应在潘美之上,而高琼却因潘美是老臣,特地上表请让自己位居其下,获太宗允许。

  淳化五年(994年)六月,高琼改任镇州都部署。[20-21]

  至道年间(995年—997年),就地改任保大军节度使,仍旧领兵,任镇州行营都总管。[22-23]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后,加高琼为彰信军节度使,充任太宗山陵部署,后又复任并、代都部署。

  临危受命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兵入侵,真宗亲自前往河朔,命马步军都虞候傅潜统兵八万迎敌。当时萧太后到达狼山大夏。

  咸平三年(1000年),真宗抵达大名府,派杨允恭驰往边关,令高琼率所部出土门,与石保吉在镇、定二州会合,分屯冀州、邢州。此时,傅潜怯战溃退,辽兵长驱直下。真宗急诏高琼代傅潜为帅,辽朝旋即撤兵,高琼复还本职。转运使上报高琼的功绩,真宗下诏褒奖。

  同年,高琼轮换回到京师,因手伤不能持笏,特诏许执木棒入见,并授任殿前都指挥使。先前,范廷召、桑赞所带边防士兵临敌后退,谏官请求将他们治罪。真宗询问高琼意见,高琼答道:“兵违将令,依法当杀。但陛下去年已免了他们的罪,如今怎能又去治罪呢?而且又正要派兵屯守各路,在这种时候改变原来的决定,臣恐怕人心会疑惑畏惧。”此事便作罢。

  咸平六年(1003年)秋,朝廷招募近京的乡兵补任禁卫军,命高琼教授禁军演习阵势。真宗亲往观阅,看到各军之间纪律严整,非常高兴,对高琼说:“昨日的村民,都变为精锐了。”

  澶渊之功

  景德元年(1004年)冬,萧太后与辽圣宗率精兵二十万,再次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琼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

  真宗起驾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真宗,拥其前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

  当时宋军以伏 射杀辽国先锋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其后与北宋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进言军政

  景德二年(1005年),因宋辽和议,朝廷精简兵卒,但凡班直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高琼上奏说:“这不是激励将士的方法,宿卫难道不辛苦吗?”从此,但凡宿卫八年的也可补职军校。

  马军都校葛霸代理步军司,当时正因病告退,真宗令高琼兼领这二司。高琼从容地对真宗说:“臣已经年老体衰,如果又有疾病,那又必须一人来总领此二职。臣在前一朝任职时,朝中侍卫都虞候以上常常多至十员,职位相当,容易改任,而且使军队熟悉他们的名望,到时若边关有急,也可以选用。”真宗深以为然。不久,高琼因久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真宗便授其为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病逝封赠

  景德三年(1006年),高琼病危,真宗想要亲临慰问。一向忌恨高琼的知枢密院王钦若有意阻止,说:“天子问疾,是用来宠待勋臣的。现在高琼没有破敌的功劳,不应前往。”真宗勉为听从。同年十二月四日(12月26日),高琼在汴京建宁里的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获赠侍中。有司上言应该为高琼辍朝一日,真宗因其未曾犯错,特别为他辍朝两日。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册封高琼的曾孙女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后。经屡次封赠,高琼被赠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秦国公。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高滔滔被尊为皇太后。朝廷加封高琼为卫王。

  熙宁九年(1076年),赵顼追赐高琼谥号为“烈武”。赵顼命王珪为高琼作神道碑,并为其碑首亲自题写“决策定难显忠基庆之碑”。

  宋哲宗时,因校书郎王仲修进言“琼谥与神考徽号字同”,遂改谥为“武烈”。

  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武烈王高琼、康王高继勋、楚王高遵甫、普安郡王高士林、新兴郡王高公纪一门五代。

  绍兴初年(1131年),在山阴县西梅花山白达湾建分祠。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提举浙东高敏信顺从民意,祭祀五王,并附祀少保忠节公高世则。

  主要成就

  高琼沉着勇敢,擅长骑射。虽颇为严苛,却治军有方。他参与宋灭北汉之战、太平兴国北伐,屡立战功。特别是在雍熙北伐中,他率船千艘出海,北攻平州(今卢龙县),连克秦皇岛、锦州等地。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大举入侵。高琼于次年临危受命,代傅潜统兵御敌。在此战中,高琼统军有功,王珪称他“以数十万出入进止,其听号令,若一人”。澶州之战时,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为“澶渊之盟”的订立立下大功。

  “高琼”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