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六安市名人>金寨县名人

杜昌甫

暂无杜昌甫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金寨名人杜昌甫介绍

安徽省金寨县籍烈士

杜昌甫(1893-1934.11.10),安徽省金寨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杜昌甫生平

1927年与农协会员一道开展抗捐抗税斗争。1929年5月在桐岗冲成立中共党支部,任支部委员。同年带领乡亲在彭氏祠堂举行暴动,成立了六乡农民协会和六乡赤卫队。任乡苏维埃政府常委,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禁止赌博和买卖婚姻,帮助建立妇女会、儿童团、少先队、宣传队;办小学、经济合作社、铁厂、纸厂、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配合红军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多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一股匪军偷渡史河,遂率队飞奔桃岭,设伏待敌,毙敌团以下数十人,俘敌多人。1932年底红军主力撤离后,串联农会会员成立20多人的游击队。钻山沟,宿老林,翻山越岭,声东击西,采取夜间突袭,白天埋伏的办法,机动灵活地打击地主民团和小股国民党匪军。取得了攻打羊毛岭民团的胜利,活捉了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民团头子陈春梓及其父恶霸地主。成功地进行了夜袭张家湾、火烧熊家寨、伏击乌牛石、奔袭武庙集等大小十几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发展了革命队伍。1933年2月中旬,赤卫队在曹家湾改编为赤卫团,任团长。3月在中共赤南县委领导下,在熊家河成立了赤南县二路游击师,任副师长。率二路游击师活动于桃岭、廖甲山、裴塘、陈家湾一带,密切监视敌人,伺机袭击敌人。同年春,率3个营分三路从金刚台、青风岭、水磨进军黄土岭,突然袭击国民党第11师的送粮队,缴获车辆20多辆。4月率队设伏双河树林中,击溃敌戴民权一个团,死伤、投降、俘虏过半,“杜老虎”的威名不胫而走。

1934年11月10日,被张国焘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

杜昌甫事迹

杜昌甫,1887年生于河南省商城康区桐岗冲(今属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苦家庭。杜昌甫出生之时,家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全家借居在祠堂庙宇里,靠父亲租种陈姓地主的7亩薄田和兼做裁缝手艺为生。杜昌甫小时曾在乡间塾馆就读3年,刻苦勤奋,品学兼优,为同辈诸生之佼佼者,塾师深嘉其才,曾对杜昌甫的父亲说:“吾之遇昌甫,犹孔子之得颜回也。”

青年时代的杜昌甫,饱受兵灾匪祸之苦,目睹地方贪官污吏、地方豪绅残酷压榨百姓的惨状,他常说:“有朝一日,我要上梁山做第一百零九条好汉,砸烂这不平的世界!”

1926年,杜昌甫的家乡笔架山一带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在共产党员卜雅堂的带动下,杜昌甫开始在双河地区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抗捐抗租,惩办豪绅,开仓分粮,打富济贫。1927年冬,经斑竹园农民协会组织科长曾泽民介绍,杜昌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的一天夜晚,杜昌甫组织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几十人,在东起麻埠,西到汤家汇,南到金家寨,北到熊家河,方圆几十里的山岭、路口和村庄张贴了标语:“打倒地主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实行耕者有其田!”“共产党万岁!”劳苦大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共产党来啦!”地主豪绅心惊肉跳,昔日威风大为收敛。

在1929年5月6日商城南部地区武装起义的影响下,10月6日,时任桐岗冲党支部组织委员的杜昌甫,带领20多名党员,在彭氏祠举行暴动,成立了六乡农民协会和六乡赤卫队,杜昌甫任赤卫队长。21日,六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杜昌甫任常委。他带领六乡赤卫队,深夜捉住了当地的大土豪陈安斋、刘益仁,没收其财产,罚交十几支钢枪和千余块银元,并押着游乡示众。此举大大震慑了地主豪绅,鼓舞了革命群众,很快打开了桐岗冲地区的工作局面。

