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安庆市名人>怀宁县名人

方精云

方精云人物照片

怀宁名人方精云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

方精云,1959年7月生,安徽怀宁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校长、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方精云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同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成为政府派遣留学生;1983年10月—1986年3月,在日本信州大学农学部森林生态学专业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4月23日,任云南大学校长。

方精云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奠基者、生态学科的领军人物。

方精云人物履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方精云在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3年9月,在北京林学院国家教育部出国代培研究生。

1983年2月—1983年7月,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培训。

1983年10月—1986年3月,在日本信州大学农学部森林生态学专业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4月—1989年3月,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部生物学专业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6月—1994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2年9月—1993年3月,在日本千叶大学理学部生物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11月—1997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其间:1994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6年2月—1996年12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生物系做访问学者(其间: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7年6月—2002年10月,担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2年—2017年,担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生态学系主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2006年—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常委。

2007年10月—2008年02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t Berlin)做访问学者(其间:2007年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成员(至2012年)。

2010年08月—2016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其间:2010年,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委员)。

201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所长(2019年8月1日起不再担任学术所长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还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2017年,担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学术所长。

2018年,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9年4月23日,被云南省委聘请为云南大学校长。

2022年8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方精云职务任免

2019年4月23日,云南省委在云南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云南大学校长的任职决定。省委决定:聘请中科院院士方精云任云南大学校长。

方精云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方精云系统地开展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发展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计量方法,为评估中国陆地碳收支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对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过较为系统的调查,完善和发展了生态学代谢理论;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植物化学元素的计量特征,提出了“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2月中科院植物所官网显示,方精云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250 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在美国《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2篇,英国《自然》(Nature)3篇,《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3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20篇;向中央政府提交建议书3份。

[1] Shapiro TH, Diab R, de Brito Cruz CH, Cropper M, Fang JY, Fresco Louise O, Manabe S, Mehta G, Molina M, Williams P, Winnacker E-L, Zakri AH.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s: Review of the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IPCC[M]. The InterAcademy Council,2010,Alkmaar, the Netherlands.

[2] Fang JY, Wang ZH, Tang ZY. Atlas of Woody Plants in China: Distribution and Climate[M]. Springer-Verlag,2011,Berlin (2 volumes with 1972 pages and 11219 illustrations; Jointly publish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3] 方精云,赵淑清,唐志尧等著.长江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基础[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1-278.

[4] 方精云主编. 全球生态学[M],北京-Heidelberg. 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Verlag.

[5] 戴均虎,丁枚,方精云编著.温室效应[M],2001.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 孔小宁,方精云著.走进北极[M],1996.北京:中国工商联出版社.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编号),担任职务

2007年—2010年

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计量与预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30721140306 ),负责人

2007年—2010年

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8039),负责人

2008年—2011年

中国北方草地碳源/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计划(90711002),负责人

2010年—2014年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全球意义

科技部气候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0600),首席科学家

2011年—2013年

中国陆地植被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研究项目(31021001),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14年

中国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年

《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分布与气候》

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2004年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3年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1年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植被生产力的研究

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1年

《全球生态学》

新闻出版署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3等奖,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根据2021年2月北京大学官网显示,方精云独立讲授4门必修课:环境生物学(本科生)、群落生态学(本科生)、生态系统生态学(本科生)、植被生态学(研究生);参与讲授3门课:生态学研究进展(研究生)、自然地理学研究进展(研究生)、生态学研究方法(研究生)。

学生培养

根据2021年2月北京大学官网显示,方精云共培养硕士生24名、博士生37名,指导28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其中1名外国留学生),指导21名博士后出站。在指导的博士生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博,1人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2人获基金委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人获基金委“优青”;7人获中组部“青年千人”称号。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19年11月29日

马世骏生态科学成就奖

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2019年11月29日

中国生态学学会突出贡献奖

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2019年8月12日

2019年度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

第104届美国生态学会

2017年

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北京大学

2012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

2010年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北京市

2009年

野外先进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技部

2008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中国科学院

2001年

宝钢教育奖

宝钢教育基金会

1995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学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3年—1989年

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奖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方精云人物评价

方精云通过科技政策咨询、参与政府决策、学科建设等方式,一些重要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学界、政界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民盟盟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方精云提出建议时直言不讳,直指问题核心并总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评)

方精云补充介绍

  方精云,生态学家,1959年7月21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89年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系统地开展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发展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计量方法,为评估中国陆地碳收支奠定了方-基础;对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过较为系统的调查,完善和发展了生态学代谢理论;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植物化学元素的计量特征,提出了“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近年来,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算,并为中央政府制定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提供了咨询建议;受邀担任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PCC报告评估委员会成员,对IPCC报告进行了独立评估。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长江学者成就奖”(2006)、“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1)等奖项。

  “方精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