杜昌甫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作了应变的准备。果然,一些地主老财纷纷上书国民党当局,声称:“商南泥腿子造反了!”要求派军队镇压。12月间,国民党军队一个旅在地方民团的配合下,自叶集方向分数路向商南进犯。杜昌甫带领六乡赤卫队和农民协会会员共数百人,在兄弟乡农民革命武装的配合下,事先于石灰岭、苦涧冲、长岭一带设伏,给进犯之敌迎头痛击。赤卫队居高临下,用鸟枪、土炮猛轰敌人。敌人遭到突然袭击,不知赤卫队的虚实,只好仓皇逃命。

首战胜利,震惊了双河地区反动地方武装。民团头子冯国梁逃到城内,熊仲川、段兆祥躲进叶集,一些小股民团只好隐入深山老林,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击退了敌人,稳定了局势,杜昌甫配合六乡苏维埃政府立即着手苏维埃的各项建设,组织妇女会、儿童团、少先队,创办列宁小学、经济合用社,成立了宣传队,开展了土地革命,使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桐岗冲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军民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霎时,乌云翻滚,逆风骤起,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别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杜昌甫率领六乡游击队转战深山老林。由于敌人一次次地搜山、烧山、封山,游击队减员严重,武器弹药、粮食均难得到补充。杜昌甫召集鲍长鸟等党员和一些老赤卫队员在山上开会,他严肃地对大家说:“目前形势是严重的,我们共产党员决不能倒下去。我们要设法扩大武装,配合红二十五军继续战斗!”大家一致赞同,当夜分头下山,串连发动群众,很快恢复了农民协会,组织了几十人的游击队。游击队首先攻打羊毛岭,镇压了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民团头子陈春梓父子,缴获十几支钢枪和数箱子弹,接着,又奇袭双河民团据点,活捉了民团头子冯国梁的弟弟冯国柱,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武装了自己。

可是,双河战斗不久,阴险狡诈的冯国梁从杜昌甫亲戚家抓走了他的妻子冯长茹和儿子杜德昂,妄图以夫妻、父子之情来软化杜昌甫。冯扬言:“只要杜昌甫放了我的弟弟,不再干共产党的事,我们一定放了他妻子和儿子。”杜昌甫闻此毫不动摇,说:“我干共产党的事,决不半途而废。搞革命不怕骨肉分离。”

冯国梁阴谋破产后,又施出一个更毒辣的诡计。一天,他得知杜昌甫的游击队在大游寨活动,清早就带着民团和国民党第十一路军两个团,偷偷地在大游寨一带埋伏,命令团丁押着杜德昂朝山上喊:“杜昌甫,快出来吧,再不出来,你儿子就没命了!”

这天,北风呼啸,漫天雪飘。残暴的敌人只让杜德昂穿着单衣,光着脚走在雪地上。隐蔽在山上的游击队耳闻目睹,个个怒火中烧,推弹上膛,要下山与敌人决一死战,救出杜德昂。杜昌甫阻止了大家,说:“敌人就是要利用我们一时感情冲动,盲目下山,好一网打尽。如果我们下山,就正中奸计。无论如何,不能暴露目标。”

冯国梁见团丁们喊话不行,就威逼杜德昂喊。杜德昂咬紧牙关,闭嘴不喊。冯国梁用枪托打他,用皮带抽他。最后,杜德昂却激昂地向山上大声疾呼:“爸爸,你们千万不要下山,白狗子想骗你!”冯国梁黔驴技穷,气急败坏,残暴地割掉杜德昂的双耳,然后一枪将他打死在雪地上。

当晚,杜昌甫带着战士们来到杜德昂的遗体旁,向小烈士默默告别。杜昌甫抚摸着儿子的尸体,悲痛地说:“丑子(德昂乳名),你是革命的好后代,是爸爸的好孩子!”战士们一边掩埋尸体,一边发出悲愤的誓言:“向冯国梁讨还血债!”“为烈士报仇!”

1932年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划区清剿”,先后调入大别山区15个师又1个旅,共80个团,大别山的一些地方反动武装也蠢蠢欲动。1933年1月,赤城(今安徽省金寨)双河地区的民团队长熊仲川,纠集双河的冯国梁,江店的储勾鼻子,小南京的陈月生,开顺的台凤诞,共5股民团,计400余人,聚集于三合的张家湾,妄图联合进攻赤城县委所在地——熊家河。

杜昌甫得知这一消息,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虽有数百人,但系临时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很难统一指挥,又贪生怕死,怕打硬仗,我们可以利用夜间突袭,再发动一部分群众呐喊助威,可以打胜。于是,决定先发制人,打它个措手不及。

深夜,天阴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杜昌甫带领50多名游击队员,携27支步枪,两挺机枪,向张家湾前进。通过侦察得知,除哨兵外,村内全无动静,杜昌甫立即带队向岗哨摸去,除掉了哨兵,迅速包围了村子,对着门窗架起了机枪,向酣睡的敌人猛烈射击。四周山上的群众一起呐喊助战。从梦中惊醒的民团团丁惊恐万状,乱作一团,赤身裸体,纷纷夺门外逃。有的被打死在窗台上,有的被击毙在门前台阶下,有的没睁眼就回“老家”了。熊仲川等几个民团头子趁混乱之际,从后门溜走。

熊仲川绞尽脑汁策划的联合“围剿”计划破产,夹着尾巴逃回老巢——熊家寨。他强迫附近的贫苦群众上山砍树,加固寨墙,抓丁买枪,妄图东山再起。杜昌甫怎能容他喘气呢?决心攻打熊家寨。

一天黄昏,游击队从黄眉尖整装出发了。杜昌甫脚穿草鞋,打着绑腿,腰系一条宽皮带,手持驳壳枪,疾步走在前面。半夜时分,队伍接近了熊家寨,寨内透出微弱的灯光,门外有哨兵摇来晃去。杜昌甫一枪将哨兵打倒,开始进攻。熊家寨是熊仲川苦心经营的老巢,工事坚固,游击队强攻了半小时没有得手。杜昌甫当即命令停止攻击,在一块石头上,紧锁眉头,借着微弱的月光,向寨内观察,只见寨子周围竖排着密密麻麻的数层大树桩,没有重型武器,是很难攻破的。突然,他灵机一动:“我们来个火烧赤壁!”原来,寨子东西都是草房,利于火攻。杜昌甫命令战士们把子弹弹头去掉,塞上蘸着油的棉絮,一齐开火。火棉如流星向寨顶上飞去。熊家寨变成了一片火海。团丁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哭爹喊娘,相互践踏,四处乱钻。熊仲川在少数团丁拼命掩护下弃寨逃命。群众高兴极了,你一言我一语,作了一首快板诗:

杜昌甫,真厉害,

半夜来攻熊家寨。

枪一响,火散开,

满村满寨变火海。

熊仲川,真狼狈,

丢盔弃甲逃关外。

火烧熊家寨后,六乡游击队已发展成为百余人、枪的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集中力量对敌,根据县委指示,六乡游击队与其他乡游击队合编为赤城二区赤卫团,杜昌甫任团长。杜昌甫率部继续活跃在大别山区的崇山峻岭、深沟密林之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933年1月的一天,赤卫团在九坊店大山里得到情报:国民党军第四十五师师长戴民权带着一个特务连,从二道河向赤城苏区进犯。戴民权部常往来于苏仙石、双河、金家,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提起他,人民恨之入骨,所以叫他“戴狗子”。

杜昌甫决定迎战戴民权,说:“别说他是戴狗子,就是戴豹子,我们也敢敲掉他两颗门牙!”他派几个赤卫队员将敌诱入乌牛石,赤卫团主力在地势险要的乌牛石伏击敌人。

当天中午,战士们刚刚修好简易工事,只见一股敌人追赶4名赤卫队员,向乌牛石跑来,紧跟其后有一乘四人抬的大轿,百余名敌兵前簇后拥。敌人越来越近,杜昌甫喊一声:“打!”顿时道路两边枪声大作,前面的敌人纷纷倒下,后面的转身就跑,4个轿夫也趁机弃轿溜走。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从掩体里一跃而起,向山下冲去。敌人死伤过半,戴民权如惊弓之鸟,在几个亲兵的掩护下,连爬带滚,落荒而逃。

1933年1月下旬,大别山连续数天降鹅毛大雪,加上敌人军事“清剿”、经济封锁,赤卫团的军需粮饷出现了很大困难,战士们没有棉衣,只好烧火取暖;粮食吃光了,以野菜树皮充饥。特别是赤城苏区红军医院,近百名伤病员无药疗伤。杜昌甫整天心急如焚。经左思右想,决定到白区去打粮,先向江店储勾鼻子开刀。

敌人的“清剿”使穷苦人家破人亡,民团头子储勾鼻子却发了横财。他家里囤积了数百担米谷,既开米坊又开粉坊,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大地主。

下半夜,部队来到了储勾鼻子的庄上。储勾鼻子闻声从后门溜走,赤卫团未动一枪一弹,进入庄院,打开粮仓,挑的挑,抬的抬,满载而归。

接着,杜昌甫再次率部奔袭武庙集,歼灭驻守该镇戴民权部两个连,缴枪40多支,没收镇上奸商24匹棉布、几捆棉花、2000多斤盐、20余头肥猪。战士们风趣地说:“戴民权和武庙集的老板们真够朋友,我们初次登门,就送这么多礼物!”

1933年3月,以二区赤卫团为基础,抽调苏仙石等地的赤卫队部分战士组成赤城二路游击师,杜昌甫任副师长。二路游击师下辖3个营和师部通信队、手枪队,全师600人,活动在熊家河、双河、苏仙石、丰集等地区。

5月,田野里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固始之敌戴民权企图破坏苏区夏收。县委和司令部得到这一情报,立即议定途中堵截戴民权。次日,杜昌甫带一个营和师部交通队,在苏仙石的黄土岭一线大山埋伏下来。他对战士们说:“戴狗子在这一带是吃过亏的,今天他一定有所警惕,我们要把工事修牢固,坚守阵地,不截住戴匪誓不罢休!”上午10点,白军开来了,前锋完全进入伏击圈。杜昌甫指挥部队开火。两边山头枪声大作,给敌人重大杀伤。敌人手枪连是戴匪的王牌,都是些亡命之徒,不仅士兵年轻力壮,而且装备精良,每人都有一支冲锋枪和一支盒子枪。他们一见情况不妙,拼死抢占山头,百余支冲锋枪一齐向游击队阵地扫射,压得战士抬不起头来。游击队员如不及时将这股敌人赶下去,后面的敌人就有冲过去的危险。杜昌甫亲率一个连和师部通信队,从敌左侧分两路迂回包抄上去,抢占更高的一座山头,手榴弹、机枪子弹一齐倾泻下去,打得岩石飞溅,敌人抛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四周山头的游击队员跃出战壕,一直追到苏仙石。此战共打死打伤敌人近百人,缴冲锋枪数十支,戴民权又一次落荒而逃。

黄土岭截击战后,杜昌甫率部乘胜东征,夜袭武庙集,火烧叶家墩,活捉了民团头子张其胜。 1933年8月17日,配合红八十二师转战史河两岸,在上磊子击溃押运20多对毛排的敌十二师两个营,缴获140多万斤大米等战利品。11月初又配合红八十四师,在石门口歼敌独立四十旅一个团,俘敌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0多支、迫击炮3门、大衣700余件。这是二路游击师成立以来配合友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二路游击师越战越强。杜昌甫因指挥有方,于1934年5月被提任游击师师长。

这时,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将半数以上东北军从华北调到鄂豫皖地区,狂言要在3个月内将红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彻底肃清,以竟全功”。敌军对以熊家河为中心的赤城根据地大肆“清剿”,有时大部队,有时一小股,来回拉网,妄图扑灭赤城的革命星火。杜昌甫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时而内线坚持,时而外线游击,声东击西,相机打击敌人;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敌人被打得昼夜不安。

1934年秋天,一个大雾的早晨,敌第十一路军纠集冯国梁、熊仲川等地方民团共2000余人,分数路对二路游击师的驻地曹家湾实行包围,企图实现“以竟全功”的目的。

曹家湾地处史河西岸,东接廖家山,南临桃花尖,西连大游寨,北靠悬剑山,方圆不过10里。当四周的哨兵发现敌人时,杜昌甫立即率部控制了大游寨山顶。敌人很快跟踪而至,从西、北两面向山上发起猖狂进攻。但数次冲锋,都被游击师密集的火力击退。敌人调上来一个炮兵连,对游击师阵地猛烈炮击,一颗颗炮弹落在山顶,弹片呼啸,硝烟滚滚。敌人一阵炮击之后,又连续发起了几次猛攻。游击师的勇士们沉着应战,当敌接近阵地时,机枪、手榴弹一齐向下打去,打得敌人成群倒毙,屡次败阵。可是,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长时间抵御几倍于己、武器精良的敌人,是很困难的。杜昌甫决定趁敌调整兵力之际突围,保存革命力量。他带领战士们从东面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重围。

1934年9月,二路游击师被调至熊家河的陈三贵塘进行“肃反”学习,杜昌甫被无端指控为“改组派”。杜昌甫这个钢铁般的硬汉子,在敌人捕妻灭子的时候都不曾流过一滴泪,面对革命阵营内部强加的不白之冤,不禁失声痛哭起来,郁闷至极,一病不起,于1934年11月19日在黄眉尖山逝世。

全国解放后,党组织为杜昌甫平反昭雪,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杜昌甫补充介绍

  杜昌甫(1887~1934),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人,民国16 年(1927 年)参加农民协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8 年10 月,桃岭乡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彭氏祠举行武装-,成立了第六乡苏维埃政府和农民赤卫队,杜昌甫任苏维埃委员兼赤卫队队长,他积极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捐税,建立基层政权。11 月,农民赤卫队改编为游击队,杜昌甫任队长。

  民国21 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在敌人的疯狂“清剿”中,杜昌甫带领游击队隐蔽于深山密林中,开展游击斗争。由于0弹药和粮食得不到补充,游击队减员严重。为使这支革命武装得以生存和发展,杜昌甫紧密团结身边同志,利用人熟地熟的条件,寻机袭击地方反动民团和小股国民党军队,从敌人手中夺取粮食和武器。民国21 年至民国22 年春,他率游击队先后袭击了羊毛岭民团、张家湾民团,火烧了民团头子熊仲川的老巢熊家寨。他紧紧依靠群众,群众也经常为游击队送信送情报,有效地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一次他在得到群众送来的情报后,率游击队在地势险要的乌牛石设伏,将路过这里的国民党商(城)固(始)防区的戴民权部一个连消灭过半,戴民权带着残部落荒而逃。

  杜昌甫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敌人畏之如虎又无可奈何。双河民团头子冯国梁为诱使杜昌甫下山,消灭游击队,抓捕了杜昌甫的儿子杜志强,对其酷刑拷打。杜昌甫识破敌人奸诈不为亲情所动,坚决阻止游击队下乡抢救。结果年仅13 岁的杜志强被残暴的敌人杀害了。

  在艰苦的斗争中,游击队在杜昌甫的领导下,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壮大发展。民国22 年2 月,游击队改编为二路游击师,杜昌甫任副师长,继续在鄂豫皖边区开展游击战争。民国33 年秋,国民党十一路军纠集反动民团冯国梁、熊仲川部,共2000 余人,分东、西、北三路合围游击师驻地曹家湾。杜昌甫率部抢占了驻地附近的大游寨主峰,居高临下,几次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激战至夜晚,杜昌甫率部从敌人火力薄弱的东面冲出重围,撤退到廖家门后,连夜东渡史河,向莲花门安全转移。

  民国23 年冬,在张国焘“左”倾路线的统治下,红军内部肃反扩大化,二路游击师被调往熊家河进行肃反学习,杜昌甫被诬为“改组派”,这个被敌人畏之如虎的英雄好汉,没有被艰难困苦吓倒,更没有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弯腰,可是他却忍受不了这来自革命内部强加给他的不白之冤,他郁愤之极,一病不起,于民国23 年11 月19 日含恨去世。

  桐岗村 桐岗村位于金桃路中段,梅山水库上游,桃岭乡东部,全村24个村民组,729户,2889人,其中10全村民组沿梅山水库而居,是典型的库区一线村。全村山场面积12111亩,耕地752亩,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最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领导下,全村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村已修通水泥(油)路12公里,计划今年还将修通2公里。目前全村全村100%的农户用……

  “杜昌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